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華大學能源網際網路創新研究院政策發展研究室主任何繼江:中國綠色能源發展力量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重要支援

作者:中國電力報

中國綠色能源發展力量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重要支撐

- 專訪清華大學能源網際網路創新研究院政策發展研究室主任何繼江

作者:劉波靜 王毅 李新志 劉秦莊 記者 楊文昌

清華大學是"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網絡大學(青年)工作組的成員。在第二次"一帶一路"能源部長級會議期間,清華大學能源網際網路創新研究院政策發展研究室主任"任何吉江"專訪記者,分享了"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相關議題的研究進展,并就高校和青年在創造綠色能源未來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分享。

中國電力報:您認為中國在"一帶一路"綠色能源合作中有哪些優勢?

何繼江:首先,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在水電方面,我國裝機容量和裝置規模均居世界第一。在風電、光伏方面,中國是全球風電裝機量最大的國家,也是光伏發電裝機量最大的國家,或者說光伏裝置産量第一大國。許多國家對中國的光伏電站建設經驗和光伏裝置有很大的需求,中國可以幫助這些國家。

目前,全球光伏生産從矽到元件,約占中國規模的70%~80%,即除中國外,世界各國加起來的産能約為中國的1/4~1/3。可以看出,全球能源轉型需求中國光伏元件非常大。最近,中國光伏産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尤其是矽。我們現在知道,計劃生産超過200萬噸矽。如果所有這些裝置全部投入生産,生産的電池元件将滿足全球1000吉瓦光伏裝機量,這将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重要支撐。

同時,我國的光伏成本已經降低到平價水準,這可以幫助世界上絕大多數光伏發電實作平價,即光伏發電成本已經低于當地的化石能源發電成本,這是中國為世界光伏能源轉型帶來的重要動力。

清華大學能源網際網路創新研究院政策發展研究室主任何繼江:中國綠色能源發展力量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重要支援

中國電力報:能源發展不僅僅是能源領域的事,綠色能源發展的影響不僅限于能源領域。您如何看待能源綠色化合物開發?

何繼江:中國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我國相當多的光伏電站建在沙漠地區。我們觀察到,這些地區的生态環境在過去10年中得到了顯着改善。由于場地在光伏電站建設過程中被調平,并且由于光伏闆阻擋了陽光,光伏闆下水分的蒸發明顯減少,更有利于植被的生長。

一些地區在建設光伏電站的同時配套建設道路和灌溉設施,可以實作農業與光伏的協調發展。例如,在銀川溝渠橫跨黃土高原,土地被推土機推平,光伏電站種植木須和棗,經過一段時間後當地土壤品質得到改善,更适合植被生長。光伏電站不僅帶來經濟效益,而且實作了植被恢複、生态恢複、農業發展,為當地人民增加了收入。這種複合模式在中國已經非常成熟,許多開發中國家對它有強烈的需求。

例如,在烏茲别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鹹海面積超過60 000平方公裡,但其中大部分現在已經幹涸,特别是在烏茲别克斯坦,那裡的鹽堿化和荒漠化很嚴重。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團隊與當地政府一起開展了研究,進行了生态修複,并引入了光伏發電,即光伏與生态恢複的複合模型,并進行了一系列探索。這将改善鹹海及其周邊地區的生态狀況,為當地居民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并将有助于這些國家可再生能源和替代化石能源的大規模開發。

清華大學能源網際網路創新研究院政策發展研究室主任何繼江:中國綠色能源發展力量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重要支援

中國電力報:清華大學是"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網絡高校(青年)工作組成員。您認為大學和年輕人在綠色能源發展和能源合作中應該承擔哪些責任?

何繼江:我們這一代人肩負着重要責任,那就是把環境交給下一代,處理重大的環境問題,不把後果留給下一代。是以,我們必須承擔起這一責任,并賦予年輕人接過接力棒的能力。

我們派了一名學生代表參加會議。他們都将成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青年夥伴關系的建設者。此外,清華大學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建立了夥伴關系,現在我們有兩名學生在德國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工業組織秘書處實習。通過這樣的工作和學習機會,這些年輕人将學習更多的前沿知識,了解社會的各個領域。這有助于年輕人發展更多的創造力。

記者:劉波靜 王毅 李新志 劉勤莊

通訊員:楊文昌

攝影:王飛凡超 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