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世上最难等的
只有男朋友?
不!
比男朋友更难等的是
一次畅快淋漓的排便!

研究发现,慢性便秘的男女患病率为
1:1.22~1:4.56[1]
苍天啊,女性便秘比例竟然明显高于男性
还要给女人多少罪才行?
一、便秘,为什么偏爱女性
便秘主要有“慢传输型”和“出口梗阻型”两种类型。
慢传输型也叫蜗牛型便秘,
主要因为肠道蠕动能力颓废了,
输送大便的能力下降,
这在老年朋友中见得多。
出口梗阻型也叫“塞子型”,
这是女性朋友常见的了,
是因为肛门不能顺利打开,
便便才出不来的。
多懂一点: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女人为了适应直立行走以及顺利分娩,骨盆变得比男性更宽大,这样减少了对直肠的支撑。
另外,女性妊娠及分娩,或多或少会损伤盆底肌,导致直肠前突(直肠壁突入阴道内)。刚开始可能不容易被察觉,随着年龄的增大或多次生产,这种缺陷逐渐明显,导致便秘。
以下这些原因也容易让女性便秘:
生殖系统疾病:比如子宫后倾、过大的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这些病变的部位如果压迫到直肠,也可能引起便秘[3]。
激素影响:女性来月经时,孕激素可抑制肠道蠕动,降低便意;有的人一到月经期便秘就加重,就与这种情况有关系。
吃的太少了:便便要达到一定体量,大肠才能启动运输机制。如果吃的太少,大肠只能等攒够了量再起运。在等待的过程中,食物残渣在大肠里不停地被抽干水分,变得越来越干,更不容易被排出。
二、便秘到什么程度,需要看医生?
如果你每周排便少于3次,还存在排便费力、排不尽等感觉,甚至需要灌肠或用开塞露,上述几种情况出现两个月,就要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就医了。
另外,便秘不可以随意用药导泻,有两个常见的误区要避免:
误区1:随意使用泻药。
这样做很可能导致内环境的电解质紊乱,加大肾脏负担!
此外,长期服用作用于肠神经系统的刺激性泻药,还会导致不可逆的肠神经损害,可能会引发结肠黑变病。
误区2:一拉不出来就自行灌肠。
事实上,灌肠的方法通常只适用于慢传输便秘,而对出口梗阻型便秘并没有太大帮助。
另外,灌肠作为一种医疗行为,自行操作有很多风险。
不仅对肠道黏膜产生刺激造成水肿,还会影响肠道内环境,如果操作不当,严重的还可能造成肠穿孔!
三、改善便秘3个黄金法则
如果只是偶尔排便时间过长、排便费力,不必马上看医生,可以试着先做些生活方面的调整。
以下3条改善便秘的建议很有用,一定要仔细看:
建议1: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在饮食方面,应当注重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喝水。膳食纤维通常大量存在于蔬菜和粗粮中[4],便秘的人可以适当多吃。
提醒:胃肠功能不好的人,摄入过多膳食纤维,可能会有腹胀、腹痛的表现,每周食用3~4次即可,每次以30~60克为宜。
建议2:多运动,特别是盆底肌肉训练。
大多数人平常没时间运动,但即使是饭后的散步,都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哦。
另外,平时多做些提肛运动,增强肛门附近肌肉的力量,也有助缓解便秘。
具体做法:用力上提并收缩肛门,保持上提及收缩状态到自己的极限,然后慢慢地放松肛门,这样一收一放是一次。建议每组做20~30次收放动作,每天做3组。
要点是上提收缩时要迅速用力,放松时要缓慢。
建议3:养成每天定时、专注的排便习惯。
大肠在早上和餐后最为活跃,因此在晨起或餐后两小时内排便会更顺畅。
在排便时也该集中注意力,很多人喜欢一边玩手机一边排便,看似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是长期如此,会降低对肛门肌肉的控制,也就容易导致便秘。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你存在某些生殖系统疾病(如体积较大的大子宫肌瘤、直肠前壁重度脱垂)或是肛肠疾病,就应当及时针对病因治疗哦[5]。
审阅专家:崔丽梅副主任医师丨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内分泌科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武汉)[J]. 胃肠病学, 2013, 018(010):605-612.
[2] 欧阳振波, 刘萍, 余艳红. 女性骨盆研究进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2):140-142.
[3] 张殿文, 孟繁澄. 女性便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3, 013(012):713-715.
[4] 金护申. 女性便秘的防治[J].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1997(3):24-25.
吴嘉煖. 女性便秘特点的调查分析[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欢迎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腾讯医典”,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