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主流,最新疫情进展在这里

作者:临床前线

2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周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减少了19%,新增病例数保持稳定。世卫组织表示,上周全球新增感染病例超过1600万例,死亡病例约7.5万人。除了奥密克戎以外,感染所有其他变异毒株的病例都在下降,因为均已被奥密克戎取代。

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主流,最新疫情进展在这里

奥密克戎丨图虫创意

世卫组织新冠疫情应对官员阿卜迪·马哈茂德指出,“世人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较为温和,却忽略了它被发现以来导致50万人病亡的事实”,而这一事实发生在已被证明有效的新冠疫苗问世之后,“实在令人悲痛”。

奥密克戎毒株已成为全球主要流行的毒株

从“流感数据共享全球倡议”平台近期收集到的超过43万份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看,约98.3%为奥密克戎毒株,德尔塔毒株仅占约1.7%。

目前,奥密克戎毒株已取代德尔塔毒株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流行毒株,奥密克戎毒株包括B.1.1.529谱系和它的后代谱系BA.1、BA.1.1、BA.2和BA.3。迄今BA.1毒株感染病例在全球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中占绝大多数,但BA.2毒株感染病例的占比正不断增加,截至2022年第五周已达到21.09%。截至2月14日,该亚变体毒株已在1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主要流行毒株。

2月15日,世卫组织在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学报告中指出,早期研究数据表明,奥密克戎亚变体BA.2毒株更易传播。根据丹麦的疫情数据进行测算,该亚变体比奥密克戎原始毒株BA.1的传染性增加了30%,但其导致的疾病严重程度与奥密克戎原始毒株相比并无差别。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力强

2022年2月9日,据科技日报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表示在纽约白尾鹿身上发现了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这是首次在野生动物体内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

2022年2月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和尹万超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es of the Omicron Spike trimer with ACE2 and an anti-Omicron antibody的文章,成功解析了奥密克戎变异株刺突蛋白。

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主流,最新疫情进展在这里
奥密克戎变异株刺突蛋白与受体ACE2的结合具有高亲和力。在生化水平实验中,奥密克戎变异株刺突蛋白与受体ACE2的结合能力,相比于野生型提高了近10倍。具有更开放的受体结合位点和变异的抗原位点。
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主流,最新疫情进展在这里

FIG.1 High-affinity binding of the SARS-CoV-2 Omicron spike protein with human ACE2.(SARS COV-2 OmiCron刺突蛋白与受体ACE2结合的高亲和力)

所以,不论是疫苗,亦或是人体感染病毒后的免疫系统,大部分是针对毒株的刺突蛋白产生的应答,刺突蛋白上的变异越多,结合受体的亲和力越高,变异株就越容易侵入人体,也就越可能逃过针对原本刺突蛋白的疫苗。

疫苗的创新性研制是防疫的关键点

2022年2月16日,由来自于Murdoch Children's Research Institute的John D Hart团队在THE LANCET上发表的COVID-19 vaccine booster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 the context of Omicron一文,文章论述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背景下,全球对于疫苗的供应方面将面临不平等,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防疫创新联盟)为解决这类问题,对小剂量加强针进行了评估。

免疫效果研究表明,半剂量的辉瑞(Pfizer)/德国生物新技术(BioNTech)或莫德纳(Moderna)疫苗加强针可诱导针对变异体的高中和抗体,即使是较低剂量的皮内给药也能显示出令人期待的结果。

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主流,最新疫情进展在这里

有明确证据表明,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需要第三剂疫苗来防治任一变异。

但是,在管理加强剂方面,首要事项仍然是为世界上占比高的已接种两剂疫苗的合格人员接种。同时,应努力探索新给药策略来减少疫苗数量需求,以缓解疫苗短缺。

生命至上原则是长期抗击疫情的信念

在2021年12月11日首届大湾区科技论坛上,钟南山院士提到,中国疫情的患病率是十万分之九,跟美国对比,我们的是美国的1/1687;我们的病死率是十万分之零点四,是美国的1/619。钟南山认为,当前为了更快地控制疫情,当务之急要做好三点:一是通过疫苗接种实现群体免疫,通过接种加强针来提高抗体水平;二是继续加大新冠药物研究;三是呼吁全球合作,科技战胜疫情。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放控制所所长许文波曾说明,大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有效。且中国疾控中心已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建立了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并持续针对可能的输入病例及关联的本土病例开展病毒基因组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可能输入或关联本土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世界卫生组织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加强新冠肺炎病毒的监测、报告与研究工作,采取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阻断病毒传播。建议个人在公共场所至少保持1米距离、佩戴口罩、开窗通风、保持手清洁、对着肘部或纸巾咳嗽或打喷嚏、接种疫苗等,同时避免去通风不良或拥挤的地方。目前,所有变异株都可能导致重症或死亡。因此,预防病毒传播始终是关键,新冠病毒疫苗对减少重症和死亡仍然有效。

作者:李彤

来源:临床前线

参考文献

  1. 奥密克戎毒株最新权威解答[J].健康向导,2022,28(01):38-39.
  2. 新华网.世卫组织再次警告勿轻视奥密克戎.
  3. 刘霞. 美白尾鹿体内首现奥密克戎变异株[N]. 科技日报,2022-02-14(004).
  4. John D Hart,et al. COVID-19 vaccine booster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 the context of Omicron[J].The Lancet. February 16, 2022.DOI:https://doi.org/10.1016/j.lanwpc.2022.100404
  5. 耿挺. 奥密克戎为何传染力强、不惧疫苗?[N]. 上海科技报,2022-02-16(001).
  6. 世界卫生组织.https://www.who.int/zh/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
  7. WANCHAO YIN,et al. Structures of the Omicron Spike trimer with ACE2 and an anti-Omicron antibody[J]. Science. February 8,2022.
  8. 孙丹,杨金燕,夏婷婷,施施,陈元宾,索继江,刘运喜.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研究进展[J/OL].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5[2022-02-1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456.R.20220210.1614.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