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政策发展研究室主任何继江:中国绿色能源发展力量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重要支持

作者:中国电力报

中国绿色能源发展力量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 专访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政策发展研究室主任何继江

作者:刘波静 王毅 李新志 刘秦庄 记者 杨文昌

清华大学是"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络大学(青年)工作组的成员。在第二次"一带一路"能源部长级会议期间,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政策发展研究室主任"任何吉江"专访记者,分享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相关议题的研究进展,并就高校和青年在创造绿色能源未来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享。

中国电力报:您认为中国在"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中有哪些优势?

何继江:首先,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水电方面,我国装机容量和设备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在风电、光伏方面,中国是全球风电装机量最大的国家,也是光伏发电装机量最大的国家,或者说光伏设备产量第一大国。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光伏电站建设经验和光伏设备有很大的需求,中国可以帮助这些国家。

目前,全球光伏生产从硅到组件,约占中国规模的70%~80%,即除中国外,世界各国加起来的产能约为中国的1/4~1/3。可以看出,全球能源转型需求中国光伏组件非常大。最近,中国光伏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硅。我们现在知道,计划生产超过200万吨硅。如果所有这些设备全部投入生产,生产的电池组件将满足全球1000吉瓦光伏装机量,这将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同时,我国的光伏成本已经降低到平价水平,这可以帮助世界上绝大多数光伏发电实现平价,即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低于当地的化石能源发电成本,这是中国为世界光伏能源转型带来的重要动力。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政策发展研究室主任何继江:中国绿色能源发展力量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重要支持

中国电力报:能源发展不仅仅是能源领域的事,绿色能源发展的影响不仅限于能源领域。您如何看待能源绿色化合物开发?

何继江:中国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我国相当多的光伏电站建在沙漠地区。我们观察到,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在过去10年中得到了显着改善。由于场地在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被调平,并且由于光伏板阻挡了阳光,光伏板下水分的蒸发明显减少,更有利于植被的生长。

一些地区在建设光伏电站的同时配套建设道路和灌溉设施,可以实现农业与光伏的协调发展。例如,在银川沟渠横跨黄土高原,土地被推土机推平,光伏电站种植木须和枣,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地土壤质量得到改善,更适合植被生长。光伏电站不仅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实现了植被恢复、生态恢复、农业发展,为当地人民增加了收入。这种复合模式在中国已经非常成熟,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它有强烈的需求。

例如,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咸海面积超过60 000平方公里,但其中大部分现在已经干涸,特别是在乌兹别克斯坦,那里的盐碱化和荒漠化很严重。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与当地政府一起开展了研究,进行了生态修复,并引入了光伏发电,即光伏与生态恢复的复合模型,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这将改善咸海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状况,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将有助于这些国家可再生能源和替代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政策发展研究室主任何继江:中国绿色能源发展力量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重要支持

中国电力报:清华大学是"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网络高校(青年)工作组成员。您认为大学和年轻人在绿色能源发展和能源合作中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何继江: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重要责任,那就是把环境交给下一代,处理重大的环境问题,不把后果留给下一代。因此,我们必须承担起这一责任,并赋予年轻人接过接力棒的能力。

我们派了一名学生代表参加会议。他们都将成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青年伙伴关系的建设者。此外,清华大学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建立了伙伴关系,现在我们有两名学生在德国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工业组织秘书处实习。通过这样的工作和学习机会,这些年轻人将学习更多的前沿知识,了解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有助于年轻人发展更多的创造力。

记者:刘波静 王毅 李新志 刘勤庄

通讯员:杨文昌

摄影:王飞凡超 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