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和女儿聊花滑比赛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么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上周写了谷爱凌(点蓝字重温),这真的是个被所有人喜欢的女孩,我上周的文章里也分享了,普通家庭从她成长经历里可借鉴的地方。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外一个热度很高的运动员朱易,但她却被“网暴”。

这里就不截图了,总结下来就是说她“摆烂”,“菜是原罪”,甚至还有拿她爸爸说事的,“去给你科学家爸爸哭吧”。

今天想聊聊她,从我们怎么看待朱易的败里面,也藏着如何培养孩子抗挫力的密码。

1

如何看待输赢是抗挫的基石

我知道这段时间,不少朋友都会拿着谷爱凌的故事和孩子分享,我特地把朱易的故事和小D聊了聊。

那场比赛小D并没看,我从网上选择了几个回放片段给她看。看完后,小D自己评价了,她失败了,她很难过,她哭了。

和女儿聊花滑比赛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么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我接着她的话说,是啊,她在比赛过程中失误了,没能拿到冠军。

我继续说,后来网上有很多人会批评她,说她没尽全力,遇到失误就退缩了。没拿到好成绩,为国家丢脸了(因为小D的年纪,我还是把网暴的评价软化了一点)。

我没着急评价,特地顿了顿,想听听小D的反应。

小D说,哦,难怪她会哭啊,她自己肯定已经很难过了,还被大家批评,那肯定就更加难过了。

我点点头接着说,是啊,如果你是观众之一,你会怎么对她说啊。

小D想了一会说,我会抱抱她说,没关系的,比赛的第一名总是只有一个的,这次没有,那么下次再努力吧。

我又继续问,但是,朱易姐姐的成绩不只是她个人的,还是整个团队的呢?妈妈理解,那些批评她的人,也是觉得她给团队拖后腿了呢。

你记得那次你们学校接力跑,第三棒的依依跑慢了,你那天回来不也是很气愤地和我说,就是因为依依让你们得不到锦旗了?

这个举例明显让小D代入了,她开始自言自语起来了,是哦,那肯定要被批评的。停了一下后,又自己重复了一遍,但她自己明显很难过了,哭得那么伤心。

(当时接力跑的事情发生后,我该讲的道理其实都讲过,但作用不大。这次看到朱易伤心哭泣的视频,明显更让小D有了感同身受)。

我就接着说,是啊,失败的感受谁都不喜欢,朱易姐姐自己也很难受。但就像妈妈一直和你说的,很多时候,输赢不能只看结果,也要看过程。

这些运动员们为了参加这次冬奥会,都是全力以赴,日常花了很多精力来训练。比赛永远都是只有一个“第一名”,那么如果我们总是因为得不到“第一名”,而去批评别人,那就太苛刻了。

和女儿聊花滑比赛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么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小D追问,苛刻是什么意思啊?

我继续回答,苛刻就是意味着,我们超出了对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小D接着说,哦,我知道了。就是假如我是依依去接力跑,我也不能跑得比她更快。而且我跑步一直很慢,我都不能代表班级去参加比赛的呢。

嗯啊,我点了点头继续说,所以下次我们见到别人失败了,不要去嘲笑或者批评他们,哪怕别人都在这么做,不然这就是“苛刻”。

我们的对话就此暂告一个段落。

我始终觉得,想要打造抗挫力,第一步从来不是模版化的鼓励,而是教会孩子如何看待别人的输赢。

其实想想,不仅仅是体育比赛,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这样,冠军经常只有一个,其他人都是失败者。

只有对他人的失败宽容,才能对自己的失败也宽容,这样才是真正的“输得起”。

和女儿聊花滑比赛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么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2

对别人的失败宽容

我的邻居见我总会说她的儿子特别“输不起”,后来一次我们两家结伴去公园玩。

我就发现,邻居像拿着放大镜似的总是在发现她儿子的“不足”,而且她儿子如果真的没做到,她就会耿耿于怀,“你看啊,你刚刚和D玩桌游时专心一点,就不会输了”。

而且在之后的活动中,只要他儿子分心了,她就会再次提到“输”这件事。当父母那么在意“输赢”,我们的孩子自然就会“输不起”啊。

反观这次朱易的失误,当我们对这位花季少女那么严苛的时候,其实折射的也是我们自己,我们也许对自己的失误,对家人孩子的失误,也会如此穷追不舍。

当我们真的可以足够宽容失败,那么就让失败的容错空间变大了,容得下失败了,自然抗挫力就提高了。

和女儿聊花滑比赛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么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很多“输不起”的孩子其实并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折射的不过就是我们家长的输赢观。

