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男子以1万“捡漏”一本北宋字典,曾拒绝上交,转手拍卖出2600万

引言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于是,很多人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需求。精神世界,自然就离不开“收藏”一说。常言道,收藏古物,不仅仅是追求真实的过程,而是一种对传统的认识,一种对岁月有所回忆的过程。再者,文物以“文雅”为冠名词,深受人们所追捧,正因如此,文物的价格也一抬再抬,永远没有上限

男子以1万“捡漏”一本北宋字典,曾拒绝上交,转手拍卖出2600万

01

正所谓“有市场就有需求”,古董的收藏者无一都是有钱人,随便出手便是成百上千万的数额,许多人开始打起了富人的主意——“造假”。

看到这里许多读者可能会问,物品造假不是犯法吗?其实,对于文物的仿造,法律上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的,因为现如今很多的现代工艺品就是仿造古代文物而设计的,从这一角度上来讲,这一行业的“水”也势必会深不可测。再者,倘若他人仿造的“工艺品”这么容易被识别出来,那么,其仿造水平在这行肯定也走不长远。

这也就有了后话,但凡玩古玩之人,都是有几分辨别能力的,毕竟古玩行有个规定,人货两清后将永远不得后悔。换而言之,利益的高低取决于风险的高低。由于这其中利益太高,以至于很多人没能把持得住,奋不顾身地投身古玩市场。

男子以1万“捡漏”一本北宋字典,曾拒绝上交,转手拍卖出2600万

王先生亦是其中的一位,也正是本文的主人公。本来他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由于家里生意失败,才不得不转行做古董行业的小老板,可是再小的老板也架不住“运气好”。出于对货物的需求,他经常性地前往古玩市场淘东西,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捡漏”。

02

按理来说,有这样的宝贝,早就被懂行的人打扫得一干二净,真的还有漏可捡吗?事实证明,确有其事。

首先,古物什么时候会出现在摊面上,没有人可以确定。再者,买家的出场顺序也是不可控的,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无尽的等待之中守在市场上。此外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即便是人与物同时出现,还得要人具备识货能力。结合在一起,概率就变得非常低。

男子以1万“捡漏”一本北宋字典,曾拒绝上交,转手拍卖出2600万

时间来到2009年,王先生像往常一样去到市场闲逛,一个卖古书籍的摊位引起了他的注意,此前,他对这一类文物是没有什么兴趣的,毕竟书籍一类的文物太过于少见,而且不易保存,有许多人都有些芥蒂,但换个角度来考虑,正是因为不易保存,才让它更加稀有。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王先生开始精挑细选,正看到一本宋代刻本时,他心中有所动。

众所周知,宋朝是大陆历史上极为注重文化发展的一个朝代,文人的地位也相对偏高,所以,文物产品自然也是大展于世,能够将宋代文人的思想精髓而集结于一身的刻本,其价值无法估量。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朝时期,宋代的刻本价值便极为珍贵,受到无数无人的爱戴。

03

男子以1万“捡漏”一本北宋字典,曾拒绝上交,转手拍卖出2600万

2012年,鉴定专家李致忠为他着手鉴定,看到刻本残破不堪,他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但结合起版式、墨色、刀法等因素来看,这正是北宋时期的文物。

对此,李致忠将“刻本”的来历一一介绍,这部刻本出自于北宋宋仁宗时期的《礼部韵略》,俗称《广韵》的修订本,其意义就好比我们现在的“新华字典”。古文字多少有些难以识别,此书的价值便在于为广大学子提供便利,更好地阅读文字。

得到了可靠的凭证,王先生便于2013年将此物进行拍卖,800万的起拍价最终以2600万出手,此次“捡漏”可谓是成功站稳脚跟。

其实,这样的古物被私人收藏无疑是国家的一大损失,有许多专家都认为他应该上交给国家,由相关部门保管才能永世长存地流传下去,并体现它真正的研究价值。但尽管多人劝说,王先生依然选择按照他的方式去处理这本“字典”。

男子以1万“捡漏”一本北宋字典,曾拒绝上交,转手拍卖出2600万

结语

“暴富”是很多人的想法,但暴富也是要依靠能力、机缘的,像王先生这种能够成功的人少之又少,希望诸位还是脚踏实地地去努力为好。与此同时,希望大家都能够有一定的思想觉悟,要多为国家与人民着想,文物是属于每一个人的,而不是个人的私有物,不能为一己私欲而不顾大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