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四季轮回|鳌龙鱼灯

□王华琪

我每年都回小镇坎门陪老母亲过春节,看到的都是故乡关乎过年的老风景、旧习俗。

世事沧桑,老风景也有了新气象,旧习俗也有了新面貌。随着年岁增长,心境变化,这些老风景、旧习俗就泛黄成了一张张值得珍藏的年画,层层叠叠,积压如山,编织成了一条条绵长的丝线,纠纠缠缠,绵绕如茧,成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乡土情结。

四季轮回|鳌龙鱼灯

家边上有一座真武庙,供奉的是主宰北方之神“玄天上帝”。“玄天上帝”又称“真武大帝”,为统理北方之道教大神,北方在五行之中属水,“玄天上帝”能统领所有水族与水上事物,故称水神或海神。400年前,坎门西台渔民祖上从福建东山岛迁徙而来,承闽南香火而建了真武庙,也带来了独具特色的鳌龙鱼灯。400多年庙址未变,鳌龙鱼灯舞的习俗也未变。清光绪年间篡编的《玉环厅地方志·风俗篇》记载元宵节庆习俗文字中关于鳌龙鱼灯有这样的描述:“……制兽鱼鳞各种花灯入人家串演戏阵……环观如堵……”鳌龙鱼灯以前后台的上帝庙为据点,热热闹闹地舞了400年,但前后台的鱼灯也有区别,前台舞鱼灯者是男孩,后台舞鱼灯者是女孩。——没有原因,只是习俗。

龙头鱼身的鳌龙也称鳌鱼。《汉书》有注:“鱼龙者,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乃入殿前激水,化为比目鱼,跳跃激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自然界并不存在这类龙头鱼身的鳌龙物种,鳌龙形象是民间创造的精神产物,但它在渔家想象中却是万鱼之首,是护卫水族、共生于大海的鱼王化身,而且渔家坚信这万鱼之首,会有一天要化为巨龙,腾飞上天。——我想,这应该是漂泊于茫茫沧海的渔民仰俯于天海时最单一而又最真挚的想象了!

此外,民间早有赞誉强者、胜利者“独占鳌头”的说法:谁立足鳌头,谁就是第一名,就是强者。鳌龙也由此有了与生俱来的王者之气,鳌鱼想象也就体现出了渔民敢闯敢拼、争强好胜的搏海精神。

敬畏鳌龙,敬畏大海,争占鳌头,驾驭大海。——这应该是民间鳌龙舞精气神之所在。坎门渔民世代耕海牧渔,闯海搏浪的生存方式铸就了坚韧顽强的群体性格特征。鳌龙鱼灯舞宣泄了热烈激奋的情绪,张扬了坚韧顽强的性格,激荡了勇猛昂扬的精神。

鳌龙的头部是半球形的,多彩祥云环绕,奇花异草披挂,大红嘴巴夸张,长长下额前伸,我总觉得是把狮子头形象移植到鳌龙头上,这也是民间艺人的创造,更增加了鳌龙的威武气势,渔家敬畏之情就融于对鳌龙形象的塑造之中。

鳌龙鱼灯除了有鳌龙,还有海豚、黄鱼、鮸鱼、乌贼、海虾等鱼灯。每年民间工艺师都要扎好鱼灯,“T”字形的木架上用竹篾扎成各种海鱼的形状,外再蒙布上彩,各种鱼类既写实又有所变形,最可爱的当属海豚,圆鼓鼓的,憨态可掬。设计制作鳌龙灯和各种鱼灯,全凭工艺师的经验,外观形象定型、细部线条勾勒、色彩渲染表现,无不展现民间工艺师的艺术创造力和绘画技法的娴熟老练。在塑造不同鱼种形象方面,工艺师巧妙运用变形、夸张的艺术手法,凸显出不同鱼种的特征部位,以使外观形象更逼真、更形象。对鱼体背脊、尾巴、鱼翅鱼鳞的细节部位,则以抽象、概括的艺术手法,简化成非规则的象征化图案,使其意韵真实到位,又富于装饰艺术效果。工艺师还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民间常见的花卉、飞禽走兽,别出心裁地移植嫁接到龙和鱼身上来,色彩绚烂,热烈喜庆。

四季轮回|鳌龙鱼灯

所谓画龙点睛,扎好的鱼灯要经过“点睛”的程序,鳌龙鱼灯也传承了“点睛”这一古老传统仪式。经过“点睛”的鳌龙鱼灯,在渔民的潜意识里被视为附着了神灵,而萌生敬畏之感。这种对神灵的敬畏心理,往往在耕海牧渔的渔民身上体现得更鲜明,渔民因为生活的无定,缺乏对命运强有力的把握力,所以寄灵魂于神圣。渔民个个都是泛神论者,神庙是渔民的精神皈依之处,依托于神庙的鳌龙鱼灯也就有了灵魂寄托之意识。在渔民的集体想象思维里,鳌龙舞被预设为在鳌龙神灵的护卫下的热烈欢腾神秘的海洋世界,而这种思维暗示着渔民对祥和自由丰足的渴求,所以自然衍生出凝聚人心的内驱力。

从形式来说,鳌龙舞应该就是先民祭海的一种民俗仪式,鳌龙鱼灯舞肢体语言传达的信息,所表明的意念,就是对平安的生存、富足的生活的祈愿。舞蹈粗狂、强劲、高调的整体表现风格,依然保留着激荡的渔猎文化的印迹,这是有别于相对静谧的农耕文化的。

