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就是首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

作者: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央视连续聚焦,扬州现在有多火?

2月16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两次聚焦扬州,分别以《大好河山——江苏:品味水中鲜 扬州宝应:荷藕之乡迎丰收》、《大好河山——江苏:工艺精 匠心传 扬州酱菜:清代宫廷的御膳小菜》为题,用时共计超过24分钟,深度介绍了水乡宝应与扬州酱菜。

扬州宝应:闻名全国的荷藕之乡

节目介绍,位于扬州市宝应县的射阳湖物产丰饶,尤其以荷藕出名,是远近闻名的“荷藕之乡”。莲藕丰收之时,这里一派诗词中描写的景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镜头跟随当地的荷藕经纪人仲跻海来到其承包的藕田,详细记录了采藕的全过程。在下水体验后,主持人很快发现这里的土质不一般。原来,射阳湖自古就气候温和,农业发达,境内湖荡星罗棋布,当地出产的藕被称为蕻藕,蕻指的是草根与泥沙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土壤,土质肥沃松软,特别适合藕的生长。长出来的荷藕“白、大、脆、嫩、甜”。主持人一口咬下现场刚摘的荷藕,感叹沙少水多,口感不输水果,十分解渴。

这就是首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

随后镜头来到射阳湖镇西北部的水泗荷园,这里万亩荷塘中种植了两百多个荷花品种,花期持续整个夏天。荷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净化水质。节目中说,采荷藕的壮观丰收场景展示了水乡人的勤劳朴实,而夕阳下碧波荡漾的荷塘则让人感受到水乡的静谧与柔美。

这就是首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

节目最后来到一家餐馆,品尝了在江苏广受欢迎的小吃——藕粉圆子,此外还有藕夹、藕饼、捶藕等各色与藕有关的小吃。宝应一年四季荷藕不断,人们对藕的选用也很讲究。不同时间长出的藕,做法各不相同。丰富的物产赐给人们烹饪的灵感,不仅制作美食,更创造了美好生活。

这就是首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

鲜、甜、脆、嫩的扬州酱菜

“运河两岸多酱园”。扬州酱菜在唐代就名扬四方,清代更被选为宫廷御膳小菜。扬州酱菜具有鲜、甜、脆、嫩的特点,脆、嫩基本取决于蔬菜原料,而鲜、甜主要来源于酱料。

节目组来到扬州三和四美酱菜厂,在这里,见证了扬州酱菜的制作过程。质管部经理王栋告诉主持人,酱菜里的蔬菜原料在不同地区收购都有其各自不同的时间表,必须严格按照时间执行,酱菜师傅的刀工,保证了每片蔬菜的厚薄与口感。而酱在每年清明时节开始制作,到冬季做成,期间至少翻缸八次,十分考验技艺。

这就是首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

据了解,二十世纪初期,扬州市区的酱园有数十家,其中较有影响力的两家是三和酱园与四美酱园。1998年,这两家酱品企业正式合并。老字号的强强联合,让扬州酱菜焕发了新的生机。2009年,扬州三和四美酱菜制作技艺被评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今的三和四美仍走在不断创新的道路上。

这就是首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

标准严格,精益求精,传承创新,这就是扬州酱菜里的扬州工。如果有亲朋好友来扬州,您不妨推荐他品尝一下地道扬州酱菜,一小瓶酱菜,或许就能让他感受到扬州美食的独特魅力。

这就是首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

就在此前,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多日持续聚焦扬州,文化景观遗产瘦西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玉雕、通草花等纷纷出镜。

2月11日,《远方的家》特别节目《大好河山——最忆是江南》中说,扬州园林是江南园林的一大代表,扬州瘦西湖被誉为“园林之胜 甲于天下”。用时近八分钟,通过镜头带领观众感受到了扬州瘦西湖的魅力。

这就是首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

扬州瘦西湖:园林之胜 甲于天下

节目组从瘦西湖南门进入,行船在瘦西湖的水道之中,惊叹两岸的风景如画卷一般。扬州市文化学者顾风在节目中介绍,这段长长的河堤沿岸桃柳间植,到了春天柳绿桃红,远远看去美得不敢相信是真的。

这就是首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

瘦西湖是在河道基础上发展成的园林,长堤春柳这一段历史上叫作保障河,这里曾是扬州城郊,因为建筑空间广阔,再加上有水道连通城市,交通便利又野趣十足。扬州城里的大户望族,纷纷沿着水岸兴建私家园林与城郊别墅。明代晚期,这里就已经发展出了从城中到此的浏览线路,成为公共景观。在清朝乾隆皇帝数次下江南期间,扬州盐商们又沿着河道两岸密集地建造了一系列次第展开的园林景观。最后就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景象。

随后,节目组在水道转折处停船靠岸,来到了小金山,这也是一座园林。清朝乾隆年间,盐商程志铨在瘦西湖西北开挖莲花埂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成为了瘦西湖地区地势的高点。节目中说,从自然到人工,这样的过渡让人无所察觉,这也许就是瘦西湖 “虽是人造 宛自天开”的高妙之处。

这就是首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

当被问到小金山为什么要加个小字时,顾风表示,扬州不仅有小金山,还有小盘古、小秦淮,之所以加个小字并非弱小,而是谦卑的心态,小中见大,在小中看到大的情怀,更能看到修养。

这就是首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

其实瘦西湖的保护性建设从古至今一直没有中断,一些历史景观如熙春台望春楼在原址得以修复。而扬州作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古城保护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40年,始终坚持妥善处理古城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居民生态、不破坏历史文脉、不破坏建筑风貌,实现了人与古城和谐共存。

扬州玉雕:妙手精工传天下

2月14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再次聚焦扬州,在《大好河山——江苏:妙手精工传天下》特别节目中用时共计近15分钟,详细介绍了扬州玉雕、通草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史、精湛技艺和风格特色。

节目中说,扬州以玉雕名扬四方,清代中期,扬州玉器进入全盛期,成为全国玉材的主要集散地和和玉器生产中心,有着“天下玉扬州工”的美名。

这就是首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

节目组先来到扬州玉器厂内的中国玉器博物馆,高级工艺美术师朱士平的引领下,通过具有扬州特色的山子雕、链子壶等精美作品,详细了解到了扬州的玉雕技艺和传承。2006年,扬州玉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扬州市广陵区湾头镇又被授予“中国玉雕之乡”称号。

这就是首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
这就是首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

扬州通草花:中国古代的永生花

“在扬州的寻常百姓家中,美好的事物无处不在”,节目组随后实地拜访了扬州通草花技艺传承人,亲眼见证了通草花制作的复杂过程,对通草花的仿真技艺惊叹不已,并在节目中说,清代初期,扬州人首创了通草花,这是中国工艺花卉制作历史的一次创新。

通草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距今已经有2200多年,在民国时日渐衰落,传承人也只有寥寥数位。现在人们重新认识了这项手工艺的价值,开始了传承与保护。

这就是首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

相信这朵流传数百年的艺术之花一定可以绽放地更加绚丽、永不凋谢。

这就是首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

编辑丨万园艳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