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年读一遍《论语》(2022.10)

《论语》十讲

为原书每一段话备注标引,给每一个标引词群集类分;

按照一定规则将大类排序,于是有了全新的《论语》。

第三讲言行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又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知言既是会说话,又是会听话听音儿。

言是说出来的行,行是做出来的言。

听其言,还要看其行。

听其言,更要看其行。

孔子的言行都是遵照着“礼”来言来行的,所以孔子的言行是礼的落实,孔子的言行亦可作为礼的范本。

在“第二讲 礼乐篇”已列出的有关言行的段落在此篇不再重复。

【言】【行】【仁】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的人最不讲“仁”。

巧言令色与“仁”背道而驰。

言是言语。“巧言”是巧舌如簧、能说会道、善于用言辞讨别人喜欢,所谓“佞”也。

色是脸色。古人称“脸色”叫“颜色”,现在仍有“给你点颜色瞧瞧”的说法。

“令色”是挤眉弄眼,打躬作揖,很会调动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巧言令色的人是擅长拍马逢迎的人,是善于见风使舵的人,他们逐利而为,不讲“义”和“仁”,是典型的伪君子作派。

【言】【行】【君子】【共勉】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ne,4声,谨慎。“讷于言”是指言语迟钝,不善表达。

敏,敏捷、灵敏。“敏于行”是指手脚勤快,反应迅速。

【言】【行】

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予是名。在陈述句中称名不称字,是特例。难道被老师骂,同学和弟子也跟着看不起吗?

古人把一日分为朝、昼、昏、夕四段,昼大约是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古人没有夜生活,晚上就是用来睡觉的。晚上睡了白天还睡,这真有点说不过去。

“朽木不可雕也”,腐朽的木头不能用来雕刻。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用垃圾垒的墙没法办涂墙皮。

粪是一切秽物的统称,包括灰土、粪便和各种废弃物。

杇,wu,1声,指用杇涂抹墙皮。杇也叫泥镘,即抹子。

“于予与何诛”,把人家都骂成“朽木”和“粪土之墙”了,这老师居然还问“我该怎么骂你好呢?”

“予”指宰予,“诛”指责备。

“于予与改是”,我对宰予的看法要彻底改变了。

宰予是孔门十哲之一,擅长言语。估计是光灌孔子好听话了,孔子喜欢听什么话他就说什么话,孔子还真都信。这次抓了宰予一个现行,原来你以前都TM是骗我的呀,所以才发这么大火。

孔子是善于反思的,由这件事他做出总结:不能光听他们说,还得看他们的实际行为。

9.24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法,指礼制、规则。法语之言,是指符合礼法的规劝。能不听从吗?听了还得改,改是最重要的。

巽(xùn):1.八卦之一,代表风。2.古又同“逊”,谦逊恭顺。巽与之言,就是恭顺赞许的话。听了这样的话,谁能不高兴呢?

绎(yì):抽出、理出头绪、思索推究。别光顾着高兴,你得听出对方话里的真假。表达的人是真心诚意还是虚情假意?表达的内容有几分真又有几分假?假的不要当真,这样才是最可贵的。

末,同“蔑”,是完全没有的意思。孔子说对喜欢听好听话儿,盲目高兴而不加以分析推敲的人,对只知道顺从,满口应承,行行行,中中中,却口是心非不知改正的人是完全没有办法了。

或者是说对问题看得非常透彻,分析原因、制定对策、表明决心,说得头头是道,但就是不落实,不改正。同样的问题年年犯,年年说,但就是年年不改。对这样的人,谁也没有办法。

11.21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论语》的“论”,lún,通“仑”。仑为何意?仑的繁体字由“亼”和“册”两部分构成。亼,古集字;册,即简册,就是编串在一起的竹简。《说文》注:“聚集简册必依其次第,求其文理。”可见,仑就是“把众多的竹简按一定的次序编在一起的意思,引申为编辑、编撰、编篡”。“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

论,lùn ,分析和说明道理;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

笃,诚实可信。

与,赞许。

“论笃”就是“论笃者”的意思。

“论笃是与”是“与论笃”的倒装。

赞许言语笃实的人。但是还要进一步判断,看他是真君子还是表面上装得老实?

14.2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光说不做,或者说的多做的少,孔子认为是可耻的。

【言】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躬,身,代表自己。

逮,及、达到。

孔子讲:“古人慎言,不轻易许诺,说了却做不到会感到耻辱。”

【言】【约】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约,约定。

承上文,古之君子慎言重诺,唯恐说了自己却做不到。可是一旦做出了承诺那就必须做到,失约的事很少见。

【言】【信】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大车”,古指牛车。

“小车”,古指马车。

牛车和马车的车辕,其辕端都有用以栓系车衡的活销,牛车的这个活销叫“輗”,ni,2声;马车的这个活销叫“軏”,yue,4声。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信用,说话不算,不知道他怎么能在社会上行得通。如果牛车和马车缺少了拴系衡木的活销,车子怎么能走呢!”

换句话说,如果自行车掉了链子或者电动车没电了,还能骑吗?

【言】【佞】

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雍,冉雍,字仲弓,孔门二期生,孔门十哲之一。

冉雍是政事之才,他接替子路当季氏宰。在孔门四科中冉雍却属于德行科,原因之一是他不爱说话,这一点招孔子喜欢。

有人说:“仲弓有仁德,但是不太会说话。”孔子反问:“干吗非得会说话,靠伶牙俐齿(而不是靠诚心实干)和人打交道常会遭人憎恶。冉雍是不是有仁德暂且不说,但是干吗非得能言善辩呢?”

佞,就是会说话,能言善辩,有口才。不佞就是讷,“讷”和“仁”不但不矛盾,还很接近。

口给,就是伶牙俐齿。

“才”和“德”也不矛盾,有才未必就无德,有德未必就无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