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最会说故事的男人”是如何戳中我们的?

我们对故事并不陌生。

孩童时,窝在父母怀里,听的那些或天马行空、或趣味横生、或温暖动人的睡前故事,是我们和故事的最初邂逅。故事对那时的我们而言,是最悦耳、最无可替代的摇篮曲。

长大后,我们毫不费力地就能在网络上、视频上,看到各式各样的故事,我们的耳朵和心灵甚至快要被故事的汪洋给淹没。

“最会说故事的男人”是如何戳中我们的?

而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我们似乎越来越倾向于那些激动的、剧烈的、不可思议的故事,对于那些静态的、需要思考的故事,我们似乎正在逐渐失去耐心。每每拿起一本厚厚书籍,打开一部超过两个小时的电影,就开始注意力涣散、开始犯困。

我们还能回到那种窝在被子里,静静听故事、感受故事、思考故事的时光吗?不妨看看这本《故事便利店》。

“最会说故事的男人”是如何戳中我们的?

《故事便利店》

骆以军

这本书源自2019年看理想APP被催更多次的音频节目“故事便利店”。便利店“老板”是台湾小说家骆以军,便利店“货架”上摆满了40个故事,这些故事就像是一台时光机,把我们带回了最初听故事的时光,收获了最初听故事的幸福。

1

在生活中编织故事

《故事便利店》里的大部分故事都是骆以军的亲身经历和琐碎听闻,他化身成一个你多年未见的老友,在小酒馆里,用最随意、最幽默的方式,将他的故事娓娓道来。

“最会说故事的男人”是如何戳中我们的?

骆以军有一种能力,大概是独属于小说家的敏锐洞察,他能从一地鸡毛的生活中编织出最精彩绝伦的故事。因此,他也被称为“最会说故事的男人”,同样一个在大多数人看来平平无奇的事情,在他说来却突然变成一个好故事。

在“奇怪的处境”一篇中,骆以军讲了一个度蜜月时,带妻子到香港中银大厦97楼观光的故事。他们误搭了香港中国银行的员工专梯,结果被当成犯罪分子,锁在97楼,最后,只能一层层走到一楼。与此同时,特警部队兵正忙着追捕和围攻他们......

骆以军把这个故事讲得妙趣横生,宛如一部惊心动魄的黑色电影,甚至还从中联想到卡夫卡笔下,人被困在现代机构里的荒诞:

“我们在97楼两个人顺着楼梯间一直往下跑,快速跑动的时候,如果这时候有一个外星人从高空往下看,是不是很像看一只雷龙?香港中银大楼很像一只雷龙,可是雷龙的脊髓腔,就是我们两个人在跑的楼梯间,是一个从高空垂直下来的狭窄的空间。我们两个人像两片落叶,一直旋转,一直旋转往下,一直下坠,一直下坠......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好笑的故事,但如果以后在其他故事里延续开来去讲的话,它其实牵涉到二十世纪小说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名字,叫作卡夫卡。”

“最会说故事的男人”是如何戳中我们的?

骆以军就是用这样的幽默与戏谑、坦诚与柔情,把琐碎的日常生活捏成一个个迷幻感伤又温暖爆笑的好故事,它们关乎父亲、爱、死亡、后悔、安慰、同情、许愿、身体、疯狂、梦境等普通人的共通经验。

这些故事犹如照入我们心中小小密室的一束光,穿透了故事看似神秘莫测的面纱——其实我们每天都被故事包围着,小时候听的童话是故事,后来看的小说是故事,电影也是故事......我们身边发生的各种故事,甚至我们的整场人生都能够说是一个故事。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小说家,不具备小说家那种感知故事的敏锐,或者讲故事的才能。但当你踏进这家温馨的故事便利店,浏览货架上的故事后,你会不由自主地去思考如何讲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

2

在故事中体悟人生

书的序言中,骆以军分享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我平日在咖啡屋写稿,有那么几次遇见一个哥们儿或一个女孩,跟我说了一段他们的故事,那对我来说,简直像目睹狮子座流星雨将整个天空焚烧起来那般震撼。我觉得他(她)说的那个故事,最伟大的小说家也编不出来,但是没有人知道他拥有这么棒的故事,因为他不是一个小说家。”

文学史上那些伟大的小说家们,何尝不就是将这些散落世界角落里闪闪发光的珍珠,一颗颗捡起来,再用说故事的艺术,让这些珍珠把世界的暗黑空间照得一片灿亮。

“最会说故事的男人”是如何戳中我们的?

