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林黛玉的人参事件:王夫人凑巧午睡,赵姨娘借衣服送葬不能细想

趣侃红楼295:取人参,王夫人午睡不醒,借衣服,赵姨娘无理要求

却说贾宝玉探望林黛玉正值午睡未醒,见紫鹃坐在外头回廊下做针线,便上去提醒她小心冻感冒。林黛玉正在病中,若是紫鹃再病了可如何是好。

贾宝玉想不到他一边说话一边摸了摸紫鹃身上,却引起紫鹃义正言辞地“呵斥”,直说现在长大了不应该如此不尊重,而且林黛玉还吩咐潇湘馆众人,要离贾宝玉远点,不要再言笑玩闹,避免被人“造谣诟谇”。

林黛玉的人参事件:王夫人凑巧午睡,赵姨娘借衣服送葬不能细想

紫鹃这段话,一定源于当日元宵节贾母“掰谎”。林黛玉当日有错,回来自我检讨也发现不好,才会推己及人告诫众人要注意“避嫌”。

不过,紫鹃如今的反应,是她对贾宝玉“不作为”的不满,倒并不代表黛玉真的严格禁止了她们与贾宝玉的交往。这从后文雪雁见到贾宝玉,主动上去询问的表现也能体现出来。

贾宝玉从来没想到有一天会突然被潇湘馆排斥,更想不到林黛玉会吩咐人要与自己保持距离。一时间备受打击,仿佛被一盆冷水兜头浇下,可谓透心凉。

紫鹃这边回房了,他却呆呆地坐在竹下。直到老祝妈过来挖笋修竹才出来,却又坐到一片桃花树下怔怔落泪。直到雪雁回去叫来了紫鹃。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曹雪芹下笔的细节,都是经过巧妙设计的。

首先,老祝妈过来挖竹笋,修竹竿,是探春改革大观园的后续,表明政策推广开来。

其次,“挖笋修竹”,竹为林黛玉,不等长成就被挖掉,隐含牺牲之意。人参养荣丸也。

最后,贾宝玉见老祝妈来“挖笋修竹”,他起身离开却坐在一片桃花树下落泪。“桃花”代表了袭人的“桃花签”。而袭为钗副。

林黛玉的人参事件:王夫人凑巧午睡,赵姨娘借衣服送葬不能细想

贾宝玉对“挖笋修竹”束手无策,来到桃花树下哭泣,暗示了宝黛姻缘不成,贾宝玉终究娶了薛宝钗,金玉良姻成了。

还有,贾宝玉遇“桃花”而哭,这是第一次。后文林黛玉作《桃花行》,代表离别,贾宝玉也是一看诗文就哭了。

所以,这些细节铺垫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现实和结局,与当日贾母掰谎记前后衔接,让读书人明白宝黛黯淡的未来。

但以上还不够,曹雪芹又借雪雁取人参时经历的事,做了进一步的补充。

雪雁是林黛玉的丫头,也是林家跟来的唯一的丫头,与林黛玉相依为命。雪雁某种程度上就是林黛玉。

“雁”更是林黛玉的象征。既代表了林黛玉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代表林黛玉远嫁的结局。

后文芙蓉花签借昭君出塞的故事,影射林黛玉远嫁异国。

王昭君就有“落雁”之称,林黛玉在掣得芙蓉花签前,作了《折足雁》酒令,预示自己将要离开贾家,踏上未知前程。后文我们会讲到,这里不多赘述。

林黛玉的人参事件:王夫人凑巧午睡,赵姨娘借衣服送葬不能细想

“雁”又呼应了贾元春省亲当晚修改的第一处贾宝玉题对额,将“蓼汀花溆”改为“花溆”。

去掉的“蓼汀”出自唐代诗人罗业的《雁》诗,意思是供大雁栖息繁衍的沙洲。

贾元春去掉“蓼汀”,不给林黛玉在贾家留立足之地,预示她将会离开贾家。林黛玉在菊花诗中也说“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

