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服。”
2月8日晚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比赛中,初登奥运舞台却仅列第七的宁忠岩并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作为北京冬奥会周期崛起的新星,要强的宁忠岩在开幕前就默默立下了家门口夺牌的目标。

但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导致他与奖台失之交臂。赛后的宁忠岩心情低落,一个人在冰场上默默地滑了一圈又一圈。后来的采访中他提到“那天是我主项、主场的第一次作战,是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太紧张了,所以束缚了自己,没把我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这个对自己要求极高的男孩决定先关注自己,根据自己的节奏调整心理状态。在队友、教练和家人的鼓励下,他再次出发,继续迎接后面的比赛。
十天后,在“冰丝带”的速度滑冰男子1000米比赛中,宁忠岩以1分08秒60拿到第五名,创造了自己在平原冰场的最好成绩,是前八名内唯一一名亚洲选手。又于2月19日在男子集体出发项目中作为首次晋级该项目决赛的中国男子选手位列第十二名。对于速度滑冰男子1000米比赛中的表现,宁忠岩说:“还挺满意的,我自己的最好成绩提了0.2秒。但是,没能站在领奖台上,还是很可惜。”——“发挥出水平,不给自己留遗憾”是他下一站的目标,这个22岁的全能战士,虽未能站在领奖台上,但他与正在崛起的中国速度滑冰一起,将不断刷新历史。
一战成名的“速滑黑马” 冠军绝非一蹴而就
在宁忠岩的微博首页里,有一条置顶的视频,时间定格在2019年12月9日。
就在前一天,速度滑冰世界杯哈萨克斯坦站,男子1500米赛场上,比赛进入最后一个弯道。焦灼时刻,宁忠岩完成了对荷兰选手的超越,然后起速、冲刺。
“最后的冲线宁忠岩还领先纽斯!”解说的声音越来越激动,“宁忠岩冲!”最后一直道结束,宁忠岩率先冲过终点线。
1分44秒918,这个成绩突破了中国男队56年以来世界冠军的“金牌荒”。20岁的宁忠岩成为中国速度滑冰历史上第一位1500米世界杯冠军。
赛后他说“我从没想过拿这个冠军,真挺意外的,没想到成绩提高这么快!”一战成名后,“速滑黑马”、“火箭速度”是外界给宁忠岩的最多的标签。但他的成长绝非一蹴而就,对梦想的纯粹热爱、以巅峰为目标的自律努力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才成就了如今的宁忠岩。
这场比赛前,几乎没人知道,“黑马”的奥运之路是怎么走出来的。
没有年少时的吃苦 就不会有进入国家队的进步
“欢迎回到冬天”
“我从小就喜欢滑冰,成为全国冠军乃至世界冠军是我的梦想,”宁忠岩说。
2008年,宁忠岩在牡丹江市宁安市石岩镇读小学。校园里浇灌起一座冰场。上冰、浇冰场,也成了这个校园学生们的日常。和冰面一起被浇灌的是这个11 岁农村孩子的滑冰梦。
他从小喜欢滑行,那种感觉像在“起飞”。小时候,妈妈送了他一双轮滑鞋。放学回家,他便换上轮滑鞋,在家附近滑来滑去。不少高年级学生在冰场上嬉戏。冰刀划过冰面,溅起一片片冰花。在宁忠岩的记忆中,爱上冰雪,是从那一刻开始的。
得益于轮滑,冰场上的宁忠岩无师自通。体育老师喊他进了校队。很快,他在牡丹江市的一场比赛中拿到第二,被启蒙教练祝玉良相中并送入市体校。
从进入专业队那天起,宁忠岩兼顾学习和滑冰。每天放学后,要进行至少两小时的冰上训练,左脚外刃咬冰﹑右脚内刃蹬冰。日复一日,汗水流入冰面,没一句抱怨。此外,还有陆地训练及体能训练。“一天下来全身酸痛不已,常累到晚上无法入睡。”他说,尤其是长身体时,冰刀总不合脚,每天上冰都摔很多跟头,身上总是有淤青,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给张虹当陪练 从迷茫中走出 发誓要“滑出来”
