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起兵后,益州从事、广汉人郑度提出坚壁清野之计,建议以持久战拖垮刘备。
他对刘璋说:“左将军刘备孤军深入,远道来袭,他部下士兵不到一万人,而且将士并未全心归附他,军队又没有辎重,只能靠抢掠田野的庄稼为食。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把巴西与梓潼境内的百姓全部驱赶到内水、涪水以西,把巴西与梓潼仓库中的粮食物资以及田野里的庄稼全部烧掉,咱们高垒深沟,静待变化。刘备率军前来挑战,咱们坚守不出。他们无处抢掠粮草,不过一百天,必然会自动撤退,等他们后退时咱们再出击,一定可以捉到刘备。”
刘备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忧虑,向法正询问对策。
法正说:“刘璋不会采用郑度的计策的,你不必担心。”
刘璋果然对部下说:“我听说过抵抗敌人以保护百姓的,但从未听说要迁徙百姓来躲避敌人的。”
他不但不采用郑度的计策,还罢了他的官。

刘璋派从事张任、中郎将吴懿及部将刘璝、冷苞、邓贤等抗击刘备。
吴懿等人率军在涪县一带与刘备激战,都被击败,退守绵竹(今四川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北)。
吴懿率军投降刘备,受任讨逆将军。
刘璋任李严代为护军,费观为参军,派二人统帅驻在绵竹的各路军马,抵抗刘备。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
李严年轻时为郡中专职吏员,以才干闻名,在刘表的手下当过几个县的官吏。
他在任秭归县令时,曹操进入荆州,于是西奔入蜀,被刘璋用为成都县令。
费观,字宾伯,江夏鄳县(今河南信阳市罗山县西)人。
费观早年随哥哥费伯仁一同入蜀。
他同族的姑姑是刘璋的母亲,妻子又是刘焉的女儿,所以他既是刘璋表弟,又是刘璋妹夫。
费观性格刚直,很有才略,办事精明强干,有条有理,还擅长辩论,为人既讲义气又有原则,乐善好施,很受人亲信。
李严性格矜持高傲,当时很多年龄和职位与他相仿的人,李严都不屑与他们亲近,反倒与比他小二十余岁的费观交往亲近,就像同辈人一样。
二人到了绵竹,不但没有积极组织力量抵抗刘备,刘备一到,就与绵竹县县令费诗一起,直接投降了。
费诗,字公举,益州犍为郡南安县(今四川乐山市)人,早先被刘璋任为绵竹县县令。
李严投降刘备后,被任命为裨将军。
刘备自领益州牧后,以费诗为督军从事,后出任牂柯太守,又转任益州前部司马。
刘备轻而易举就占据了成都最后一道屏障绵竹,势力更加强大,分兵去占领周围各县。
刘璝、张任退守雒城(今四川广汉市),与刘璋的儿子刘循一起守城。
张任(?-213年),益州蜀郡人,出生贫寒,但自少就胆大勇敢,有志向气节,后出仕益州,官任从事。
刘备进军,准备围攻雒城。
张任率军出城,在金雁桥与刘备军大战,兵败被擒。
刘备素闻张任忠勇之名,劝他投降。
张任厉声说:“老臣我绝不会事二主。”
刘备叹息,下令杀了他,进军包围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