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树鹏: 法 源于上古,意出于自心

腕生筋,指生骨,下笔胸中已成竹。凝神静虑调心性,满纸烟云任溢出。——杨树鹏书学有感

为寻名师技艺传,半百漂泊风车转。用事难抒平生志,学仙不得上终南。含辛茹苦挥汗雨,千磨万炼出甘甜。临颜柳,摹二王,碑帖醇厚若琼浆。佛法道法与书法,无形汇入有形中。忽如一夜智慧生,心法笔法呈异彩。喜怒翻腾成鬼魅,方知仙师点化开。干湿浓淡五色显,欹正错落自安排。学书至此方为悟,无缘对面参不来。——杨树鹏《书学心路》

杨树鹏: 法 源于上古,意出于自心

【个人简介】杨树鹏,1956年出生于河北省曲阳,1975年高中毕业随父亲入陕参加工作。1985年调企业宣传部工作,1993年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党政管理专业毕业,2005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毕业。

现为:西北大学书法研究员;根脉文化研究发起人;中华杨氏根脉文化研究会副主任;《书法临习指要》作者,(上册楷书部分已由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下册为草书部分,书稿已完成,列入出版计划。)形成自己的书法理论研究。对隋代文化有研究。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学新闻作品50余篇。曾获得好新闻,好标题等奖项。

其书法作品:草书作品飘逸中透露着劲健;榜书作品浑厚中显示雄强;变体书法,灵活中谨守法度之森严。法源于上古,意出于自心。多次获得全国及省金、银、二、三等奖及馆藏。

杨抒鹏,原名杨树鹏,因同名者众多,更名为杨抒鹏。

杨树鹏: 法 源于上古,意出于自心

【书法感言】

书法,简而言之,即在书中作法,利用汉字结构的有限空间,以独具的艺术匠心,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去创造无限的意境之美。

用笔要果敢,交代要清楚;造型追险绝、欹侧;布局有开合,参差求变化。

书家不是将汉字摆到纸上,而是利用自己的艺术才华,将汉字艺术处理之后,使之和谐美观,在古圣先贤的基础上,变得独具匠心,变出思想性,变得才华超绝。变,是书法艺术生命之灵魂,是人文气质的综合体现。

在书法的用笔中,腕的半径范围大,指的力度大。“腕生筋,指生骨。”这就是手腕和五指在正确使用时的不同。使笔用指,挥笔用腕,转笔指腕并用。

草书是书法中笔法、墨法、章法最为丰富的书体,也是最能体现书家个性的书体,俗称千人千面,变化无常。书家自己都不能将同一幅作品进行原样复制,否则书法作品就不是创作,这是书法自身所决定的。草书的关键是用笔,是笔法的使转问题。使转清晰,笔法就跳跃强烈、动感强、变化大,欣赏者才能读出韵律、美感。

创作如篮球比赛,发球有力,接球准确到位,带球过人如入无人之境,穿插避让巧妙,一切都干净利索,一气呵成。又如打斯诺克,既要把握好发杆的力量,又要考虑好母子回到的位置,以利于再次出杆击打。书法亦然,既要解决好起笔,又要解决好收笔,同时还要解决好上下笔之间的承接与萦带关系。如跳集体舞,有群体又有个体,一笔不谐就会破坏整个章法布局。书法章法结构如社会群体,有大小、高低、胖瘦、老少、青壮等,搭配要适宜,宽窄、长短、张弛要适度。读之有意想不到的变化,才能显示作品的丰富多彩。

书法不只是横、竖、撇、捺等基本元素组合而成的方块文字,而是一部凝聚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从甲骨文到小篆,从隶书到现代的变体,无不体现着先贤智慧的凝结,无不体现着历代书家的创造和追求。

中国书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唐代以前,书写使用的是心法;第二阶段,从唐代到明代,书写使用的是笔法;第三阶段,从明末清初至二十世纪,书写使用的是技法;第四阶段,现代的线条构图与水墨。如果讲水墨,绘画要远胜于书法,书法的美质蕴于汉字的神韵之中。离开神韵讲书法,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书法不是写字,是约束的艺术。(杨树鹏)