雪雁堪称林黛玉悲情一生的缩影。

此番黛玉午睡时,紫鹃在做女红,雪雁则被派去王夫人处拿人参了。

林黛玉春秋两季会犯病,吃的人参要从王夫人那取。不提价值多少,只说取人参就代表她又病了。贾宝玉此番过来探视,也是因为林黛玉病在床上。

然而,雪雁去了很久才回来,偏巧赶上王夫人睡午觉。表面看似乎很正常,林黛玉也在睡午觉。

不过,上文我们提到林黛玉因为贾母“掰谎”而对贾宝玉有所疏远。不愿意和他孤男寡女独处。贾宝玉一来,黛玉正巧午睡,有故意为之的嫌疑。

雪雁去王夫人处取人参,不可能没头没脑不看时间撞过去。一定会顾虑到这点!就算她想不到,紫鹃也会让她错开时间。

林黛玉的人参事件:王夫人凑巧午睡,赵姨娘借衣服送葬不能细想

所以,雪雁去的时候,正赶上王夫人睡觉,明显是作者的有意伏笔。

外甥女病在床上要取人参治病,舅母却在安卧午睡。尽管只是日常,曹雪芹偏要明确写出来,就暗示王夫人对林黛玉的不满意、不认可和不关心。否则大可以写雪雁去了就回来。不会提什么去了很久,等王夫人睡醒了再取人参。

第二十八回,王夫人给林黛玉换医生那段情节,与这里要前后对照。那时王夫人换了鲍太医后就不管了,连贾母换回王太医她也不知道。只等见到林黛玉想起来问一句“吃的药怎么样”。

如果再结合贾母掰谎记的死因源于黛玉喂酒,王夫人的午睡,可就是“冷落”黛玉,对她“大不满意”。

取人参不急在一时,病却是现实。后边贾宝玉对林黛玉吃燕窝的事也说“虽不好和太太说”,都属于曹雪芹在暗示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态度冷淡至极。

第五十七回开篇寥寥一段故事,背后却设计了非常多的伏笔和人心思想。对在病中的林黛玉非常不利。但事情并没有完。

(第五十七回)雪雁道:“也歇中觉,所以等了这半日。姐姐你听笑话儿:我因等太太的工夫,和玉钏儿姐姐坐在下房里说话儿,谁知赵姨奶奶招手儿叫我。我只当有什么话说,原来他和太太告了假,出去给他兄弟伴宿坐夜,明儿送殡去,跟他的小丫头子小吉祥儿没衣裳,要借我的月白缎子袄儿。我想他们一般也有两件子的,往脏地方儿去恐怕弄脏了,自己的舍不得穿,故此借别人的。借我的弄脏了也是小事,只是我想,他素日有些什么好处到咱们跟前,所以我说了:‘我的衣裳簪环都是姑娘叫紫鹃姐姐收着呢。如今先得去告诉他,还得回姑娘呢。姑娘身上又病着,更费了大事,误了你老出门,不如再转借罢。’”

你说巧不巧?赵姨娘突然管雪雁借衣服给小丫头,穿去兄弟赵国基的葬礼。

林黛玉的人参事件:王夫人凑巧午睡,赵姨娘借衣服送葬不能细想

雪雁认为她们自己有衣服不穿,反要糟蹋她的衣服穿去“不干净”的地方,就断然拒绝了没借。

这显然属于“多心”不懂事的范畴。紫鹃猜到她不愿意借,就问走没走!如果没走一定会再送去一件,代表林黛玉的意思。

雪雁不借衣服,不管什么理由都代表“林黛玉”。赵姨娘一定是不满的。

当初金钏儿死后,王夫人要赏赐两件衣服,就只有林黛玉有新的。当时她就说林黛玉多心而不用,还是薛宝钗拿出衣服,替王夫人解了急难。

赵姨娘借衣服就代表王夫人“借衣服”。

雪雁拒绝也代表林黛玉“拒绝”。

前后两件事呼应,赵姨娘事后也会添油加醋的宣传,令林黛玉在王夫人心中雪上加霜。

王夫人会认定她对林黛玉果然没看错。林黛玉就是小气人,更藐视她的房中人。

别看王夫人不待见赵姨娘,不表示林黛玉可以“不尊重”王夫人。“打狗看主人”就是这个意思。

林黛玉在《葬花吟》中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就是这种情况。她“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只要被盯上了,做什么都是错的。

林黛玉的人参事件:王夫人凑巧午睡,赵姨娘借衣服送葬不能细想

串联前后文,会发现元宵节贾母掰谎记后,王夫人的态度,林黛玉的态度都体现出来。如今就看贾宝玉的态度,薛家母女的态度。曹雪芹不会让读书人久等,贾宝玉的态度马上就来了。

这里紫鹃听雪雁说贾宝玉坐在外头石上哭,就知道刚才的话说重了。但她也需要贾宝玉明确表态。家里关于金玉良姻的说法愈演愈烈,王夫人支持薛宝钗的态度也不是隐秘。

紫鹃关心林黛玉,知道她的心中所想,才更担心也更不平。于是,她要逼出贾宝玉的态度。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