天天看点

孙俪儿子哭诉“不想当哥哥”,这对“模范父母”终于装不下去了

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的姿态。

作者:伏琴

爸妈研究所(ID:mama_cn)原创首发

2月14日,孙俪发长文分享与儿子“等等”的聊天内容。

等等说自己不想做哥哥,想做弟弟或妹妹,因为做哥哥压力很大。

大人都觉得哥哥让妹妹是理所当然的,哥哥做好事会被忽略,妹妹稍微做一点,大人就会大加赞赏。

即使邓超和孙俪已经在做父母这上面做得很好了,可身为哥哥的等等依旧有觉得不公平,感到委屈的时候。

面对等等的委屈,孙俪的处理方式可谓是教科书般高明。

她先问等等:这样的情况在爸爸妈妈身上有发生吗?

等等说没有,很多时候是外人这样说。

对此,孙俪对等等说了这么一番话:

非常理解你的感受,让小孩子承受这样的压力是不对的,以后有这样的委屈可以告诉妈妈。

对于外人的评价不用太在意。

要学会相信自己,如果觉得不合理,可以非常有礼貌地告诉他自己的感受。

并不是大人所有的说法都是对的,小孩子也可以阐述自己的想法。

妈妈支持你。

这一番话,让等等感受到了孙俪真的懂得自己,等等心情明显好转,因为被理解被认同而放下了心底的包袱。

正因为被理解,所以才更能理解别人。

也因此,当孙俪最后说“任何时候有委屈都可以告诉我,都可以交流”时,等等才能总结出:毕竟我也是个小孩子,我也在成长。

孙俪儿子哭诉“不想当哥哥”,这对“模范父母”终于装不下去了

是的,等等还是小孩,他的这番烦恼与思考,幸运地有孙俪的开解,才能解开心结;

但是许多大宝,并没有他这么幸运,有如此理解自己的父母。

他的这番挣扎,正是许多多胎家庭中大宝的心声与缩影。

01

随着二胎政策放开,二孩家庭越来越多。

许多二孩爸妈左右为难,手心手背都是肉,怎样才能让两个孩子都感到满意呢?

心理学家曾经设计了一个实验,让一个每天回家先拥抱小女儿的妈妈,回家后,不理跑过来等着拥抱的小女儿,而是直接去和哥哥姐姐打招呼、拥抱。

小女儿很惊讶,继续跑上来打招呼。

妈妈一言不发,将小女儿抱起来,放在了远处的沙发上,继续和哥哥姐姐交谈。

小女儿再次哭喊着跑过来,说:“妈妈,我在这儿”。

妈妈还是不说话,仍然将小女儿抱起来,放在沙发上,照旧和哥哥姐姐交谈。

小女儿感到愤怒,开始打人。

她攻击的对象不是妈妈,而是哥哥姐姐。

因为觉得哥哥姐姐剥夺了父母对自己的爱。

在小女儿眼里,妈妈回来就应该先拥抱她,因为妈妈之前一直是这样做的。她已经形成了习惯,首先拥抱她就是她享有的特权。

所以,她无法忍受妈妈的一次改变,不能容忍哥哥姐姐来侵占她的权利。

这就是父母偏心带来的后果。

长期享受宠爱的孩子会觉得理所当然,变得自私自利。如果父母对其他兄弟姐妹稍微好点,他都会接受不了。

父母的偏心,不仅会影响受宠孩子的性格,也可能让失宠的孩子心怀怨恨,产生报复心理。

杨女士是一名二胎宝妈。大宝是女儿,8岁,上小学。二宝是儿子,5岁多,上幼儿园。

二宝年龄小,所以杨女士平时有点偏心。

有时明明是二宝犯了错,杨女士却埋怨姐姐没有照顾好弟弟,反而打姐姐。

姐姐因此心怀怨恨,经常趁妈妈不在家时凶弟弟,甚至打他,而且威胁弟弟不准告诉妈妈。

直到后来妈妈发现二宝胳膊上的掐痕,才知道真相。

父母对子女的不公平待遇,会直接影响兄弟姐妹的关系。

02

因为父母的不公平对待,失宠的孩子可能终生难忘,并且留下心理阴影。

吴奇隆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小时候,父母定的标准是弟弟进入班级前十五名,哥哥进入前十名,而自己必须班级前三,否则就要挨打。

