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面对孩子哭闹,怎么做才能由鸡飞狗跳,变成增进感情的机会?

“你真的喜欢我吗?”“真的爱我吗?”如果碰上出差不在身边的时候,更是一遍又一遍的视频电话联系,“你为什么没给我打电话,这段时间你干什么去了?”“晚上和谁在一起了,都谈了什么事?”而他们的爱人,每天又不得不面对反复的盘问,弄得烦不胜烦。

相信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让自己成年的儿女变成这样吧?如果他们在小的时候,遇到问题能得到父母及时的“情感引导”,就不至于会变得如此没有信心和缺乏安全感。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金伯莉·布雷恩,最早在世界上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儿童教育专家,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孩子是安安静静温文尔雅,一个是上蹿下跳动不动就发脾气,然而她就是通过情感引导,让两个孩子成为了别人口中的孩子,不断的问她你是如何做到的。

其实这个方法并不难,只要是我们作为父母的稍稍的把刷手机的时间,用来看看这本书,并把其中的理论用于实践中,就能孩子的哭闹变得不再是鸡飞狗跳而是更好的增进感情的机会。

面对孩子哭闹,怎么做才能由鸡飞狗跳,变成增进感情的机会?

本书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个章节,讲的是父母管教孩子的常见误区,以及情感引导能帮你做什么

第二部分:第二个章节,讲的是情感引导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三~第五章,讲的是从婴儿期到7岁,家长们该如何做情感引导

第四部分:最后一章,告诉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正视自己的过去,同时给自己留下点时间和空间。

面对孩子哭闹,怎么做才能由鸡飞狗跳,变成增进感情的机会?

1、父母管教孩子的4种常见误区。

误区一:控制型父母与放任型父母

这两种类型的父母是走向两个极端,控制型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会立马进行惩罚,而放任型父母则是任其自生自灭。举例说明,假如孩子们在房间里大吵大闹,搞得和朋友通话的父母烦不胜烦。控制型父母会大声吼道:“立刻马上给我停下!要是不听话,挂了电话我就收拾你们!”放任型父母则只是无奈地摇头,任由噪声继续下去。

误区二: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中作者写道,父母无意中说的“你不行”,孩子会深信不疑,这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父母要做的是:永远从同情的角度出发,学会换位思考。

面对孩子哭闹,怎么做才能由鸡飞狗跳,变成增进感情的机会?

误区三: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某心理学实验,挑选出喜欢画画的两组孩子。对A组的孩子说:如果你们画好了是有奖励的。对B组的孩子说想看看你们画的画。实验结果显示,有奖励的孩子很明显对画画的兴趣降低了,而B组的孩子还是和以前一样积极主动。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奖品是可以强化某种行为,但又会造成一种消极的情况,只对奖品感兴趣,对行为本身失去兴趣。也就是外部激励带来了被动行为,而不是主动行为,是很难巩固的。

误区四: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一般消极结果产生了,父母会来那句:“现在你知道后果的严重性了吧,以后还敢这样吗?”消极后果的惩罚并不能引发反省或者是孩子的心悦诚服,只会引发他们的抗拒。

说了这么多误区,那么家长到底怎么做,才能走出误区,让每次情感引导加深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并发挥孩子的潜能呢。

面对孩子哭闹,怎么做才能由鸡飞狗跳,变成增进感情的机会?

2、什么是情感疏导?以及如何做?

情感引导: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播下种子:要提前让孩子知道,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你对他的要求如何。如果事先知道要求,孩子会更加配合。

《可怕的两岁》一书中,提出了类似的理论,就是要做有前瞻性的管教,指的是处理孩子不当行为的问题时,在行为出现之前处理是最有效的。可以分三步走:

(1)基于对孩子的认识,预见问题。

(2)在问题再次出现之前,先制定处理问题的策略。

(3)把你的具体的前瞻性决定告诉孩子。

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面对孩子的哭闹父母也情绪化了,开始吼叫孩子,做出自己后悔的行为。也就是不任由愤怒控制着自己,同样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明确的犯错违规的处理方式。

这样的提前给孩子播下种子,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还记得前几年发生的在餐厅里吃饭,男孩去打扰邻桌挨揍的事情吗?如果他的父母提前和他说好,在餐厅就餐哪些事情不能做,做了会怎么处理。而不是他打扰邻桌的时候,他的父母纵容,最后发生两家大打出手的现象,弄得网上传得沸沸扬扬。

面对孩子哭闹,怎么做才能由鸡飞狗跳,变成增进感情的机会?

