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首次跻身冬奥会金牌榜前三,寻找未来中国冰雪运动增长点

首次跻身冬奥会金牌榜前三,寻找未来中国冰雪运动增长点

2月20日,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挪威代表团以绝对优势排名榜首,中国代表团以9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位列第三,首次跻身前三,创造中国参加冬奥会以来的最佳战绩。

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实现了全部7个大项、15个分项的全项目参赛,共获104个小项194个席位的参赛资格,与平昌冬奥会相比,增加了冰球、雪橇2个大项,北欧两项等3个分项,47个小项,参赛小项、运动员数量均大幅提升。

从上届冬奥会的1枚金牌,到本届冬奥会的9枚金牌,中国冬季项目的提高不言而喻,但我们不能仅仅止步于此,未来,中国体育要保持高水准,必须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复制谷爱凌苏翊鸣

中国冬季项目,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冰强雪弱。

这是相对而言,冰上项目不一定很强,但雪上项目真的很弱。

北京冬奥会之前,中国共获得13枚金牌,雪上项目也只有韩晓鹏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获得了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

本届冬奥会,中国在雪上项目异军突起,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谷爱凌和苏翊鸣。

谷爱凌一人夺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和U型场地技巧两枚金牌,同时还获得坡面障碍技巧的银牌。一届比赛夺得2金1银,谷爱凌成为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中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同时也是冬奥会历史上首个一届比赛夺得2金1银的自由式滑雪运动员。

谷爱凌身上有太多的标签,是每个家长眼中“别人的孩子”,她的成功有太多的因素,对这个项目的热爱是最重要的原因。

与她类似的,还有男子单板滑雪的苏翊鸣。

苏翊鸣比谷爱凌还小一岁,与谷爱凌北京冬奥会之前早已夺得多个世界冠军相比,苏翊鸣真正是“一鸣惊人”。

由于疫情原因,苏翊鸣之前很少有在大赛露面的机会,关于他完成1620、1980等高难度动作,很多人也只是在视频中见过。

2021年12月,在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美国斯廷博特站资格赛上,苏翊鸣以93分排名第一,首次晋级单板大跳台世界杯决赛。决赛中,苏翊鸣以两轮总分155.25分的成绩获得金牌,这是苏翊鸣首个国际比赛冠军,同时也是中国男子单板滑雪第一个世界冠军。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在《智取威虎山》中小栓子的形象被反复提及,后来又被搜出还参演了多部影视作品,原来他还是横跨CCTV-6和CCTV-5的全才。

本届冬奥会,苏翊鸣与多名偶像同台竞技,夺得男子大跳台冠军和坡面障碍技巧亚军,成为冬奥会历史上最年轻的单板滑雪大跳台冠军。

谷爱凌和苏翊鸣,在他们的优势项目上具备绝对实力,但下一届会是什么情况,还有悬念,必须未雨绸缪。

中国冰雪运动要想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在前列,尽快挖掘更多像谷爱凌、苏翊鸣这样的运动员十分关键。

天才不可复制,路径可以借鉴。

寻找优势项目接班人

优势项目,历来是中国体育立足国际体坛的关键,夏奥会有六大王牌,冬奥会也是如此。

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9枚金牌中,短道速滑2枚,花样滑冰1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2枚,而这历来都是中国队的优势项目。

现在,这些项目都面临着人员交替的问题。

最让人高兴的是,几名老将在本届冬奥会上终于圆了自己的金牌梦。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向来被称为中国队的后花园,二十多年来在世界赛场获冠军无数,仅仅徐梦桃一人,就获得过27个世界杯分站赛冠军。