当父母对于孩子的赢就是开心,对于输就是耿耿于怀,哪怕鼓励都是暗示着,下次要赢,那么孩子怎么能做到“平常心”。

说自己孩子有“病”的父母,大部分自己就有“病”,孩子只不过放大了我们在意的东西而已。

3

宽容就是最大的抗挫力

当一个可以对别人的失误宽容时,我们才会对自己宽容。

人如何才会宽容,就是从他人的失败中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失败,从而共情和同理。

不要觉得宽容他人,那是对他人的好;恰恰那是我们在治愈自己的过往。

当我们给予宽容的时候,我们也收获到了宽容的力量,原来自己曾经的失败,也是可以被理解和体谅的。

和女儿聊花滑比赛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么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就像小D从朱易哭泣中理解了她的不容易,她就理解了依依的不容易,那么下一次她也会选择理解自己的不容易。

我现在回顾和小D的聊天中,还缺失的一部分就是,应该继续和她聊聊,失败以后该怎样(这个我会接下来补上,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这不仅让我想起了,2012年伦敦奥组委一位官员曾经说过,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同时也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年是白岩松参与的报道。

他当时是这么点评的,“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一种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我们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学习过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那什么是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呢?就是输了以后可以不哭吗?

当然不是,我从不把“哭不哭”作为抗挫力的标准。

真正的“输得起”,就是可以去发自内心地欣赏做得更好的那个人,更能去欣赏挑战自己,突破极限的勇气,哪怕它的代价就是拿不到“第一名”。

我想这是带着孩子看奥运会的意义所在,它不仅让孩子热爱运动,也不只是爱国主义教育,更是让孩子明白真正的“输赢”。

和女儿聊花滑比赛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么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体育精神真正的奥义在于,我们看到的冠军是一种赢,但也存在其他的“赢”,突破自己的赢,虽败犹荣的赢,为对手喝彩的赢。

还有一种更加可贵的赢,那就是全人类都是赢家,体育让大家团结一起,挑战极限,这也让我们一代人比一代人更高,更远,更强了。

当我们和孩子都能拓展对于“输赢”的认知,找到一些比自己“输赢”更大的东西,也许个体输赢就真的没那么重要。

学会赢,也能学会输,自然就无畏输赢,这才是真正的抗挫力。

4

爱,是最强大的抗挫力

前几天,我还在和朋友开玩笑说,看着大家全网夸谷爱凌,全网“骂”朱易,就特别像我们对孩子的“有条件的爱”。

这些年,愈发觉得,养育孩子的这个力,那个力,其实底层逻辑就是“无条件地爱孩子”。

当一个孩子可以确定地知道,父母爱的就是他本身,不是他的成绩光环荣耀,那么他就会知道,自己比“其他”都重要。

这个认知为什么那么重要?

因为,这时他就不需要耗费精力去“迎合”和“争取”,当一个人只需要关注自己,只需要和自己比较时,那么他就有了最强的盔甲。

和女儿聊花滑比赛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么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另外,希望今天这篇,也能让我们每个人对自己宽容一点,孩子的行为表现,不该是父母育儿输赢的全部。

全力以赴,但享受过程。

大J叨叨叨

昨天的推送《今天,我找到了中年夫妻的爱情密码》,我看着留言就直呼“饱了饱了”。

和女儿聊花滑比赛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么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和女儿聊花滑比赛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么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另外,感觉也找到不少“同道中人”呀

不管昨天有没有过节,希望大家都能开心,好好爱自己。今天我来给大家送礼啦。

今天点赞留言里(不管上没上墙的),随机选两位分别送芭莎红口红礼盒(10只装)和兰蔻防晒隔离乳。

和女儿聊花滑比赛摔倒的朱易,我重新理解了怎么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觉得文章有启发

记得点赞鼓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