《故事便利店》里出现了很多经典小说里的故事,从波拉尼奥的《2666》、艾丽丝·门罗《传家之物》、卡尔维诺《命运交叉的城堡》,到马尔克斯的《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川端康成的《雪国》、舒尔茨的《肉桂色铺子》。骆以军用独特的视角、通俗易懂的方式重述和解读这些小说,不仅让经典重焕魅力,也无形中勾起了读者的阅读冲动。

比如,在“关于许愿的故事”一篇中,骆以军先是讲了几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啼笑皆非的许愿故事:跟菩萨许愿,如果考上大学就一辈子吃素,如果同学能从昏迷中苏醒,自己愿意少活十年......最后,他竟搬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的短篇《梁柱结构》,小说的女主人公为了逃避表姐的死亡报复,向上天许愿,结果却将自己唯一的幸福交换了出去。

单看这篇小说,你或许并不能迅速理解其中的深意,但在《故事便利店》中,骆以军就像个拼图玩家,把小说的故事和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拆解、打乱,又巧妙地组合成一张完整的拼图。文学变得不再晦涩,反而和生活形成了巧妙的互动和交融。

难怪很多看完书的读者会感叹——“在他的介绍和解构下,遥不可及的世界名著也不再神秘,心里好似多了一丝底气(不会读不懂的底气)”“种草了好几本”“简直是大型种草现场”。

“最会说故事的男人”是如何戳中我们的?

骆以军“种草”的部分书单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一定都有某些时刻,撞见一个没法用原有词汇去描述的状态,比如第一次参加亲人的葬礼,或第一次被最爱人背叛......而这些“难以言喻”“百感交集”的感受,却时常能在文学作品中找到共鸣。

通过阅读,我们和逝去的伟大小说家建立了联系,若足够专注,淌过那些人身心的经验和情感将同样在我们心中荡起涟漪,甚至在无意中,他们笔下的故事会变成一件很小很美的事,救赎听故事的我们。

在《故事便利店》里,你会发现,原来小说离我们的生活如此之近,它们绝非束之高阁、漂浮在半空之中,而是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界面、每一种可能的关系、每一种状态的选择里,是关于生活的电光一闪的领悟。

3

让故事滋养生活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饱和的时代,能够在短视频网站上五分钟“看完”一部电影,十分钟“看完”一本书,这些快餐式获取知识的方式,似乎也在无形中消磨着我们对事物的耐心,对生命的想象。

我们越来越没有耐心去读完一本书,去倾听身边人的话语,去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我们越来越像一颗螺丝钉,在不断被拧紧的同时,似乎也在不断地焦虑和迷惘。

“最会说故事的男人”是如何戳中我们的?

或许,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好故事。就像梁文道说的:“故事可以包含太多太多的东西,有太多东西可以是用故事来完成的,比如说所谓的讲道理,有什么道理是故事说不了的呢?”

在好故事里,你能领略到生活朦胧的诗意和人性幽暗的秘密,收获情感的慰籍和智慧的快感。

故事,让我们知道天地之大、时间之无限、人之渺小,并学会热情、谦卑和自省;让我们在这个不断加速旋转的时代,逐渐慢下来,去感受真正的生活。

“最会说故事的男人”是如何戳中我们的?

《故事便利店》里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可能透过这些灵动翻转的故事,意识到原来你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某些你遗忘多年的人,它们其实是一个个好故事;意识到原来我们听故事的心、听故事的耳朵,不需要被如今铺天盖地的手机资讯、网络视频、广告、连续剧所充塞。”

所以,不妨尝试用一颗细腻的心去感受身边的人和事,从琐碎的日子中编织故事,从优秀的小说中聆听故事,说不定生活会变得更加开阔,并且散发着朦胧的诗意和美感。

“最会说故事的男人”是如何戳中我们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