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央视40分钟聚焦!黄埔这个地方火炎焱出圈!

喜 大 普 奔

央视40分钟聚焦黄埔

近日

黄埔陂头岭遗址考古纪录片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

CCTV-10《探索 发现》栏目播出

引起广泛关注

戳一戳 看视频

▼▼▼

目前,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广东黄埔陂头岭遗址入选32个初评项目。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国内最具权威的年度考古奖项,是帮助公众了解和认知丰富悠久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CCTV-10《探索 发现》栏目,用镜头聚焦陂头岭遗址第二期遗存发现的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初期高等级越人墓葬群,解读这批高等级墓葬背后的历史图景,重识中新广州知识城范围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岭南地区历史地位,探寻秦定岭南之前的古番禺文脉,阐释早期岭南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探究“何以南越国”“何以广州”等历史问题。

央视40分钟聚焦!黄埔这个地方火炎焱出圈!

▲黄埔陂头岭遗址

2021年

全国经过审批的考古发掘1700余项

黄埔陂头岭遗址等32项

脱颖而出入选成为

2021年度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项目

黄埔陂头岭遗址是什么?

考古发现了什么?

有何研究意义?

……

胖编这就给你好好盘盘

岭南最大新石器时代晚期窖穴

黄埔陂头岭遗址位于黄埔区龙湖街道黄田村西北,处于规划中的中新广州知识城环九龙湖总部核心经济带的中心位置。

配合工程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初期的文化遗存,年代距今约4500年至2200年。

央视40分钟聚焦!黄埔这个地方火炎焱出圈!

▲陂头岭遗址遗迹单位分布示意图

注:红色为第一期文化遗存;蓝色为第二期文化遗存

蓝色圈表示墓葬封土的范围

其中,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包括窖穴、灰坑、柱洞等遗迹,数量众多,这一时期遗存原分布范围可能超过10000㎡。

48座窖穴是发掘最令人瞩目的发现,H25规模最大,平面近圆形,最大径2.74米,深度达5.2米,是目前岭南地区考古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窖穴。由此可见当时陂头岭先民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程度和社会物产储备的丰富程度。

央视40分钟聚焦!黄埔这个地方火炎焱出圈!
央视40分钟聚焦!黄埔这个地方火炎焱出圈!
央视40分钟聚焦!黄埔这个地方火炎焱出圈!

黄埔陂头岭遗址是继2017年黄埔汤村茶岭遗址和甘草岭遗址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而数量、规模、密集程度则远超后者,也为岭南地区同时期考古学文化遗存所罕见。这批窖穴遗迹对研究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早期农业的生产规模和社会发展阶段等都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柱洞、沟槽等与房屋建筑有关的遗迹,对复原史前先民的居住方式提供了极为难得的考古学实证资料。第一期遗存中墓葬数量虽然不多,但年代早、层位关系明确,对构建珠江三角洲史前文化发展序列十分重要。

央视40分钟聚焦!黄埔这个地方火炎焱出圈!
央视40分钟聚焦!黄埔这个地方火炎焱出圈!

探寻先秦时期岭南文明进程重要线索

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初期墓群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封土保存最完整的高等级越人墓地。

M30是岭南地区目前所知封土保存最为完整、封土保存规模最大的战国晚期墓葬。地表有相对高大的封土、墓葬顺山体走势排列、墓穴埋深较浅、墓坑底铺石床等具有明显江浙土墩墓的遗风,反映出强烈的越文化的族属特征。而部分大中型墓葬的棺椁设置可看到岭北楚文化的影响,反映出楚越文化的交融与互动。

央视40分钟聚焦!黄埔这个地方火炎焱出圈!

▲M30封土的范围

黄埔陂头岭遗址是广州地区先秦考古重大发现,也是珠江三角洲乃至岭南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再一次刷新了对中新广州知识城范围史前至西汉早期遗存丰富程度以及这一区域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岭南地区历史地位的认识,也为探寻先秦时期岭南文明进程提供了重要线索。

央视40分钟聚焦!黄埔这个地方火炎焱出圈!

▲M25所出陶瓿(M25:15)

央视40分钟聚焦!黄埔这个地方火炎焱出圈!

▲M39所出米字纹陶瓮(M39:1)

未 来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

黄埔在粤港澳大湾区

乃至岭南地区的重要历史地位

将被更多人知晓

【点赞】+【转发】

一起为黄埔打call!

素材来源丨广州日报、文博中国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编辑丨一休

审核 | 一龙

复核 | 一妮

签发 | 徐清杨

出品丨黄埔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丨广州黄埔发布

===== 福利分割线 =====

新年新气象!为了感谢街坊们一直以来的关注与支持,黄埔发布「送好礼」啦!黄埔发布IP抱枕、笔记本、小风扇……等你拿!活动规则

央视40分钟聚焦!黄埔这个地方火炎焱出圈!
央视40分钟聚焦!黄埔这个地方火炎焱出圈!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