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出门八不归”在过去似乎是出门务工人员的“出门铁律”或共识。目的是求个出门平安与顺利。因为在那之前出门,乘坐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长途大巴车。乘坐时间长久,所经路途遥远崎岖,存在着诸多出门风险。
自清江鹤寄居地铁路开通以后,这一铁律和共识逐渐被出门务工人员所淡化,退出了“七不出门八不归”的传统思维。#三农小分队#
乘坐动车再不济乘个绿皮火车出门,既快又稳而且还很舒适。出门务工的人员想哪天走就哪天走,想今天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从來不存在走不了的情况。购票也方便,网上定不了票,在窗口上一定可以买到票。这就是“铁大哥”开通以后,给山民们带来的方便。
随着近几天各大院校的开学,学生陆续返校。火车票出现了“紧张”局面。很多出门务工人士选择了乘坐长途大巴。#迎接春天#
据昨天客运站售票部门的信息,近3天外出务工返岗的“农民工”特别多。是近3年来受疫 情影响背景下客流量最好的3天,发班趟次明显增加,而且将在后天达到最高峰值。
客流量“火爆”表现出“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吸引与需求。也体现着劳动力的流动趋向与分布。
看来山区传统农业的种植模式和种植方式丞待改变迫在眉睫。很多人不愿从事农业种植,就是因为这个行业目前状态下,种植成本高风险多比较效益低下。务工一个月的收益可以抵全年的种植收入。
前几天国际油价猛涨,有人“预测”将会波及到农资行业。其实,从去年年底以来,农资市场的价格就一直在波动。碳酸氢铵接连翻了2次成本。一直处于观望犹豫不决的人们,终于痛下了决心:出门务工。#超龄清退 60岁以上民工如何养老#
这个春天农资销售“遇冷”,旺季不旺,或多或少与这些情况大抵有关吧!也许是!也许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