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7岁地苏翊鸣和18岁的谷爱凌,他们身后的家庭教育惊人的相似

17岁的苏翊鸣,在北京冬奥会上获得了一金一银。

谷爱凌18岁,在北京冬奥会上同样获得了一金一银。

我们说这样的孩子少年得志,少不了天赋的加成,但是他们的成功更离不开后天环境的培养。

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在苏翊鸣和谷爱凌身后,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但是竟有着相似的教育理念。

《纪录片》少年志中,可以看出两位妈妈虽然不同,但她们的教育理念却极其相似。

17岁地苏翊鸣和18岁的谷爱凌,他们身后的家庭教育惊人的相似

天赋离不开更是可以栽培

谷爱凌3岁的时候,被妈妈扔在滑雪场自己玩。苏翊鸣4岁的时候开始学滑雪。两个孩子早早地开始接触滑雪,都是和父母的爱好有关。

谷爱凌妈妈谷燕一直都是滑雪教练,而苏翊鸣的父母都是滑雪爱好者。

两个孩子的天赋,有一半是先天的基因,还有一半和父母的兴趣密不可分。

很多人以为天赋是先天带来的,却并不知道,天赋和后天的培养同样重要。

在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中,研究人员发现,孩子的大脑在出生后的前三年中,会因为刻意练习而出现“天赋和优势”。

婴儿出生时大约有180亿大脑细胞,当孩子出生后,刻意练习可以加强脑细胞之间的连接。比如父母总是和孩子说话,孩子负责说话的脑细胞之间的连接会变粗;父母总是带着孩子踢球,孩子大脑负责运动的大脑连接会变得更强。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喜欢足球,孩子除了遗传父母喜欢运动的基因外,父母从小对孩子大脑进行的“刻意练习”,比如踢球,带孩子去看比赛,都会加强孩子脑细胞之间的连接,这样的“刻意练习”会成为孩子天赋的一部分。

所以说,谷爱凌和苏翊鸣,除了父母天生的喜好带给他们的基因遗传,后天出生后的刻意练习,同样是他们天赋中的一部分。

我们常常说,要去挖掘孩子的天赋,这挖掘中包含了一部分培养,正像苏翊鸣妈妈说的:要学会去对孩子扬长避短。

天赋变成热爱,离不开父母的支持

如果说成功有路径,那么天赋的挖掘和发现只是第一步,想办法把孩子的天赋变成热爱是第二步。

谷爱凌从小在美国长大,苏翊鸣出生在吉林,但是他们的家庭却有着相似的教育理念。

谷爱凌妈妈谷燕说,自己就特别喜欢玩,她不会逼迫谷爱凌,只会创造一个玩的环境,让孩子自己置身其中。

17岁地苏翊鸣和18岁的谷爱凌,他们身后的家庭教育惊人的相似

采访中,14岁的谷爱凌自己说,自己还没有想过成为一名职业滑雪运动员,如果成为一名职业滑雪运动员,会让自己感到痛苦,她可能会放弃。

18岁的苏翊鸣,加入国家滑雪队只有3年,在加入国家滑雪队之前,他已经参演了很多电视剧,热爱表演也热爱滑雪,经过思想斗争后,他主动选择了加入国家队成为职业滑雪运动员。

把天赋变成兴趣,把兴趣变成热爱,他们的身后都站着十分包容的父母,允许孩子做自主的选择。

17岁地苏翊鸣和18岁的谷爱凌,他们身后的家庭教育惊人的相似

作为普通父母,我们在面对孩子的热爱和天赋的时候,更容易把自己的功利心加入其中,把孩子的自主选择变成父母的选择。

这种功利心就是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自己的期望。

这种期望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很多80后就是在长辈的期望中成长起来的,但是我们要承认今天的孩子,他们面对的环境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孩子能够做出的选择越来越多,孩子周围的环境也变得相对宽松,父母功利心的逼迫,只会让很多孩子过早地选择放弃。

谷爱凌和苏翊鸣父母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培养孩子,一直是把孩子的天赋当成兴趣在培养,而不是当成运动员,要不要承担更多,付出更多,都是孩子在成年后自主作出的选择。

聪明的父母养育孩子会留出底线

谷爱凌全家都是学霸,但是谷爱凌妈妈会告诉女儿,你不需要成为一个完人,你上任何学校都可以。但是妈妈也会说到,谷爱凌需要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

17岁地苏翊鸣和18岁的谷爱凌,他们身后的家庭教育惊人的相似

苏翊鸣的妈妈也有相似的看法。要不要成为职业运动员,要不要一定练出成绩,这些都可以由苏翊鸣来自己决定,但是有一条是必须坚持的,就是要坚持文化学习。苏翊鸣妈妈说,希望孩子将来成为具有文化底蕴的人。

17岁地苏翊鸣和18岁的谷爱凌,他们身后的家庭教育惊人的相似

这两位妈妈都非常厉害,他们从不强迫孩子,却为孩子指明了人生的方向。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和家庭的引导,更需要父母给孩子设置底线,这底线是孩子未来成长的基础,更是父母对孩子人生的期许。

人成长的动力可能来自外界环境的压力,也有可能来自内在成长的动力。这两种力量都会让人成长,区别在于,内在的成长力量往往更持久,而外在的环境带来的压力,如果不能转化成内驱力,很容易来得快去得也快。

父母们不是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只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很多父母很难向这两位母亲一样能够做到松弛有度。

父母们一边喊着要学习帮助孩子找到内驱力,另一边却总是被环境裹挟着,把环境中带来的压力无形中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变成了功利心。

功利心,让我们很难做到轻松自如地去养育孩子。但功利心恰恰是一个人成才路上的拦路虎。

所以说谷爱凌和苏翊鸣的母亲是智慧型父母,他们拿捏住了分寸。

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谷爱凌和苏翊鸣,作为普通父母的我们,不能总是盯着别人家孩子身上的光环,那样我们永远无法成长,无法成为从容的父母。

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在养育的过程中,我们能否察觉到自己的功利心,能否适时地减少自己的功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