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北京冬奥圆满结束。

短短16天,诞生了许多体现奥林匹克团结友谊精神的美好感动瞬间,也留存下许多赤裸而残酷的遗憾时刻。

让人感受最为复杂不忍的,莫过于花滑女单当夜一地鸡毛的戏剧性结果。而这场让人心碎的闹剧背后,是那些美丽灵动的俄萝们近乎窒息的生存境遇。

曾以断层式实力狂刷世界纪录的“六边形战士”瓦利耶娃(15岁的K宝)赛前身陷用药丑闻,赛时更是跌破所有人眼镜地一连四摔黯淡退场;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K宝下场后捂脸哽咽痛哭“至少现在颁奖典礼就不会被取消了”

以频创自由滑中高难度动作记录而出名的特鲁索娃(17岁的莎莎)挑战极限完成5个四周跳惊艳全场,最后得分却和预计相差悬殊;

稳定发挥拿下冠军的谢尔巴科娃(17岁的千金)无人关切祝贺,独自落寞煎熬地坐在角落等待。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竞技赛场上的输赢和天赋、努力、运气机遇都有关系,但K宝心态全崩的连摔、莎莎信仰崩塌式的愤怒以及赛后全员压抑的局面,和俄罗斯女子花滑极度内卷、近乎扭曲的残酷高压竞技环境分不开关系。

这场关于美与力的竞技场上的艺术,其中的痛苦内卷,毁掉的又何止一个“k宝”和“莎莎”。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幼崽时期的K宝

01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铁血女王和她手下绽放的冰之花们

花样滑冰作为一项极具艺术观赏性的运动项目,运动员们需要借助冰刀在冰面上表演出跳跃、旋转等步伐动作。

冬奥会中的花滑分为短节目和自由滑两部分,分别着重考验表演分和技术分。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最早的冬奥会花滑女皇索尼娅·海妮

女子花滑在90年代曾一度被美国垄断,进入新世纪后,亚洲女子花滑崛起,“金猫时代”称霸。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金妍儿和浅田真央

俄罗斯花滑曾长久沉寂,直到2014年索契冬奥,一个改变世界女子花滑史走向的人物出场了

——她就是以冷酷严厉训练手段知名的“绝命毒师”“铁血女王”俄罗斯花滑教练艾特利·图特别丽泽(因一头形似泡面的爆炸金色细卷长发而被中国冰迷称为“面姐”)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在面姐高压强硬的手腕统治下,俄罗斯女子花滑开始向世界展现那魔幻而可怕的统治力。

一代际:

2014年索契冬奥,在团体赛上展露头角的利普尼斯卡娅(1998年生人,因为极具柔韧性的身体被粉丝昵称“软卡”)是面姐带出的第一个学生。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软卡身段柔韧异常,艺术表现力很强,非常擅长演绎凄美破碎的编曲风格。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贝尔曼旋转

后来因为发育期过度减肥患上厌食症,一度要靠输入营养素度日,加上伤病、和教练之间长久积累的矛盾等,最后选择转组退役。

二代际:

分别夺取2018年平昌冬奥女子花滑单人赛冠亚军的扎吉托娃(杂技娃,2002年生人)和梅德韦杰娃(梅娃,1999年生人)。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这一时期,除了跳跃高度的进化,面姐的夺分策略是把高难度的跳跃动作全部集中在后半段演绎,以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规则获取加分。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平昌冬奥后,梅娃因错失冠军,和杂技娃姐妹渐远,和面姐也痛撕一场后选择转组,虽然后来又转回面姐组,但已经不再参加大型赛事了,最后也因伤病退役。

三代际:开启可怕的女子四周跳时代

参赛今年冬奥的三小娃,也是前面提到的莎莎(2004年生人)、千金(2004年生人)和K宝(2006年生人)。

莎莎一头红发长发,肌肉健壮,个性强烈,风格硬核爽利,她也是女子花滑史上第一个能连跳5个四周跳、完全不输男子花滑的刀锋力量战士。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千金宛若古典油画里走出的贵族少女,虽然外表柔弱,但姿态大方得体,性格温柔坚定,心态沉静稳当,艺术感染力极强,和莎莎各自代表了正反两极风格。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一直被认为是夺冠紫薇星的K宝,15岁的年纪刚刚够上成人赛事标准,但此前场上表现极强,无论是柔软度、跳跃高度,还是力量和艺术表现力,都是叠buff版的全能存在。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02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残酷八音盒中的限定冰面天使

俄女子花滑得以在全世界形成断层的局面,在于面姐冷酷执教下牢牢把住了技术分的天花板。

曾被认为是只有男性运动员才能做出的四周跳,俄萝们不光能做,还把难度不断加高再加高。(年龄小的俄萝们甚至已经开始训练快要飞起来的8周跳)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高难度的技术训练下,俄萝们要经受异常残酷的生理和心理考验。