观察和判断:其本质就是关注,你需要知道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烦躁、吵闹或沮丧。在知道孩子的实际需求之后,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出现。切记在给孩子提供帮忙的时候,不是代劳,而是示范,要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

聆听:需要同时用眼睛和耳朵去关注你的孩子,甚至需要蹲下来和孩子平视,以确保随时和他进行眼神交流。

小贴士:当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家长除了同情之外什么都不做,最好等着每个人都平静下来之后,再和孩子讨论解决方法。

面对孩子哭闹,怎么做才能由鸡飞狗跳,变成增进感情的机会?

一期综艺类节目中,霍思燕和儿子嗯哼说想把他不常玩的玩具给捐出去,却遭到了嗯哼的强烈反对,霍思燕耐心地对儿子说:“你的东西你有自己决定的权利,但如果在愿意的前提下,是可以互相玩的,对吧?”

嗯哼依旧是抗拒地说:“不要。”

等嗯哼冷静了一会说:“妈妈,我来决定要不要捐。”

之后霍思燕给出了一个建议,她说:“这样好不好,我们去看看,你愿意,我们就把玩具捐给更需要的小朋友,你不愿意我们就把它们带回来。”

嗯哼愉快地答应了,并和妈妈一起收拾玩具。整个沟通过程中,霍思燕一直是坐着的,眼睛时刻关注着儿子。她在看到儿子抗拒哭闹的时候,并没有立刻说点什么,而是等嗯哼稍稍平静了。而对孩子的玩具是否捐出去,都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出建议,让他自己做出选择。

作者在这一章的最后写到,尊重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霍思燕就是这样做的,她并没有要求孩子怎么做,而是让他自己做决定。

面对孩子哭闹,怎么做才能由鸡飞狗跳,变成增进感情的机会?

3、父母要做的是正视过去,努力做一个好爸妈,给自己留点空间和时间

融洽的夫妻关系是最好的育儿环境。--《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

前些日子看到一则新闻,河南一对夫妻在离婚调解法庭上,恶语相向甚至有随时动手打起来了,而此时在他们一旁的孩子早已哭成了泪人。法官只好抱起孩子,边调解边哄孩子,整个过程持续了近2个小时。

看到父母针锋相对大打出手,对孩子来说是种压力,甚至可能成为永远无法消除的创伤。《小痛爱》里面的牛牛有段日子有暴力倾向,幼儿园老师大概推测出他家里有什么问题,尤其是父母间情感出现了什么问题。

最近几年原生家庭的概念甚是流行,原本是一个中性词,现在一听到原生家庭就会想到不幸的家庭。无论是《都挺好》、《小欢喜》和《隐藏的角落》等等都无不显示原生家庭的影响远比我们所以为的要大得多。那些在为了孩子”在一起凑合了一辈子家庭中长大的,在他成长过程中,完全没见过幸福的样子,所以也就不知道幸福真正的样子。

但原生家庭不幸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拥有健康、稳固、充满爱的家庭,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更不要让它影响下一代。任何事情只要你肯学习肯改变,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面对孩子哭闹,怎么做才能由鸡飞狗跳,变成增进感情的机会?

无论过去曾经经历过什么,至少我们一直在努力成为一个称职的爸妈。但如果我们连努力尝试改变,那是永远都不会成功的。正如《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最后一章作者说道的,任何父母不经历一番磨难,都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好家长,因为养育儿女是世间最困难的工作。

书的最后是送给父母的,告诉大家在育儿的同时,不要忘记育自己,要留些时间给自己。当父母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对生活和工作都充满激情,他们更积极乐观,更加快乐向上,孩子也势必会受到影响的。同样没有人愿意看到整天疲惫不堪,愁眉苦脸的人,这当然也包括你的孩子。

所以在忙忙碌碌的家庭和工作之外,再留给自己一点时间给自己。成为好父母的前提,是要先成为更好的自己,留些空间去喘息、去学习,才能进步和思考。

苒藜爱读书:每日认真阅读、每日学习写作、每日努力进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