【名家点评】

书法彰豪气 鹏飞万里遥——观杨树鹏书法

我和书法家杨树鹏先生认识,还缘于那天拜访一位画家。大约他们都是河北人,书画室又在同一层楼上,因而采访完画家就顺便采访了他。

杨树鹏先生的书法造诣极高,这是我看了他的书法作品后产生的第一印象。他虽是真、草、隶、篆皆能的书法家,可我当时看到的书法作品只有草书。他的篆书和变隶是我在他的书画袋上看到的,虽是印上的,但能看到他的篆书和隶书功底深厚,风格独具。当时,我虽没有见到他临场发挥,任意挥洒,可单就他的草书作品,就让我惊异不止。他写的榜书《观海听涛》,写的李白的诗,全是用草书写成的,虽说不是墨色交错,肆意宣泄,但那种苍劲的笔力,书法作品中的布局,书中汉魏碑刻的雄强,古朴的本色,就让人看到他是一个思想开放、学养深厚的书法家。当时,我看了书画袋上的简介,更证实了我的看法。他的简介是这样写的:

“杨树鹏,字翔天,号逍遥,1956年出生于河北曲阳,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地市以上刊物发表新闻、文学作品50余篇,2007年书法作品在《“金紫荆奖”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海内外书法家作品集》评选活动中获“金紫荆优秀奖”,2008年书法作品在“庆祝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祝福北京奥运会中国当代书画家艺术展”中获银奖,2008年书法作品在“奥运中国--庆祝第29届北京奥运会书画典藏展”中获三等奖,书法作品被古徵博物馆收藏展。先后在中央党校参加党政管理专业学习,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张家口分校学习书法专业。楷书拜陆地为师,草书拜史际平为师。擅长行草书,喜书自作诗文。”

我和他交谈中,他这样告诉我他的书法成长过程。他说:“我参加工作不久(1985年),有幸进入大型国企宣传部,画板报、写墙报、写文章成了职业,从此与文字与书法有了不解之缘。由于工作需要,我遵守传统,而深入地从楷书学起,继而行书,在草书方面用功最勤,先后学习了于右任、孙过庭、'二王’、怀素、黄庭坚、王铎等大家。”

为此,他把自己的苦练写成诗篇为:

为寻名师技艺传,半生漂泊如轮转。负重难抒平生志,寻仙访道上终南。忍辱含辛挥汗雨,千磨万炼志更坚。佛法道法与书法,无形汇入有形中。

另一首为:

苦练心志涨船篷,心意笔法似春风。夜静更深问孤灯,

起伏错落笔下生。学书至此方成悟,有缘原从无缘生。

谈话中,我了解到他爱好广泛,习练过气功,发现了书法与气功中有很多地方相同。从中找到了根,并悟到书法“心法”。书法简言之,即书中作法,利用汉字结构的有限空间,去无限地展示笔墨情韵,去创造无限的意境之美。因此,陆地老师为他撰联为:

既树宏志下墨海,大鹏定能上碧天。

根据他的简介,我进一步看到了他的书法作品。他的书法是经过长时间磨炼的,确是以“二王”的书帖作底色,揉进了唐、宋书法的儒雅清秀,洒脱古朴,并以苏东坡、米芾等人的书法风格为借鉴,有一种随意赋形、结字奇特、率意自然的书写风格。他用笔圆润,整个气度如高山流水,大河奔涌,给人一种大雅常闻的高度。

我不由感叹起来。但他这个人似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大约是初次见面吧,他虽长得气派健壮,一头乌发,长方形古铜色的脸庞,眉宽目亮,个高体健,行走如飞,乍看上去非常干练。一身洁白的服饰,给人的印象全是豪放和率直。但和他接触,却见他时时露出腼腆之色。当然,他这种性格内向和周丹瑜先生的低调做人似乎不一样。大约杨树鹏先生在西安这个大文化氛围中,还没有形成气候,就是说还没有结交下一把子人,还没有驰骋书坛,所以显得是迷茫,是如何扩大自己的阵地。

当然,我的感觉只是感觉,但无论如何他的书法是上乘之作,在长安书画这个圈中,可以和一些较有名气的人相比肩。但他的头三脚还没有踢开呀。我想艺术家讲的是造诣,书法家也讲得是造诣。这就像“毛遂自荐”那句成语中讲的,锥子放在袋中,也会漏出来,这是迟早的事。人常说:十八般武艺都学下,杀人的阿家不怕他。杨树鹏先生已过天命之年,这是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是季节中的金秋,春华秋实,自然界是呈现金谷银粮的时候,人际间是出成果的时候。当然,以杨树鹏先生在书法方面这么高的造诣,一定会有他应有的回报的。(谭昭文)

【作品欣赏】

杨树鹏: 法 源于上古,意出于自心
杨树鹏: 法 源于上古,意出于自心
杨树鹏: 法 源于上古,意出于自心
杨树鹏: 法 源于上古,意出于自心
杨树鹏: 法 源于上古,意出于自心
杨树鹏: 法 源于上古,意出于自心
杨树鹏: 法 源于上古,意出于自心
杨树鹏: 法 源于上古,意出于自心

编辑:周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