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冰立方志愿者故事|通过我的及时翻译,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

我是来自国际关系学院的志愿者唐寅湫。在北京2022冬奥和冬残奥会期间,我作为语言服务志愿者,在国家游泳中心为冰壶相关项目提供英语语言服务。虽然2021年10月我参加了“相约北京”冰壶和轮椅冰壶测试赛,让我对冰壶相关术语和场馆运行有了一定了解,但在冬奥会举行期间我还是遇到了许多新问题。

冰立方志愿者故事|通过我的及时翻译,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

在新冠疫情还未消除的大背景下,冰立方场馆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媒体记者和运动员在混采区采访时,需要隔着防疫隔离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使混采区的工作环境变得十分复杂,一方面人声杂、距离远,让人很难听清对面运动员的声音,另一方面志愿者佩戴的防疫面屏,也让我们的翻译声音难以传递清楚。为了让媒体记者和中外运动员沟通顺畅,我只能尽最大可能放大音量,同时尽可能运用肢体语言辅助意思的表达。在不懈的探索下,我翻译的效果得到了媒体与运动员的一致赞许。

冰立方志愿者故事|通过我的及时翻译,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

此外,冰壶运动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记者们对冰壶运动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他们与运动员之间交流的问题也越来越专业。最初的采访内容仅是围绕运动员比赛时的心态、感受和场馆设施相关问题。但随着比赛的进行,采访的重心逐渐变成技战术等内容。"挂一壶边区球""线路走深一点"等专业表达层出不穷,这就要求语言服务志愿者要观看大量冰壶比赛的中英双语解说,研读更多赛后的采访和报道,几天的混采区翻译工作下来,我的冰壶知识和专业素养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在这一段时间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译员的兴奋与快乐。因为我的工作,中国运动员的声音可以让更多人听到,世界也可以听到更真实、更生动的中国故事,我也更感受到作为冬奥志愿者的荣耀。许多外国运动员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主动提到,北京冬奥会的赛事组织和日常运作令他们印象深刻,中国志愿者的热情与奉献令他们难以忘怀。听了这些感受我很荣幸能为其贡献一份力量,也希望它成为我人生中的一份难忘回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