梅娃刚开始练习三周跳时,因为一直找不到要领,面姐直接冲上场把她的人放倒,头下脚上地提着腿拖行。

曾和莎莎、千金一起受训、也曾在青年组赛事上展露头角的科斯托娜娅(飞天),后来因为难以实现四周跳而黯淡转组。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飞天,比起普通花滑运动员日常训练4小时,俄萝们一天要训练8小时甚至10小时不止

但哪怕捱了训练关,训练关人人都能把握住仅有的机会进入国际赛事。

女孩们难过发育关,随着长高和增重,身体重心发生变化会直接影响花滑最为关键的跳跃能力。

面姐的训练并不侧重对成年女孩的培养,因为还有大批十二三岁的后备力量,虎视眈眈地等待年满十五岁后进入成人赛场。

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涌现,俄萝们基本是用完一茬就抛弃一茬。

这也意味着,竞争残酷到每个人几乎只有一次参加奥运比赛的机会,而如果你在最好的年龄阶段(15-17)恰好与奥运年份擦肩而过,那基本就永远不可能再有机会获得入场资格了。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两年间连拿欧锦赛、世锦赛和平昌冬奥大满贯的杂技娃,在三小娃升组后也很快丧失竞争力,进入退役状态时也不过才17岁

这种畸形、压榨而窒息的环境下,大量问题持续涌现:

为了让运动员有更多精力投入训练,不断扩充自我极限的边界,俄罗斯出现大规模官方倡导下的兴奋剂舞弊事件。

2016年,原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主管曝出俄政府曾出动特工调换运动员尿样。

包括本次赛前爆出的K宝使用违禁药品事件,一个15岁的未成年女孩有多大的本领才能精准控制药物用量、严格计算代谢周期,从而能在之前多次成功躲过检测,只有这次才不小心露出疏忽?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教练组心知肚明。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但事件发生后,没有人站出来担责,从“天才花滑少女战士”坠落到“兴奋剂丑闻运动员”,前程尽毁只在一夜之间。

除了兴奋剂,曾跟随面姐训练的运动员还爆出,团队内成员会服用抑制荷尔蒙的药物来延缓生长期发育,这种药对神经和心脏系统都有影响,甚至还会因过激反应产生严重的反作用。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受药物副作用影响的阿纳斯塔西娅·库普林亚

残酷环境下,女孩们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

软卡19岁因为厌食症退役,梅娃因脊柱伤病无法做出左旋动作,杂技娃臀部受伤17岁退役……

极度节食和训练受伤是家常便饭,运气差一点的还没来得及在大赛上展露头角就要下场,好一点的,伤病退役也是迟早的结果,年纪更大一些时甚至还会有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风险。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队内的紧张气压让软卡、梅娃、飞天甚至包括莎莎,都曾一度和面姐关系紧张,转投其他团队。

运动员低龄化、编曲套路化、密集化技术动作的同时,艺术感染力也在弱化。

花滑作为一种具有艺术性的体育运动,在拼命卷分数的竞争下逐渐丧失了原有美感和体育精神。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十几岁的女孩们如转瞬即逝的昙花流星,有些甚至还未曾绽放光芒,就被永远地打上PASS标签,尘封为俄罗斯花滑史上一颗微不足道的细小尘埃。

03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体育精神的前提,是珍惜美而非损毁美

正如莎莎在赛后采访时流露出的愤怒、委屈和迷茫:

“我试着去挑战更高的目标,我以为如果我完成了我所有的跳跃,拼命加上更多四周跳和高难度动作,当我成功之后,我会赢,但是这并没有发生。”

即便莎莎赢得了金牌,然后呢?

然后俄萝们会以一种更加疯狂而极端的方式压榨自我,只为追求一刹那的光芒;然后莎莎将会如同她的师姐梅娃或杂技娃一样,在下个赛事周期涌现出的新一代俄萝里,逐渐被大众遗忘。

到底什么样的赢,是我们渴望追寻的赢?

我想荣获双人滑金牌的隋文静和韩聪已经告诉我们答案。

体育精神的根本在于忍受常人不可忍的痛苦去奋力拼搏,在于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去挑战极限,在于为了梦想永不放弃超越自我。

但最重要的,赢的根本是给人心带来振奋力量,而非无尽的极端化的痛苦。

病态摧残下的俄罗斯花滑审美,她的美丽我不忍心看

隋文静2016年韧带手术后一度陷入低潮

两人历经多年伤痛,从巅峰狠狠摔下再咬牙站起,彼此相携一步步蹒跚而行到最高峰。

为冠军和金牌而奋斗,但拼搏的终点意义早已远远超越了一块金牌所包涵的荣耀,因为他们是为激励和超越自我而活,他们所带来的力量与美是持久永恒的,而非昙花一现。

但女孩们用短暂青春和无尽伤痛演绎的那场残酷艺术,我无法认为那是美的,因为真正的美,必定不会是一种残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