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城雷少
编辑 | 小丸子
都不是铁打的,每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有限;
“不信极限,干干干”,可以用到产品力的研发和打磨上,但用在人员编制的压缩和精简上,有时候不见得适宜。
“这两年各行业的主旋律不是严重‘内卷’吗?
很多公司企业往往是人员超编,一个人能干的事同时配备了好几个人干,结果是相互内耗和内卷……”
“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是,人手严重不足,一些关键岗位一个人要干好几个人的事!
比如跟媒体口对接的,目前基本上就高老师一人。”
坦率地讲,如果不是跟东风风神市场营销口线的几位大小领导干部,当面深度交流一番后,对于包括风神在内的诸多国企品牌厂商,笔者的固有认知还停留在“机构人事臃肿”等固有印象。
不为别的,国企嘛,商业利益固然重要,但很多时候必须得重点考虑社会责任,包括解决大量社会就业岗位等现实“刚需”问题。
所以很多部门和岗位,明明一个人能干的事,组织上硬生生给配备了好几个人,人员编制大大超出“商业化”合理水平。
国企、尤其大型国企,适合“养老”的说法,长久以来由此深入人心。
纵使近些年来国企改革、国企混改的话题很热,不少的国有企业或多或少、力度或强或弱地都有在进行组织结构改革,希望“精简机构、瘦体强身、降本增效”,进而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
国企改革进行时,当下及接下来较长一段时间仍将会大力推进,这自然毋庸置疑;
但如果你告诉我说,一家国有企业里面的人员编制、人事架构,已经精简到了比很多民企同行更低的水平,“打死我也是万万很难相信的”!
但东风乘用车公司市场与客户关系部副总经理程劲文,却以一种足够真诚和坚定地态度告诉笔者:
“不信你有机会去公司跟着我们一起上班体验几天,你就会明白了”。
东风公司董事长竺延风慰问风神营销将士
程劲文直言,风神品牌去年重回12万辆规模的成绩给了全员上下很大的信心,今年的“冲刺20万辆”如无意外志在必得。
“在如今的东风乘用车公司,我们的上班节奏基本是896的状态”。
什么是896?
比996更狠一点!简单来说,每天早上8点左右开始上班,晚上八九点下班,星期六基本上是不休息继续上班的状态。
诚然,这与互联网等部分行业所说的什么711、007工作制,凶残指数还有一定差距,但放到汽车行业来看、尤其传统大型国有车企里面,着实相当的“残暴”了。
遥想当年,在这类传统国有车企大厂里上班,那工作状态绝没有今天这般的“拼命”。
没办法,市场竞争极其激烈和残酷,时不我待。
众所周知,大致从2018年左右开始,中国车市结束了近三十年的狂飙突进,整体增速急剧放缓不说,很多时候甚至面临“负增长”的下行压力。
大环境急转直下,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四化”产业变革大潮又翻滚涌动,包括风神在内的不少传统车企二、三线品牌,普遍面临极大的生死压力。
诸如众泰、力帆、比速、幻速、斯威等四五六线品牌,早就死的死残的残……
作为央企东风旗下的乘用车嫡系品牌,已经走过13个年头、一路起起伏伏的风神,究竟该如何自处?
放弃吧不能够,毕竟是国企,挂掉的话不止是脸上挂不挂得住的问题,“做大做强、增值保值国有企业”是宏观期许,谁都担不起“国有资产贬值、流失”的责任!
况且最惨的时候,风神年销量也还有个六七万台的样子,远不至于自暴自弃。所以摆在风神人眼前的路就一条,豁出去拼命搏一把。
东风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丁绍斌
为了尽可能地为风神的转型突围赋能,东风公司不仅委派了集团总经理杨青总亲自直管,而且还从商用车板块及研发部门调派来了丁绍斌+李瑾南,组建全新领导班底。
意在最大程度上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开干√
实践证明,在丁绍斌的全盘统筹和李瑾南的全新营销打法助阵下,经过全体风神人的共同努力,风神品牌2022年终于首战告捷,克服“缺芯”等多重困难成功打了个较为漂亮的翻身仗。
据程劲文透露,2022年风神将向年销20万辆发起冲击,其中大致5万台由E70等2B对公市场承担,其余15万辆则为奕炫家族、AX家族,以及今年将重磅推出的全新中型SUV——皓极承担。
“有了去年的成功经验打基础,今年的20万辆目标信心更足,尤其皓极这款全新的拳头产品,将会带给外界相当大的惊喜!” 程劲文说。
皓极冰雪测试官方谍照
据悉皓极定位比AX7系列更高,而且会主打“混动”,风神方面对其销量期许是做成月销6000台的“爆款”。新车有望在二季度上市。
乐逗观察:
无须讳言,虽说风神去年成绩相对还挺不错,产销规模重回10万台以上,但当下及接下来一段时期,东风乘用车公司仍将处于整体“亏损”的状态。
这不是风神一家的问题。
事实上,大多数体量较低的二三线自主品牌(尤其依附在大型国有车企集团下的自主板块),都面临还未实现“盈亏平衡”等现实问题。
拿合资板块赚的钱去“贴补”自主板块,成为了这些国企自主品牌逆势求生的重要砝码。
既然东风乘用车公司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母公司和集团层面当然希望其能不断地“开源节流”、“降本增效”。
在东风体系内素来以“成本控制”见长的丁绍斌,被调派到自主乘用车板块驰援风神,大抵也是有这方面考量的。
只是问题在于,这个“成本控制”和“降本增效”的边界点在哪里?如何把控这个“度”,非常考验丁绍斌及全体领导层的经营智慧。
不然像开头所反应的,“很多部门及口线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看似精简了人员编制削减了成本开支......
短期来看,压迫的是那些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的各岗位将士;长远来看,既不可持续也不利于公司健康稳定发展。
谁都不是铁打的,每个人的能力和精力终归有限。
无论是一线员工还是领导层将士,大家普遍也都有家庭和孩子,努力工作、幸福生活,二者相辅相成、必须保证良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