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顺德菜在北京(四)

顺德菜在北京(四)

近几年北京以顺德为招牌的餐厅渐渐多了起来,表明顺德作为美食之都的名声传播的更远了,开始走出岭南地区,向北方辐射。

顺德是在2014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美食之都”称号,之后的纪录片“寻味顺德”让顺德美食向大众的视野传播,而不仅仅局限于粤菜业内或小部分人群。也让顺德人认识到了文化传播的意义和价值,而低调的顺德人是不屑于传播的,有点认认真真做事,闷声发大财的感觉。但是,财富还有一种功能——推动文化,而文化又能反哺社会,形成持续的创造推动力。

顺德菜在北京(四)

展览海报上的吴老师的雕塑作品《李小龙》

我喜欢拿李小龙来做例子,因为李小龙也是顺德人,咏春拳也源自顺德均安。顺德华侨城O’PLAZA购物中心开幕的时候,吴高钟的作品《李小龙》作为开幕雕塑,我想该如何介绍这件作品和李小龙呢,最后我的观点是这样:李小龙并没有在美国开拳馆去教拳,而是去从事文化——拍电影,电影是当时世界最流行的文化方式,包括影响力和传播力,因此,把中国功夫通过自己的表演传播给全世界,这是李小龙的睿智之处,也是李小龙的精髓所在。

顺德菜的文化那么精深博大,却鲜有宣传者,当然李建明、廖锡祥二位这样的文化学者在一直记录、研究和推动顺德菜和顺德文化做了非常多贡献。

北京的饮食有点像广东的盆菜,什么都有,自明代以来作为皇都的北京集合了天南地北的味道,精致与否且没办法论,丰富程度是首屈一指的。顺德菜虽然作为一个地域菜系的概念在北京比较晚,但从谭家开始,一直影响着北京,而且并非只在平民阶层,但顺德菜在粤菜范围中是很亲民的。

顺德菜在北京(四)

廖老师签名赠书

2019年在顺德,廖锡祥先生送我一本他即将出版的书稿打样《顺德名厨》第一辑,里面记录了一位顺德的大厨康辉先生,他出生在民国,少年时遭遇日寇侵华,父母双亡,逃难至上海学习厨艺,40年代学习粤菜,擅长烹制“烩八珍”、“杞圆炖水鱼”、“八宝莲黄鸡”、“百花酥鸭”等广东名菜。1955年被选入北京饭店工作,经常参与烹制国宴,人民大会堂建成后,国宴地点移到了那里,但烹调任务仍旧由北京饭店的厨师主理。

1957年,毛主席宴请胡志明,康辉根据二位的饮食喜好,制作了“筒子鸡”、“烤鸭”、“核桃酪”等菜肴。1961年被安排到中南海为毛泽东当厨师一年之久。因为在北京饭店的学习让他对湘菜、川菜、淮扬菜、甚至谭家菜都有掌握,是一位融会贯通的大师。曾为多为领导人烧过菜。1974年任北京饭店厨师长。

八十年代多次赴法国交流厨艺,“煎金钱牛柳”和“红焗酿乳鸽”两道菜受到法国同行的喜爱,红焗酿乳鸽因地制宜地用了法国葡萄酒,让顺德菜有了法国味。事后,康辉被吸纳为“法国名厨协会会员”。2002年被授予北京“国宝级烹饪大师”的称号。

顺德菜在北京(四)

康辉大师(视频截屏)

这样的顺德菜在北京是鲜为人知的,康辉师傅的经历是顺德厨人的荣誉,虽然每个人的经历不可复制,有时代机遇和个人的造化与努力,但由此可见“厨出凤城”是可以跳出“食在广州”的范围界定,既然康辉先生可以主理北京饭店,可以凭借厨艺进入中南海为毛泽东、邓小平、宋庆龄等新中国的领导人烧菜,领导人的选择可以说明顺德厨人的厨艺。而“厨出凤城”正是顺德菜深厚的技艺和悠久的烹调文化滋养的,顺德菜和顺德厨人构成了顺德味道的传承与传播。

而顺德菜又何止在北京。

顺德菜在北京(四)

顺峰山公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