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瑞士专家:中国雪场使用人造雪,并不比阿尔卑斯山多

赛程过半的北京冬奥会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空前的关注度。据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公布的数据,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迄今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这场在“双奥之城”举办的冬奥盛会,已经成为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的节日。

瑞士专家:中国雪场使用人造雪,并不比阿尔卑斯山多

瑞士冰雪产业专家洛朗·瓦纳接受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专访时表示,他从2015年中国申办冬奥会成功就坚信这将对中国冬季运动的普及产生巨大影响。在冰雪运动发展遭遇瓶颈的当下,对全球冰雪产业来说,中国市场增长前景的重要性无与伦比。

始终确信冬奥会将有力促进中国冬季运动普及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洛朗·瓦纳没能像早就计划好的那样,来到中国现场观看冬奥赛事,“我感到特别难过。我本想在中国享受冰雪赛事的魅力,参观宏伟的冬奥会场馆,并现场感受体育的激情。”

洛朗·瓦纳收看了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他评价说,开幕式表演令人感到宁静而舒适,许多复杂的技术在其中得到运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开幕式传达出的和平理念。

瑞士曾在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举办冬奥会,也是极少数冬奥会金牌总数超过夏奥会的国家。冬奥会能否推动更多人参与雪上运动?作为冰雪产业专家,每届冬奥会,这都是洛朗·瓦纳最为关注的问题。

“如果冬奥会能够提升雪上运动在大众中的影响力,那么光顾滑雪胜地的游客将会增加。” 洛朗·瓦纳表示,自从中国在2015年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他始终确信这将对中国冬季运动的普及产生巨大影响,“中国市场正为此做好准备。”

正如洛朗·瓦纳所期待的那样,疫情的蔓延并未影响中国人民对冬奥会的热情和因举办冬奥会而产生的自豪感。他表示,希望更多中国民众能在北京冬奥会的影响下尝试冬季运动。据他了解,中国为推广雪上运动,已经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国滑雪场使用人造雪并不比阿尔卑斯山多”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冰雪运动在中国的发展究竟已经达到怎样的水平?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萨马兰奇近日向中国媒体表示:“你可以看到,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冰雪运动国家。”

洛朗·瓦纳认为,中国在冬季运动方面的确有一些优势。“在中国,一些人对寒冷的冬天很熟悉,冰雪是他们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北方,很多地方冬天都很冷。这些地方有很多天然雪,这是其他地区不具备的。而这些地区的低温也使人造雪的使用成为可能。”

人造雪是北京冬奥会期间备受关注的话题。洛朗·瓦纳表示,人造雪是把水暂时储存起来,变成雪。在雪季结束后,这些水大多还会回到原来的地方。他对那些针对人造雪的质疑之声感到不屑:“由于整个冬天的天气都很冷,中国的滑雪场使用人造雪并不比阿尔卑斯山的滑雪场多。积雪在冬天也是会融化的,这时很自然地就要用上人造雪。我认为这个过程中唯一的问题是人造雪的生产应该是否使用清洁能源。”

在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过程中,中国也致力于冰雪运动的“南展西扩东进”。洛朗·瓦纳指出,气候对中国南方来说确实是个问题,这将给造雪带来困难,并产生经济可持续性方面的疑问。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借助模拟器或在室内滑雪场进行训练。他表示,值得高兴的是,中国几乎所有的省份现在都可以滑雪,滑雪的形式多种多样。这是中国能够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关键所在。此外,能否为每个滑雪新手提供良好的体验也很关键,洛朗·瓦纳认为这是推广雪上运动过程中“最大的挑战”。

中国何以吸引全球滑雪产业注意力

北京冬奥会在全球范围内燃起了关注冰雪运动的热潮。在此之前,意大利和瑞典曾为2026年冬奥会的举办权展开引人注目的争夺。据报道,波黑首都萨拉热窝正试图与1300多公里外的西班牙巴塞罗那联合申办2030年冬奥会,让冬奥会时隔46年后重回萨拉热窝。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收视率创下历史纪录,长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颇受“冷遇”的冬奥会,是否有机会“换个活法?”

洛朗·瓦纳表示,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是,在滑雪产业已经成熟的国家,举办冬奥会并没有给滑雪产业的发展带来多少帮助。正如许多人所抱怨的那样,举办奥运会的成本“远远高于它所能带来的回报”。

以冬奥会来说,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冬奥会的竞技项目不断增加,变得比以往更加复杂。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冬奥会常常在一个滑雪胜地就可以举办,但现在需要在一个大城市和周边地区共同组织。”洛朗·瓦纳表示,这使得许多地区的民众非常不愿意为了很少的回报投入举办冬奥会的高额花费,冬奥会也因此常常吃到“闭门羹”。

他坦言,冬季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普遍面临如何保持参与者热情的挑战。人口结构在发生变化,滑雪产业的竞争对手也在过去20年中竞争大幅增加,从而需要努力留住参与者。

作为一名冰雪产业专家,洛朗·瓦纳对中国寄予了很高期待,“对全球冰雪产业来说,中国是唯一具有如此重要增长前景的市场。这也正是中国为什么吸引了全球滑雪产业注意力的原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