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楼梦续文159:王熙凤死后留下一笔银子,巧姐拿到后,热泪盈眶

红楼梦续文159:王熙凤死后留下一大笔银子,贾芸找到后送给落魄的巧姐,还报旧情,巧姐拿到后,热泪盈眶。

红楼梦续文159:王熙凤死后留下一笔银子,巧姐拿到后,热泪盈眶

【1】王熙凤死前财富化为乌有

孙中山先生在观看钱塘江大潮时说过一名经典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趋势一旦形成,任何个人和家族的抵挡都是螳臂当车。

贾府进入末世之后,虽然贾元春受宠成为贤德妃,但是仅凭她一人之力,无法挽回贾府败势,所以最终仍然难以逃脱家破人亡的结局。

江南甄家被抄家,预示贾府在劫难逃。

贾家被抄家,王熙凤等人被抓入狱。(参考依据:《红楼梦》第42回,刘姥姥给巧姐起名之后,脂砚斋批注:“应了这话就好”,批书人焉能不心伤?狱庙相逢之日始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实伏线于千里,哀哉伤哉!此后文字不忍卒读。辛卯冬日。)

倾巢之下,贾府所有财富化为乌有。王熙凤入狱后,也不会有任何财富。

命运坎坷,幸运时好事会叠加,落魄时坏事会堆积。普通的生活中,往往得意之时顺风顺水;失意之际灾难连连。

王熙凤入狱,本身又有血山崩,所以没有等到出狱那一天,就早早死去。

红楼梦续文159:王熙凤死后留下一笔银子,巧姐拿到后,热泪盈眶

【2】巧姐被救后过上农妇生活

贾府败落之际,王熙凤让哥哥王仁将女儿巧姐带离贾府,但事与愿违,王仁将巧姐卖入烟花巷。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得到巧姐被卖的消息后,千方百计进行营救。

刘姥姥此时已过80岁高龄。(参考依据: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跟贾母说她已经75岁;刘姥姥离开后,贾母过了八十大寿。据此推测,刘姥姥想救巧姐时,超过80岁高龄。)

生为凡人,谁也无法抵挡岁月的力量,更无法摆脱年龄带来的身体变化,80岁的刘姥姥无法亲自去烟花巷里救巧姐。

刘姥姥辗转找到营救之人——贾家的远房子孙贾芸。

红楼梦续文159:王熙凤死后留下一笔银子,巧姐拿到后,热泪盈眶

最初,贾芸为改善生活际遇,通过送礼在王熙凤手里得到种树工作。种树期间与管家林之孝之女林红玉相识、相爱。林红玉聪明机智,受到王熙凤赏识,从贾宝玉房里调到王熙凤房里当差。

贾雨村被抓的消息传到荣国府,林之孝以府里人口过重为由,提出外放适龄丫环出嫁,贾琏欣然同意。林红玉和贾芸都在王熙凤手下当差,又有林之孝出面,所以贾芸与林红玉必定会喜结良缘、比翼双飞。

巧姐被卖之后,夫妻两人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参考依据:《红楼梦》第27回,王熙凤收留林红玉当丫环时,林红玉笑道:“愿意不愿意,我们也不敢说。只是跟着奶奶,我们也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见识见识。”脂砚斋在此留下批注:且系本心本意,“狱神庙”回内方见 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

巧姐被救之后,贾家已亡,无处安身,只能安排到刘姥姥家里生活。

红楼梦续文159:王熙凤死后留下一笔银子,巧姐拿到后,热泪盈眶

【3】贾芸找到王熙凤留下的银子送给巧姐

刘姥姥生活在农村,虽然受到贾府资助后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比起巧姐在荣国府的生活,有天壤之别。

侠义之人往往有侠义之举,在侠义人的世界里,义比利更重要。

贾芸做为巧姐的哥哥,面对巧姐的生活处境,自然焦虑。

心所有思必有所想,心有所想必有所获。

困顿之际,贾芸遇到了帮助过他的侠义之人——醉金刚倪二。

倪二是贾芸的邻居,喜欢喝酒,平时以收取放高利贷为生。

红楼梦续文159:王熙凤死后留下一笔银子,巧姐拿到后,热泪盈眶

贾家附近能私下放高利贷者只有王熙凤。(参考依据:《红楼梦》第39回,平儿跟袭人透露,王熙凤利用月银放高利贷。)王熙凤放高利贷是通过旺儿实施,并依靠倪二之类人物收取。

这种收取方式往往滞后。

贾府入不敷出,贾琏让王熙凤帮助找鸳鸯偷当贾母财物,王熙凤趁机索要200两银子,贾琏心有不甘,说出她放高利贷之事。(参考依据:《红楼梦》第72回,王熙凤催旺儿之妻尽快收取利息时说道:旺儿家你听见,说了这事,你也忙忙的给我完了事来。说给你男人,外头所有的帐,一概赶今年年底下收了进来,少一个钱我也不依的。我的名声不好,再放一年,都要生吃了我呢。”)

所以,贾府败落,王熙凤入狱死亡之后,高利贷没有全部收回。

红楼梦续文159:王熙凤死后留下一笔银子,巧姐拿到后,热泪盈眶

贾芸找到倪二,倪二的侠义之心顿起,在贾芸的帮助下,收取王熙凤外放的银子及利息,并慷慨交给巧姐。(参考依据:《红楼梦》第24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一章正文之前,脂砚斋留下批注:“醉金刚”一回文字,伏芸哥仗义探庵。余三十年来得遇金刚之样人不少,不及金刚者亦不少。惜不便一一注明耳。壬午孟夏。)

巧姐拿到银子之后,想起富贵一场,想到母亲之死,想到贾芸、倪二的义举,悲喜交集,失声痛哭……

红楼梦续文159:王熙凤死后留下一笔银子,巧姐拿到后,热泪盈眶

作者:小涵读书。一个有温度的人,有一支带温情的笔,熟读不同版本《红楼梦》,我不挖热点,不追八卦,只求每天写一个《红楼梦》的新故事,在不断探寻故事中,伴您共同感受文学之美。

写作不易,分享容易,您的关注、收藏、点赞、转发,在一瞬间就能给予我一生写作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