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何确保青铜大面具完美“露脸”?文保专家这样说

虎年春晚舞台上,出自三星堆3号坑的青铜大面具给无数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晚会结束后不少网友都不敢相信是大面具的“真身”亲临现场,以为是复制品。还有许多人喊话:什么时候才能在博物馆里一睹尊容?

今(15)日,三星堆青铜大面具 “回家”,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首次正式展出。大面具此次“出差”有哪些故事?全程又如何确保安全?此次亲自护送青铜大面具去北京的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主任余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如何确保青铜大面具完美“露脸”?文保专家这样说

为何被选中?

既是青铜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也是古蜀人精神世界的独特表达

从去年3月起,伴随着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一大批青铜器、玉器、金器、象牙陆续出土,带给世人诸多惊喜。为何选中这件青铜大面具?余健透露,在春晚舞台上发布三星堆文物,最初有包括顶尊跪坐人像、圆口方尊、青铜大面具三个候选选项,最后选中这件大面具,除了它本身的震撼感较强、适合大舞台展示之外,面具形态完整、便于包装运输也是一个原因。

如何确保青铜大面具完美“露脸”?文保专家这样说

青铜面具是三星堆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典型器物,这件青铜面具宽131cm、高71cm、深66cm,重131斤,是目前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形制最为完整、体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大型青铜面具。其宽颐广额,面庞夸张,眉、眼、鼻、唇、耳等线条流畅,棱角分明。余健说,面具提取后,文保人员对青铜大面具的铸造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其制作先分铸成型,由面部、脸颊后部、眼睛、耳朵等多部位分别铸造,再焊接组合成一体,这既是青铜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蜀人精神世界的独特表达。

如何确保青铜大面具完美“露脸”?文保专家这样说

如何确保运输安全?

量身定制包装运输箱

严密确定运输路线

另一个让人好奇的是:要把这样一个“大块头”运到北京,再平安返家,如何确保文物的绝对安全?据悉,在国家文物局的精心组织、指导下,四川组织相关文博机构形成工作专班,精心制定文物安全保障方案,精心实施文物清理、包装、运输、卸载、布展、警卫、保护等各项工作。

如何确保青铜大面具完美“露脸”?文保专家这样说

余健介绍,刚出土的青铜大面具存在着锈蚀和表面有泥土等附着物的情况,因此看上去格外“沧桑”。文保人员编制实施文物加固保护方案,依据前期研究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对表面泥渍、泥土覆盖物、硬结物、锈蚀物(不稳定锈蚀物和影响文物信息锈蚀物)做清除;遵循最少干预原则,采用不锈钢钢构支架做完全物理性加固,确保文物状态满足运输展示要求。

此次运输委托具有专业资质具有丰富国际、国内文物包装运输经验的机构承担文物的包装运输和布展操作工作。根据文物形状、尺寸、防震、温湿度等各项指标要求,为文物量身定制合适的文物专用包装运输箱,使用恒温恒湿的专业文物运输车辆进行文物运输。严密确定运输路线,加强文物运输过程的安全保卫、严格规范布展操作,确保万无一失。

如何确保青铜大面具完美“露脸”?文保专家这样说

余健表示,青铜大面具在除夕当晚从舞台上下来之后,随即便妥善存入了附近的鲁迅博物馆库房内,“文物从北京运回成都用了3天时间,2月14日,青铜大面具被运回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后,顺利完成了点交。”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青铜大面具被放置在为其定制的独立展柜中展出。余健说,为了让公众看得更清楚,使用了低反玻璃,很通透,灯光打在上面也几乎不会反光;整个展柜重达450公斤,加上展台可达1000多斤。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段祯 图据三星堆博物馆 编辑 王玲 校对 田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