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元宵节灯会:源于“孟春元日祈谷于上帝”,从驱逐邪魅到展现繁华

元宵节灯会:源于“孟春元日祈谷于上帝”,从驱逐邪魅到展现繁华

这是2月12日在南昌滕王阁景区拍摄的灯会一景。(新华社记者 万象/图)

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夕、元夜,宋代以后基本固定为元宵。

这个节日,是诞生于中国,并传播到东亚汉字圈各国的共同传统文化。

如在韩国正月十五元宵节,就使用中国的古称元夕节或称“大望日”,从新罗时期就从唐朝学来了上元燃灯的风俗。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正月十五称小正月,多举行火祭,焚烧新年的供品,并观赏灯会;越南元宵节也有观赏灯火的习俗。元宵节的重要特征是燃放灯火,观赏灯火,这是中国元宵节传播到整个东亚的共同习俗。

关于元宵放灯文化的起源,有学者就认为这可能和先秦、秦汉时期的夜晚“燎祭”有关。《诗经·小雅》中就有《庭燎》一首诗,描写庭院中夜晚的灯火,燎祭就是用火焚烧或燃烧向神灵献祭祈福。《史记·乐书》 中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说明汉代的正月初八夜晚举行太一神的祭祀,《汉书·郊祀志》也有冬至祭祀太一时“其祠列火满坛”描述。

宋代洪迈在《容斋五笔》中就认为“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就是说宋代以来元宵节放灯、看灯是汉代祭祀太一神的文化延续。但这种说法有个漏洞,皇帝祭祀天神是正月上辛日,烧得烈火满坛的则是冬至,都不是元宵节这一天。更何况这只是皇家秘密祭礼,和民间是隔绝的,宋代城市的元宵平民灯火,也谈不上什么是汉朝皇家祭礼的“遗事”,毕竟二者悬隔甚远。

当然,关于元宵节的源头,还有各种说法,有人说这是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受到中亚、西域佛教,尤其是大量被包装为“佛教”面貌的琐罗亚斯德教(祆教)、摩尼教对于圣火崇拜的影响,随着波斯萨珊王朝的溃败,很多信奉圣火的波斯人迁入西域和唐朝,这对燃灯文化的发展有很大促进。隋炀帝《正月十五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称“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可以看出正月十五燃灯和佛教“梵声”的关系,唐朝诗人张说在《踏歌词》中描写元宵长安灯火,提到“西域灯轮千影合”正是对这种中亚、西域元素的描述,其中应当包含有祆教、摩尼教等元素。

还有说法认为,元宵灯节是道教的上元,且传说正月十五是张天师的生日,所以元宵源自道教。但“道家以正月十五为上元”的说法,其实最早也只见于南宋的《岁时广记》引用北宋的《岁时杂记》,早不过唐。而且燃烧灯火的宗教仪式,佛、道二家都有,很难说是最初起源于谁,最大可能是互相影响的结果。至于天师张道陵生日的说法,出自明代的《汉天师世家》,所谓“汉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夜生”,而早得多的东晋葛洪《神仙传》中则根本不见“正月十五日夜”之说。突出张天师和上元的关系,其实是唐代以后三元和三官相结合后的产物,才有了上元天官赐福等内容。因此,所谓起源于“张天师生日”说也不能成立。

笔者的观点是,正月十五作为传统节庆,应该具有更古老的渊源,即孟春时节和农业、春耕之类有关的活动。《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孟春纪》等早期文献中都有孟春元日祈谷于上帝之说,并在元辰操作耒耜籍田而劝农。古老新年伴随着立春大吉后的孟春时令,以节庆最后的一天作为欢庆的末尾,其实也就是作为接下来一年春耕、农作的准备和开端,具有重要的象征性礼俗和时间意义。

火燎之类的使用,在远古时期有驱逐邪魅的意义。发展到南北朝和隋唐,则混入了佛教燃灯以及来自西域包装为“佛教”的祆教、摩尼教等拜火信仰,最后这些内容又与道教三元三官信仰相互交融混合,在民间形成了元宵燃灯的习俗。这些元素之间是互相交融,互相影响,很难说哪一种才是元宵燃灯习俗的 “唯一源头”。

元宵燃灯在唐宋时期,早已褪去宗教色彩,成为一种民间世俗的文化,唐朝仍然实行中古时期的宵禁制度,夜晚在“昼刻”已尽时分擂响六百下闭门鼓,对于违反宵禁者要处以笞打二十下的处罚,但唯独在元宵节可以例外。据《西都杂记》:“西都禁城街衢,有执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敕许驰禁前后各一日,谓之放夜”,也就是在元宵节加上前后各一天一共三天可以免除宵禁,所谓“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可以允许民众夜晚燃灯庆祝。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将背景设定在玄宗晚期的长安城,当天正是元宵灯会之夜,惊险部分就发生在“太上玄元大仙灯”。如果不设定在这一天,唐代长安的故事就没法讲述“十二时辰”中的夜晚部分。

到了宋代,宵禁制度被废除,元宵之外的夜晚也燃烧着夜市的灯火,但宋人仍然重视元宵佳节,将其定为法定节日。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元宵佳节时的都城汴梁灯夜,伴随着“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万街千巷,尽皆繁盛浩闹”,热闹喧哗也伴随着工商业市场的高度发展,形成繁华喧嚣的消费经济。在电视剧《清平乐》中,就表现了北宋汴梁元宵灯夜的繁华景象,并安排仁宗和曹皇后微服出游,观赏灯火、表演,品尝美食。

令人遗憾的是,伴随着宋朝的灭亡,元朝又恢复了中古时代的宵禁制度,《元史·张养浩传》记载元人吹嘘“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即忽必烈征服南宋之后,即使在元宵节,也要禁止城市的灯火。南宋遗民刘辰翁有一首词《卜算子·元宵》感慨“十载废元宵,满耳番腔鼓”,南宋灭亡后再也见不到曾经元宵的灯火,冰冷的夜晚中只能听到元军宵禁管制的鼓声。

(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李竞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