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厚德精医 | 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作者:壹生

时代在变,年轻的面孔也在变,但追求更好的目标和仁心不变。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行医的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技术进步,患者福音

2022年1月1日,国家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实施,其中对治疗炎症性肠病效果突出的新型生物制剂乌司奴单抗作为谈判成功的94种药品之一正式进入医保。对于李先生(化名)和许多IBD患者来说,这是一个让人喜不自禁的好消息。李先生所患的克罗恩病(CD)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去年确诊,一开始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效果甚微。复发之后,决定采用新型生物制剂治疗,但由于无法负担高昂的价格,李先生一直犹豫。今年的1月1号,国家新版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实施,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英德教授立即联系到李先生。李先生重新住院使用了乌司奴单抗生物制剂,治疗效果很好,李先生也很高兴,目前是处于维持治疗阶段。

据王英德教授介绍,近十几年由于大陆经济不断地增长,环境不断地变化,特别是饮食的变化,IBD已从少见病变成消化系统常见病。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为例每年因病情较重而接受治疗的患者超过千例。随着国内IBD患者不断增多,临床对IBD的规范诊疗和质量控制也越来越重视。虽然内镜与病理学检查辅以影像学、基因检测等诊断方式发展迅速,但仍缺乏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从内科治疗来说,IBD的治疗正在从传统治疗阶段向生物制剂治疗阶段转变,以类固醇类药物、免疫制剂等为主的传统药物治疗对IBD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远远满足不了临床的需求。自2007年第一个生物制剂研发进入临床,已逐步进入第二阶段,生物制剂治疗时期。这些生物制剂进入临床以后,IBD的治疗效果大幅度提升,特别是近几年,像乌司奴单抗一类的新型生物制剂开始涌现出来,使得生物制剂的治疗出现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乌司奴单抗近两年上市以来,因为起效快、黏膜愈合率高、副作用小,特别是它对并发肿瘤的不良反应大幅减少等优点受到IBD患者和医生的好评。像乌司奴单抗一样的生物制剂有这么多优点,为什么没有被广泛使用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新型生物制剂开始的时候价格非常高,很多患者由于价格难以承受,不得不放弃。这两年,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像IBD患者一类的小群体。医保范围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好药进入医保,在降价和医保报销双重影响下,原来一年十几万的治疗费现在报销后患者只需承担原来的20%左右,这让大部分的患者都能用得起了,这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医生来说都是好消息,患者用得起了,医生在治疗的时候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也就更多了。

‖ 阳光正暖,与爱同行

IBD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除了医学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管理不到位或管理效果不好那么患者的临床结局也不会太好,所以为了帮助患者做好自我管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开展了许多活动,成立了患者之家公益团队。每年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都会邀请一些IBD患者来参加分享,希望通过相互的交流能给更多年轻的患者一些信心和勇气。在疫情之前,消化内科每个季度都会给患者进行一次线下讲座,针对IBD的一些常见的症状与问题进行讲解,如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患者如何关注药物副作用等。在讲座之后,也会与患者进行现场的交流,帮他们解答治疗过程中甚至是生活中的一些困惑。

虽然因为疫情线下活动减少了,但是线上的活动从未间断。去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线上举办了“患者教育周”活动,上线人数超过千人,很多患者都表示非常期待这样的活动。活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健康知识宣讲平台,对于患者而言,这类活动可以教会他们如何去正确对待这个疾病,如何去做好饮食、运动、心理等自我管理。

在这些过程中,有很多令人动容的真实案例。王英德教授回忆,六年前有个19岁的小姑娘患上了克罗恩病,当时生物制剂的价格还比较昂贵,因为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患者无法承担高昂的治疗费。在得知情况后,由消化内科陈医生发起,IBD团队配合,为患者进行了一次募捐活动,短短几天在科室医护人员还有社会大众的帮助下就募捐到五六万块治疗费,让患者及时地用上了生物制剂进行治疗,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很快得以控制。目前患者状况良好,当年那个身体羸弱的小丫头现在变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目前也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在临床一线工作。

