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深夜,一通越洋电话打到长葛这个“剃头匠”家……

作者:长葛融媒

一个深夜,石象镇明朗寺村的一个村民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一个微信语音电话:“爸,看到了介绍你的视频,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你背着工具包,装着剃头刀、剪子,出门给人剃头的辛苦。感谢你对我们的付出……”

接电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明朗寺村的剃头匠李金得。语音电话是他在美国工作数年的大女儿李娜打来的。

深夜,一通越洋电话打到长葛这个“剃头匠”家……

大女儿李娜在美国工作。

“我属猴,今年65岁,从14岁就开始摸剃头刀,到今年干这一行已51年。”李金得骄傲地说,“就是靠着这个不起眼的老手艺,我把3个孩子供出了2个大学生,其中一个还是硕士,在美国工作。人生任务完成,对得起父母、对得起下一代。现在想想,心里很得劲!”

深夜,一通越洋电话打到长葛这个“剃头匠”家……

李金得靠着剃头的手艺将3个孩子培养出2个大学生。

小小年纪受到白眼和欺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14岁就跟着师傅学手艺

在农村,一家3个孩子供出两个大学生,并不十分多见,尤其是其中一个还在美国工作,更是少之又少。而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李金得家里。

当着剃头匠,靠为人理发、修面谋生,收入微薄,为何能培养出优秀的后代,这就不得不提李金得幼时的经历。

“我爷爷那一代成分不好,那时,家人走到哪儿都感觉低人一等。”李金得回忆,一直到现在,他都记得家里人曾受别人白眼和欺负的情形。

“孩儿呀,你要赶紧长大撑起家,要不以后日子苦。”母亲曾这样告诉李金得。

赶上吃不饱穿不暖的年景,李金得和兄弟姐妹早早就明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己一定要争气,早点为家里减轻负担。

在14岁时,李金得跟着家人逛古会,他发现剃头的手艺“有出路”。

“不需要本钱,手艺学会就能干。带着一套东西,走到哪儿干到哪儿。”李金得前思后想,决定学剃头。

“为了生计,我都是趁着放学的时间学手艺。”李金得介绍,“师傅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开始手抖,咬着牙练了几回,就‘上道’了。因为我心里着急,能早一天‘上岗’,早一天减轻家里的负担。”

就这样,16岁的李金得正式“出师”,这一干就是51年。

深夜,一通越洋电话打到长葛这个“剃头匠”家……
深夜,一通越洋电话打到长葛这个“剃头匠”家……

李金得为顾客修面、按摩。

“上一代人的命运,我们无法左右,下一代人的命运可以通过读书改变。唯有刻苦读书、拼搏上进,整个家族才有希望。”

老式剃头的服务项目比现在的理发室还要多:剪头发、洗头、刮脸、修面、刮耳朵、按摩头皮、捶打肩膀,这样一套“超级VIP”服务做完,一名顾客就要花费半个多小时,但李金得从未“偷工减料”。

就是靠着这样的手艺,李金得在1995年经人介绍,被“挖”到青海省一个煤矿当上了专职剃头师傅。

“虽然离家千里,但为了生计,我还是想去闯一闯。”李金得说,只是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的经历推动了整个家庭命运的转变。

工作期间,看到矿区工人们每天过着把生命拴在裤腰带上,担惊受怕的日子,甚至不少人担心下去再也不能回到地面。这种情况让李金得不由得也担忧起来。

“我们50年代出生的人,因为时代原因,经历过饥荒,被生活逼迫,早早谋生。下一代的孩子们要怎么办,难道也要像我这样,干不入流的行当,靠卖力气谋生吗?”李金得内心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不久之后,在一次春节亲戚聚会时他找到了答案。

和家中的兄弟们聊天时,李金得了解到,一个表哥靠着馒头就咸菜读完了高中,通过高考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实现了“寒门出贵子”。毕业后,他成为一名高级技术人才,进入了一家优秀的工作单位。丰厚的收入一下子改变了窘迫的家境。

而下一代的侄子侄女们更是优秀,有的成为大学教授,有的大学参军,表现都分外优秀。

哥哥的话更是说中了李金得的心事:“上一代人的命运,我们无法左右,下一代人的命运可以通过读书改变。唯有刻苦读书、拼搏上进,整个家族才有希望。”

回到家,李金得便对儿女们说:“你们一定要努力读书,读到哪儿,我供到哪儿!”

为了挣孩子们的学费,在家中无力购买自行车的时候,李金得需要背着成套的工具和脸盆,顶着星星出门,到新郑、开封洧川赶会,深夜才到家。

深夜,一通越洋电话打到长葛这个“剃头匠”家……

一套家伙什儿帮助李金得挣到了养家糊口的钱。

深夜,一通越洋电话打到长葛这个“剃头匠”家……

一把躺椅已跟随李金得多年,至今他不舍得扔掉。

“父亲总说家里清贫,没有能力为我们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但是他的言传身教就是家里最宝贵的财富。他惯常的勤奋、困难低谷时的乐观和坚韧的品格从小就影响我,少年时期有父亲作为我的榜样,起早贪黑的辛勤劳动,他的每一个身体力行的行动远远胜过了千句万句的唠叨”李娜说,父亲指明的方向让我们少走了太多弯路,如今,事实证明父亲当年的做法多么明智。

“爱读书、能吃苦,敢拼搏,不但家族可以振兴,整个国家也会变得强大。”

“虽然成才的途径有很多,但读书上大学已经是我们这一代人目前看到的最好的一条。虽然读书很苦,但你受不了读书的苦,就要去受生活的苦。”李金得语重心长地说。

“有哥哥姐姐们做榜样,整个大家庭特别重视教育。另外,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不好,孩子们也是想改变家庭,都很争气,尽自己所能去学习。”李金得说。

最终,3个孩子两个都考入高等学府,大女儿更是以研究生的身份被一家大型企业聘用到美国工作,小女儿则成为了一名英语教师,小儿子也创业有成。

“现在,我们几个老兄弟坐在一起聊天,都感叹,从曾经的‘低人一等’到如今孩子们争气成才,二三十口人的大家庭摆脱了愁苦、贫穷的命运,全是因为重视教育。虽然我们是农民出身,但我们都明白,爱读书、能吃苦、敢拼搏,不但家族可以振兴,整个国家也会变得强大。”李金得说,国家也有过受辱的历史,如今整个社会都在崇尚教育,因为大家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受欺负,只有教育才能强国,人民才能真正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记者 | 贺晶晶 校对 | 书方

美编 | 王锐 值班总编 | 赵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