年末,真武庙开始排练鳌龙鱼灯舞。取龙鱼在海里跃游之动态,惟妙惟肖,鳌龙鱼灯摇头摆尾,招摇于广众的昂扬神态,恰是渔家敢闯敢拼、争强好胜的搏海精神的张扬……鳌龙鱼灯舞由两个队列组成,两队各由龙头带领,后面跟着水族鱼灯。起舞时在吹打乐队伴奏下,两只海豚鱼灯开场亮相,接着是两名举龙珠者引着两条鳌龙出场。整场灯舞主题是“鳌龙抢珠”,龙珠引领龙队,海豚护佑龙珠,两只鳌龙追着龙珠跑动,翻、滚、腾、跃,动作粗犷霸气,水族鱼灯则跟着龙头小碎步移动,舞者手举鱼灯轻轻摆动,模仿鱼类在水中悠游的姿势,交叉回环,鱼贯而行,动作温婉柔和。鳌龙鱼灯的高潮段落,是舞鳌龙者与舞龙珠者席地而卧,在地上翻滚为衔住龙珠做最后的动作,舞龙头者要无视引燃的鞭炮席地翻滚。鳌龙鱼灯舞中的“耍龙珠”一节,别有一番耐人寻味的寓意:舞手以娴熟俏皮的肢体动作挥舞龙珠,逗引鳌龙戏珠。乍看是鳌龙戏珠,实际也是人在戏龙,形象地展示人与龙和谐共处、共欢同乐的美好意境,彰显人神融合共娱的理念,凸显了渔民的乐观、自信,敢与鳌龙共舞,闯荡大海的豪迈气派,彰显的正是渔民无惧恶劣的搏风击浪的勇气。

而水族鱼灯的舞者,多以十几岁的童男童女为主,天真纯粹的孩子们化身为渔民赖以生存的水族,带来了顽皮欢腾的气氛,游戏之中蕴有喜庆吉祥之气象。所有水族围着二龙穿梭翻滚,以示崇拜与鼓舞,围观者会往阵型中抛掷点燃的鞭炮,海豚带头的“水族们”就要捡起鞭炮将其扔出以保护鳌龙,直至龙头衔住龙珠结束。整个场面动人心魄,热闹喜庆的气氛达到极点。

——渔民集体创造了鳌龙鱼灯舞,以此来祈祷或庆祝丰收。他们的大海情感记忆和生存生活的体验,抽象化为舞蹈肢体语言,使这一原生态的群体舞蹈带上浓厚的海岛文化色彩。如果要问坎门鳌龙鱼灯舞有什么亮点,那就是人、鱼、龙热烈共舞中,展现渔家闯海搏浪的自豪与满载归来的酣畅。

四季轮回|鳌龙鱼灯

关于鳌龙鱼灯还有很多生动的仪式。比如,别的龙灯来报庙,鱼灯要去迎接它,还要有一段对舞,名曰“龙三接”。接来的龙灯要在庙里表演一番,庙里有柱子,所以龙灯要表演“盘龙柱”,鳌龙鱼灯舞的舞者要尽情发挥,既要表现出对来客的热情,又要显露自己的各种技能,舞者要用精气神诠释海边人的豪迈。和龙灯队不同,鳌龙鱼灯舞者自信的舞步,鲜艳火辣的着装,更展示了大红大绿的民间彩绘艺术,热烈欢快的民族锣鼓乐和唢呐吹奏乐,与翻、滚、腾、跃的舞蹈紧密结合,更能营造出热烈欢快的气氛,从而紧紧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鰲龙鱼灯年三十开始给各家各户发帖报福祈年,接帖者准备祭品鞭炮。这王者之气的鳌龙,引领“……鳞鱼各种花灯入人家串演戏阵……”,送去新年快乐和鱼虾丰收的祝愿,送去富足有余(鱼)的祈福。因而,鳌龙成了渔家吉祥物,所到之处“环观如堵”,广受欢迎。家家接鳌龙,户户宴鱼灯,渔家的春节就在鳌龙舞热闹欢悦中度过。

鳌龙舞磬磬锵锵地热烈到元宵。大年十八夜晚,鱼灯就在渔民出海归海的海滩(闽南语叫“岙呐”)焚化,名曰“化龙”,当晚各家各户不得外出,熄灯噤声。至此,一年一度的鳌龙鱼灯会算是结束。

——闽南渔民的大海崇拜和泛神文化催生了这种鳌龙鱼灯舞,它有别于基于农耕文明的龙灯舞,是渔民最原始最朴质的生存表达,是大海崇拜的祭祀仪式,是鱼龙图腾的活化呈现。

现在年味越来越淡,只剩喝酒吃饭。鱼灯舞有的程序和仪式都简单化了,诸如“滚龙珠”“盘龙柱”等仪式也因为住宅天井庭院的消失而难以看到了。年三十,我和社区当书记的同学聊起鳌龙鱼灯,希望能把这个文化遗产好好保护,希望鳌龙鱼灯舞不会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节日终要过去。离开家乡,回到我生活的城市。我在这个城市的繁华街头,经常幻听到鞭炮声、吹打乐,眼前时常浮现出鳌龙引领水族鱼贯成阵,翩翩起舞的情景。

看,鳞光闪烁,脚铃叮当,那是家乡人又在极致地展示着五彩缤纷的海洋世界……

作者简介:王华琪,中学语文教师。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