‖ 德才兼备,衣钵相传

从王英德教授的介绍中我们得知,IBD的治疗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做到的,必须要有一个团队,因此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早早就成立了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联合诊治平台(IBD-MDT),团队成员包括普外科、放射科、风湿免疫科、营养科、病理科、超声科,甚至儿科。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减少了漏诊、误诊,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为了学科持续良好地发展,IBD-MDT有老中青的搭配,也重视青年医生的培养。为帮助青年医生的成长,医院每年都会派一些年轻的医生到国内外高水平的医院进行研修学习,力争与国内外最先进的治疗方法同步。从2015年到2021年,共6年时间,团队已有12名医生到国内外的医院进行研究学习,包括北京协和、上海交大等国内医院,也包括美国克里夫兰诊所、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美国佛罗里拉大学医学院等国外的医院。学成归来后,这些最前沿、最先进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会很快被应用到患者治疗中,在临床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医院也经常组织青年医生进行学术上的研讨会,尤其是遇到疑难重症病例的时候,各个科室都会参与进来,一起讨论,诊断过程中有哪些疑问、有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案……大家互相交流、共同进步。每个医师都会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的结果经验进行一个总结,撰写论文进行发表。目前在国内和国外的杂志上,发表论文已达到了五六十篇。年轻医师在申请课题做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反过来对临床诊断和治疗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王英德教授强调:“培养一批有能力、有知识、有爱心、有耐心的青年医师队伍,这样才能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真正做到为患者考虑……。虽然目前IBD还无法治愈,但只要患者与医生相互配合,通力合作,随着诊断和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我们完全有能力把这个疾病控制住,使得患者像正常人一样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临床医生在为患者的诊治不断努力探索,同时职能保障部门也在积极探索服务上的创新。据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保险部高南南部长介绍,大连市医保局早在2017年就率先开展了定点医院和定点药房双通道的供药措施,在定点购药单位实行统一的支付政策,这不仅为患者购药提供了更多可行性选择,一站式的结算也让患者减少了来回奔波的辛苦。在国家医保政策实施后医疗保险部积极响应,立即为责任医师申请了医保账号,协助医生做好高值药品的先认定后享受报销,以乌司奴单抗为例,现在每月大概有30位患者做了高值药的认定,这样简化就医流程,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在疫情期间,为了减少因疫情对看病造成的影响,方便患者就医,医院开展了许多便民措施,如为高值药品的患者一次性开具三个月的诊疗处方;为了方便住院患者用药启用电子报告作为资质留存的认定;实行临采保障患者用药需求等。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职能保障部门,每一个人都在尽可能得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随着医保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国家医保福利,同时医疗机构也在不断追求更高标准,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重视,不论有多少问题、有多么困难,一定有如他们一样的人,会不嫌麻烦、不怕辛苦,把患者健康和生命放在首位,用辛苦与汗水探寻着那条充满希望的道路。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BD中心介绍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IBD诊疗中心已经获得全国IBD诊疗区域中心的称号,是东三省的目前仅有的4家诊疗中心之一,作为“国家队”一员,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根据亚专科特色先后开设IBD专病门诊,成立IBD多学科联合诊治平台(IBD-MDT),建立大连地区IBD诊治联盟、东北IBD白细胞吸附治疗中心、辽宁省健康教育示范基地之IBD健康教育基地。IBD亚专科连续举办9届中国大连IBD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提高了大连地区IBD诊治水平。目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IBD诊疗水平处于东北一流、全国先进水平。
厚德精医 | 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厚德精医 | 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厚德精医 | 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厚德精医 | 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王英德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分会整合协作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消化病分会委员

中华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联合诊治联盟共同主席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IBD专业委员会常委

辽宁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医学会消化分会IBD学组副组长

辽宁省医师协会内科学分会常委

大连市医学会消化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大连市医学会消化分会IBD学组组长

张启芳教授

高南南部长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保险部部长

辽宁省卫生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

辽宁省医院协会医保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医保专委会青委会辽宁省分会

专家委员

辽宁省药学会第一届医院医疗保险管理

专业委员会委员

大连医疗保障智库专家

大连医疗保障研究会医院医保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