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左传》:《宣公十八年》之二年

作者:用户点蜡烛上网

宣公二年大事记: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战于大棘。宋师败绩,获宋华元。秦师伐晋。晋、宋、卫、陈侵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天王崩。

宋郑大棘之战

   二年春,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宋华元、乐吕御之。二月壬子,战于大棘,宋师败绩,囚华元,获乐吕,及甲车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狂狡辂郑人,郑人入于井,倒戟而出之,获狂狡。君子曰:「失礼违命,宜其为禽也。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易之,戮也。」

  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与人郑师,故败。君子谓:「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于是刑孰大焉。《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

  宋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以赎华元于郑。半入,华元逃归,立于门外,告而入。见叔佯,曰:「子之马然也。」对曰:「非马也,其人也。」既合而来奔。

  宋城,华元为植,巡功。城者讴曰:「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复。于思于思,弃甲复来。」使其骖乘谓之曰:「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役人曰:「从其有皮,丹漆若何?」华元曰:「去之,夫其口众我寡。」

郑宋大棘之战,左氏写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

宋将狂狡驱车追赶郑军,郑国士兵跳到井里躲避。狂狡忘记了是在战场杀敌,把自己秒变成救人的雷锋,将长戟的柄伸到井里,将郑国士兵一个个拉上来。被拉上来的郑军却没有忘记自己的角色,爬出井口后立即夺过长戟,将狂狡制服,俘虏了狂狡。得胜的将官又秒变成阶下之囚。

羊斟是华元的司机,大概是名字太富饶(有羊肉吃又有酒喝),宋将华元分羊肉时忘记了他。开战时,羊斟说:“刚才分羊肉时您作主,现在开车,该我作主了。”说完,故意将战车驱向敌军,以致华元被俘。华元获释回来后,还想原谅羊斟,就给他台阶下,问他:“是你的马不听话吧?”羊斟却一根筋,说:“马听话得很呢!我故意的。”说完,就驾着马车逃到鲁国,将私怨发泄到底。

华元回国,筑城的农民工讥笑他大腹便便,肚子都掉到地上了;讥笑他当了俘虏,还好意思回来。他脑而不怒,派副驾回应,像云南大理情侣对山歌似的。农民工讥笑得更欢了,华元竟然对副驾说:“他们人多口杂,我们不是对手,走吧。”一点大贵族、大元帅的架子也没有。

华元、狂狡与羊斟是两类。羊斟心如介籽,睚䀝必报,为一块羊肉出卖国家利益,是一个无良小人。华元和狂狡,论杀冷酷无情,不具备军人的素质;论宽容敦厚,却极具人性的光辉。谁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宋襄公、华元、狂狡都是商纣王的后人呢。

赵盾骄纵斗椒

秦师伐晋,以报崇也,遂围焦。夏,晋赵盾救焦,遂自阴地,及诸侯之师侵郑,以报大棘之役。楚斗椒救郑,曰:「能欲诸侯而恶其难乎?」遂次于郑以待晋师。赵盾曰:「彼宗竞于楚,殆将毙矣。姑益其疾。」乃去之。

宣公元年,晋国想和秦国结盟。赵盾的弟弟赵穿自作聪明,带兵攻打崇国,料定秦国必然救援,晋国便可以就势向秦国提出结盟的要求。没想到秦国没有中计,拖到第二年才带兵讨伐晋国,进攻焦地,以报复晋国对崇国的侵略。赵盾只好站出来给赵穿擦屁股,顺利教训一下发起大棘之战的郑国。郑国是楚国北进的关键盟国,楚国令尹斗椒亲自率军援救。赵盾不作无谓的牺牲。他知道斗椒为人狂傲,野心极大,正在和楚庄王争夺权力,不久的将来必定不得好死。于是对楚军采取骄兵策略,班师回师,让斗椒在狂妄中走向灭亡。

赵穿杀死灵公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肠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兖不废矣。」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宫。

对于弑君,史家是很纠结的。一方面,像晋灵公这样的无道之君,“弑”了利国得民,留着反而祸国殃民,“弑”是不错的选项;另一方面,“弑”君不可为后世所效法。所以,对于晋灵公被赵穿干掉这件事,史家先叙其不君,暗示其死有余辜;后又冠名以“弑”,宣示国君不可擅杀,以警示后人。

晋国设立三族  

初,丽姬之乱,诅无畜群公子,自是晋无公族。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宦其馀子亦为余子,其庶子为公行。晋于是有公族、余子、公行。赵盾请以括为公族,曰:「君姬氏之爱子也。微君姬氏,则臣狄人也。」公许之。

  冬,赵盾为旄车之族。使屏季以其故族为公族大夫。

晋献公以前,晋国被土豪所掌控,公室力量单薄。晋献公利用士(艹为,上下结构)打击豪强,壮大公室,晋国由是强大,称霸诸侯。宣公二年,赵盾又在公族的基础上发展余子、公行两族,进而发展权臣的力量,这有利于激发公室旁枝建功立业、奋发进取。但时间一长,晋国又形成枝强干弱、尾大不掉的局面。后来的魏、赵、韩三家分晋,祸因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