2014年索契冬奥会,徐梦桃获得亚军,8年之后,徐梦桃终于获得女子个人赛冠军,成就大满贯。

与徐梦桃一样,坚守4届冬奥会才拿到冠军的,还有男子个人赛的齐广璞。齐广璞共获得2个世锦赛冠军,16个世界杯冠军,在男选手中首屈一指。

徐梦桃和齐广璞都是32岁,另一名四朝元老贾宗洋也已经31岁。本届冬奥会后,徐梦桃和齐广璞都会功成身退,拿到两枚冬奥会银牌的贾宗洋,也很难为金牌梦再坚守,在他们之后,上届冬奥会女单铜牌得主孔凡钰29岁,男子领军人物王新迪27岁,孔凡钰女单第六,王新迪男单第12,他们能否迅速接过几名老将手里的枪,并不乐观。

短道速滑是中国冬奥急先锋,本届冬奥会,最令人欣慰的是,范可新终于拿到了金牌,但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下滑之势依然未能阻止。

在女子赛场上,意大利的方塔娜宝刀未老,夺得1金2银,荷兰的舒尔廷正当盛年,夺得2金1银1铜,而中国队的老对手韩国选手崔敏静,也是1金2银在手,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队能夺得女子3000米接力铜牌,已属不易。

29岁的范可新很难坚持到下届,中国女队的优势是年龄结构较好,缺点是缺乏顶尖选手,加拿大、俄罗斯、美国都队后劲十足,下届冬奥会,中国女队将更加困难。

男队形势略好,但也不容乐观,如何确保这个夺金大户迅速复兴,有很多工作要做。

2月19日晚,隋文静/韩聪完美演绎,终于弥补了上届冬奥会的遗憾,获得金牌,感动了无数人。

4个大奖赛冠军,1个大奖赛总决赛冠军,3个世青赛冠军,6个四大洲锦标赛冠军,2个世锦赛冠军,1个冬奥会冠军,韩聪和隋文静用15年的牵手,实现了大满贯的梦想。

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看申雪/赵宏博、张丹/张昊、庞清/佟健,却在无意间忽略了隋文静/韩聪的成长,猛然发现,隋文静已经快27岁,韩聪已经快30岁。

伤痕累累的“葱桶”组合,到了该告别的时候,而他们之后的彭程/金洋,也只比他们小两岁,看看三对俄罗斯奥运队选手的表现,就知道这个项目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跨界并非灵丹妙药

本届冬奥会,中国派出了史上组庞大的代表团,实现了全项目参赛,除了有东道主的因素,跨界选材起了很大作用。

苏翊鸣和闫文港等,都是其中的受益者。

从田径转项而来的闫文港,也成为中国第一个在钢架雪车项目上获得奖牌的运动员。

除此之外,在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跳台滑雪等项目上,也有大批的跨界跨项运动员,郭丹还成为中国首位参加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双奥”运动员,她参加了东京奥运会的轮滑比赛,同时参加了平昌冬奥会和北京冬奥会的速滑比赛。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跨界选材可以“扩面”,也可以“固点”,但中国冰雪项目要真正实现“精兵”,跨界并非灵丹妙药。

可以预计,下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参赛人数将会缩减,参赛项目也会相应减少,如何继续在冬奥会上跻身前列,一些冰雪强国可作借鉴。

挪威队本届冬奥会夺得16枚金牌,创单届冬奥会历史新高,除了速度滑冰男子团体追逐赛,其余全部来自雪上项目。约翰内斯-泰因斯-伯厄,本届冬奥会夺得4金1铜,而挪威队之所以9次称霸冬奥会金牌榜,和他们在雪上项目尤其是越野滑雪、冬季两项上的强势有关,在冬奥会的总奖牌榜上,挪威队也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金牌榜上排名第二的德国,本届冬奥会夺得12枚金牌,有9枚金牌来自雪车、钢架雪车和雪橇项目,而这三个项目总共才10枚金牌,德国队统治力可见一斑。

而荷兰队获得的8枚金牌,全部来自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速滑选手斯豪滕独得3金1铜。

拓展适合中国发展的项目,强化中国的优势项目,是未来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当务之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