宁忠岩也不是没有过迷茫期。
2017-2018赛季,18岁的宁忠岩入选国家队。年纪小,不适应队内优胜劣汰的选拔方式,成绩靠后的他被淘汰了,在平昌周期,他是张虹的陪练。
宁忠岩郁闷极了。
陪练就是每天换上训练服,在训练场内,等待正选队员的到来。冰上训练时,陪练为队友领滑;力量和放松训练时,他们打辅助;训练结束后收拾器材。直到把正选运动员送上飞机,再收拾行李回地方队。
男生滑行速度一般比女生快,张虹只能卯足劲靠近他们,从未因彼此的速度差距而放弃。看着张虹训练拼命的样子,宁忠岩形容,那是一种全力拼搏感觉。他深受触动。
“张虹无论何时都坚持到底的训练、比赛态度感染了我,我也树立了一定要滑下去、要滑出来的决心!”宁忠岩说。回到地方队后,他有意识加强自己冰上训练和体能训练。
没有王秀丽,就没有现在的他
努力不会辜负每个有心的人,宁忠岩遇到了伯乐——王秀丽。他常说,没有王秀丽,就没有现在的他。
王秀丽曾是中国女子速滑的第一个世界冠军,退役后前往加拿大执教,期间带出不少奥运冠军。北京申奥成功后,王秀丽回国担任速滑中长距离组主教练。
经验丰富的王秀丽一眼看出宁忠岩的潜力和短板,她说:“宁忠岩是长距离转项,因此他的速度保持能力不错,最重要的是训练和比赛(时)肯动脑,很聪明,提高很快。”
在王教练的带领下,宁忠岩认识到自己中后程的优势和弯道技术的取胜关键,努力做好细节调整,并随队前往加拿大外训。“快一年没回家了,特别想家、想爸爸妈妈。”宁忠岩说,但也是外训的苦练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之后,宁忠岩的进步速度像火箭一样蹿升。
冰感好,有天赋,还刻苦,是很多业内人士对他的评价。
受气候影响,速滑运动员在春夏两季只能进行体能训练。自行车,被认为提高有氧训练量的最好方式。所以宁忠岩也常打卡各种骑行训练现场。
天气好时,一行人一早在承德的绿道上骑行,110公里左右,耗时3个多小时。出于安全考虑,有时只能在室内骑。调节阻力,掐表计时,室内骑行远比室外困难。
严苛和日复一日枯燥繁重的循环,是训练的主旋律。
“虽然每天训练很累,进程也很紧,但大家在一起很开心。”宁忠岩介绍道,计划根据每人的身体情况制定,整体感觉很好。面对冬奥,队员们的心态也发生着变化。“恨不得把头别在裤腰带一样”他笑着说。
半山腰总是最挤的 你得去山顶看看
2020年后,宁忠岩在全国速滑锦标赛及冠军赛中摘得6金。世界杯他登顶挪威站、加拿大站冠军领奖台。屡次刷新全国纪录的他对自己要求也越来越高——“半山腰总是挤的,你得去山顶看看”。
进入冲刺周期,宁忠岩确保冬奥会男子1000米参赛资格后,成为中国速滑中长距离的领军。他和高亭宇被视为“速滑双子星”。
“如果拿不到奖牌,对参加冬奥会可能信心没那么强大。”他说,“这也是备战的重要因素。”对他而言,登上领奖台,已经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他希望有更好的成绩为国争光。“速滑对我来说是一种使命,作为国家队队员,我会一步一个脚印、向最高领奖台冲刺。”他说。
冬奥首秀,宁忠岩难掩兴奋,“我特别期待这届冬奥会,因为是我们中国第一次举办冬奥会,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我会拼尽全力完成自己的项目。”他把重点放在第一项——1500米速滑,因为“如果能比好,会对后面的比赛有很大影响。”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速滑黑马”的一鸣惊人绝非偶然。他深信“奥运冠军离努力的人不会特别远”。
撰文/刘凌羽
编辑/李旭 梁丽娜
视觉/王烨 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