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史诗巨著《战争与和平》深度解析(二)

作者:异域狼族的良

头条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

史诗巨著《战争与和平》深度解析(二)

上一篇文章我介绍了《战争与和平》的“2—3—4”阅读法则,以及故事背景和小说框架结构。那么今天我们接着谈托尔斯泰,谈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的三个关键人物,也就是安德列、彼埃尔和娜塔莎。

。下面,我们就试以小说的三个主角为例,来看看托尔斯泰是如何展现这一“心灵辩证法”过程的。

史诗巨著《战争与和平》深度解析(二)

1、安德列

安德列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他人长得漂亮,也很勇敢,为了体现安德列的勇敢,托尔斯泰让他做了俄国将领库图佐夫的传令官。在战争打响之前,安德列是非常有功名心的,他觉得要为祖国勇敢战斗,获得军功,保卫国家,为祖先扬名。但是在,他躺在地上,恍惚之间看着天空,他突然觉得,跟这个高远的天空比起来人是那么渺小,人的这种残酷争斗是那么的无谓。小说中的这段描写非常著名,托尔斯泰是这样写的(第一卷第三部第十六节):

“它多么安静、肃穆、庄严啊,完全不像我的奔跑,”安德列公爵想,“不像我们这样奔跑,叫喊,搏斗,完全不像那个法国人和我们的炮兵那样带着仇恨和惊恐的脸色在相互争夺一根擦膛杆,云朵在这高远的天空飘浮着,完全不像我们这样的啊。我为什么先前没有看到这高远的天空呢?我此刻终于看到它了,我是多么幸福啊。是的!除了这高远的天空,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欺骗。除了它之外,一切都不存在,一切都不存在。甚至连天空也不存在,除了寂静和肃穆,一切都不存在。感谢上帝!……”

而当安德烈在夜里突然听到了娜塔莎的歌声。她轻声的歌唱打动了安德列。他的心头也产生出了春天的感觉。一种没有来由的欢乐和复兴的春天感觉袭上了他的心头,安德烈又复活了!

但是,这个想法跟安德列最初想建立功名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所谓辩证法就是否定之否定,安德列这个人物也经过了一种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发展,这就是托尔斯泰笔下的心灵的辩证法。我们能十分肯定地说,他的这段思绪一定是托尔斯泰本人的思绪,就是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史诗巨著《战争与和平》深度解析(二)

2、彼埃尔

彼埃尔原本是个花花公子,到处惹是生非,但是正直善良的本性,却使他逐渐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思考私有制是否合理、他所处的社会是否公平。他与海伦结婚,本想在家庭生活中获得宁静和幸福,但妻子空虚无聊的生活却让他感到失望;他决定与人为善,回到自己的庄园实施土地改革,却未能成功;他参加共济会,从事慈善事业,他从中获得了成就感,但并未真正解决生活的意义问题。

前面说过,在从南方返回的途中,彼埃尔去拜访了自己的朋友安德列,他们在渡船上有一段对话(第二卷第一部第十二节)。安德列和彼埃尔在渡船上的这次交谈,是展示彼埃尔(及安德列)内心世界的重要章节。彼埃尔对安德列说道:

“您说您在人间看不见善和真的王国。我也看不见。如果把我们的生命看成是一切的终结,就不可能看见它。在人间,就在这片土地上(彼埃尔用手指着原野),没有真理,只有谎言和罪恶。但是在世界,在整个世界,还是存在着一个真理的王国,我们现在是土地的孩子,但是永恒地看,我们却是整个世界的孩子。

我觉得,我不仅像世界上的万物一样不能消失,而且我在过去和将来都将永远存在。我觉得,除了我之外,在我的头顶上方还存在着神灵,在这个世界中还存在着真理。”

直到卫国战争的爆发,彼埃尔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有了关联,他积极投身反拿破仑的战争;被法军俘虏后,他接触到了普通俄罗斯农民士兵,他们的虔诚信仰和朴实善良打动了他,

史诗巨著《战争与和平》深度解析(二)

3、娜塔莎

她纯朴天真,因为她接近俄国的大自然,接近乡间的纯朴人民,托尔斯泰还赋予她动听的嗓音和活泼的天性,当然,她也在生活的“大课堂”里经受了磨练:与安德列订婚,受阿纳托利·库拉金诱惑,与安德列的决裂和重逢,直到最后嫁给彼埃尔,做起了贤妻良母。

史诗巨著《战争与和平》深度解析(二)

无论如何,这三个人物都表现出了纯洁的道德情感,托尔斯泰把俄罗斯人的高尚品质都寄托在了几个人物的身上,从而将他们塑造成了俄罗斯民族的正面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