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野无遗贤 贞观之治开盛世

作者:文玉读书

公元626年,李世民为了自保,迫不得已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渊别无他法,只得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将军国大事悉数委托他处理。两个月后,李渊索性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退为太上皇。李世民登基,史称唐太宗以第二年为贞观元年。

野无遗贤 贞观之治开盛世

太宗即位后,殚精竭虑,励精图治,雄心勃勃地想要开创一代盛世。他把隋朝当作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总结出隋朝的灭亡主要是因为统治者好大喜功,不懂得体恤民情。因此,他对大臣们说:“人君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剥削民众来奉养国君,好比割身上的肉来充饥,肚子饱了人也死了。君富了国也就亡了。”

野无遗贤 贞观之治开盛世

对时局有了清醒的认识以后,太宗开始实施自己的治国方略。他先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从而开创了大唐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野无遗贤 贞观之治开盛世

唐太宗以民为本、以农为本的施政纲领,推动了唐初农业的大幅度发展农业的发展又为其他经济行业带来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过去集市交易的传统是日中为市,贞观年间,由于交易的频繁,这个传统被打破,在城市里出现了夜市,农村有定期举行的早市。当时经商的人遍布海内,民间有不少家财万贯的大商人,中等商人和小商贩更是灿若繁星,当时的胡商。在历史上更是留下了盛名,我们现在还可以从唐传奇、绘画、诗歌中,窥见贞观时期商业的发达和民间的富裕。

野无遗贤 贞观之治开盛世

史书记载,贞观初年,全国人口不到300万户,当时一匹绢能换一头牛但是到了贞观四年(630年),一斗米只值四五分钱,仅四年的时间,社会财富骤增,生活秩序安定,人们出行几千里都不需要带干粮,酒馆旅店即使开在边远地区,也不愁客源。这种繁荣稳定局面的出现,是与太宗李世民的治国有方分不开的。

野无遗贤 贞观之治开盛世

李世民最大的特点是善于笼络和使用人才。科举制度开创于隋朝,太宗继承并发展、健全了这一制度,使它成为贞观时期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当时的科考以延揽天下英才为第一要务,而一次考试往往无法考察出每个人的真实能力,新科举制度允许考生进行考前自荐,允许有名望的人向考官推荐人才。

野无遗贤 贞观之治开盛世

这使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机会进入官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科举制度的健全,不仅使民间有才之士无需凭借门第进入官场,而且还有机会担任尚书、宰相等要职。新科举制度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为国家网罗了很多有才之士,致使贞观时期的大唐人才济济,大批文武精英聚集在太宗周围,他们为贞观之治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野无遗贤 贞观之治开盛世

据五代王定保所著《唐摭言》记载:唐太宗去视察御史府(进士考试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他便得意地说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一次,太宗命令宰相封德彝荐举人才,但是等了很久却一直没有消息,太宗不满,封德彝委屈地说:“天下人才已经尽入陛下彀中,实是野无遗贤。

野无遗贤 贞观之治开盛世

李世民当即纠正他:“君子用人如器,各随所长。自古人君致治,难道能异代借才么?患在自己不能访求,奈何轻量世?”

唐太宗任用贤能从善如流,闻过即改,爱民如子,是开创“贞观之治”的根本原因。

野无遗贤 贞观之治开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