曾经有一次考了第四名,为了逃避挨打,自作聪明把第四改成第三,结果被父母发现,又是一顿毒打。

孙俪儿子哭诉“不想当哥哥”,这对“模范父母”终于装不下去了

和弟弟打架的时候,不管谁对谁错,妈妈总是护着弟弟。与哥哥吵架,父母责骂的依然是自己。

父母对他们三兄弟的双重标准让他一度认为自己是捡来。

小时候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吴奇隆成名之后,依然记忆犹新。

有些人需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的伤痛,而有些伤害甚至带来直接的恶果。

武汉一位二胎妈妈发现6岁的女儿视力骤然下降,严重到上楼梯都会看不清,走着走着就摔倒了。

别人一眼能看到的东西,她却看不到。

孙俪儿子哭诉“不想当哥哥”,这对“模范父母”终于装不下去了

到医院检查,发现视力仅为0.15,而正常6岁孩子的视力范围应该在0.8-1.0之间。

医生散瞳验光后,发现小女孩的眼睛没有任何问题。

孙俪儿子哭诉“不想当哥哥”,这对“模范父母”终于装不下去了

医生怀疑其他因素引起了视力下降,就做了个小测试。

医生对小女孩说:这是一个药,是个高科技的东西,点完之后就可以看见了。点了药后,重新验光。

同一个验光师,同一台验光仪器,小女孩的视力检查结果变成了1.0,说明孩子视力下降跟心理因素有关系。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有心理问题呢?

原来,妈妈自从生下弟弟后,重心放在弟弟身上,姐姐觉得自己受到冷落,郁结在心,因此得了“癔症型眼盲”。

许多大宝在有了弟弟妹妹之后,都会有失落感。

觉得原本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再也顾不上自己,觉得自己一下子成了多余的。

有些孩子性情大变,原本外向开朗的,开始变得敏感压抑,有些孩子开始厌学……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感受视而不见,没有足够的重视,可能对孩子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指出:

“要同等对待两个孩子,这样才不会让一个孩子形成“受害者”心态,另一个也不会形成“欺压”心理。

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的姿态。”

03

许多二宝妈妈感叹,一碗水端平好难啊,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两个孩子还是觉得父母偏心。

当孩子觉得委屈时,究竟该怎么办呢?孙俪的做法可圈可点,值得许多宝爸宝妈学习借鉴。

倾听孩子的看法,审视自己的行为

知道儿子等等的委屈后,孙俪首先就问,这种情况有没有在爸爸妈妈身上发生?

首先倾听孩子的看法,通过孩子的评价来审视自己的行为。

有时候,父母以为自己做得很好,但是孩子不一定这么认为。父母以为自己很公平,孩子却觉得偏心。

所以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看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孩子觉得做得不好的,要努力做得更好,这样才能让孩子更满意。

理解孩子的感受,与孩子共情

当儿子讲了外人各种不公平的做法后,孙俪表示理解他的感受,让小孩子承受这样的压力是不对的,妈妈支持你。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于他的感受被另一个人看到。”

有时候,孩子的事情,在大人眼里,就芝麻绿豆大点事,不值一提。

但是在孩子眼里,却可能很重要,绕不过去,就感觉天要塌了。

父母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以为这么一个小人儿,哪有那么多感受。

即使有点小情绪,也无关紧要,不用管他,很快就过去了。

但是被忽略的情绪却在孩子心里累积,生根发芽,造成难以弥补的伤痛。

所以,父母要蹲下身子,多听听孩子的想法,理解他的感受,与孩子共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永远爱自己,父母始终支持自己。

告诉孩子该怎么做,学会成长

孙俪告诉儿子,以后有委屈可以告诉妈妈。而且任何时候有委屈都可以告诉妈妈,都可以交流。

另外,对于旁人的评价,不用过于在意。

如果觉得不合理,可以有礼貌地告诉他自己的感受,不是大人说的话都是对的,小孩子也可以阐述自己的想法。

对内,要相信父母,有问题找父母,随时随地,父母都是温暖的港湾。

对外,一是看淡别人的评价,二是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实质上也是教孩子一种人生态度。

人这一生,总会遭遇各种事情,最值得信赖的始终是家人。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可以向父母倾诉,寻求帮助。

无论你做什么,总有人对你评头论足,做好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

另外,要相信自己,要有打破权威的意识。

小时候,不是大人说的话都是对的;

长大后,不是老师、长辈、领导、名人等说的话就是对的,要有自己的主见。

这才是高明的父母,一方面排解了孩子的情绪,另一方面进一步指导孩子以后该怎么做,让孩子获得了成长。

成长在公平中的孩子,学得正义。

成长在关爱中的孩子,获得自信。

父母的姿态,是孩子一生幸福的源泉。

-END-

爸妈研究所(ID:mama_cn),研究1-6岁家庭教育新知识,是妈妈的教育笔记,是爸爸的带娃攻略,是孩子的成长能量站。转载请联系爸妈研究所。作者:伏琴。

本期编辑:栗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