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赏灯,观社,过元宵

赏灯,观社,过元宵

正月里,元宵节是民间盛大的节日。《红楼梦》里皇上恩准贵妃元春正月十五省亲,贾府上下为此精心准备,元宵节那天流光溢彩。

园内帐舞蟠龙,帘飞绣凤,金银焕彩,珠宝生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

节日装扮得愈奢华富丽,元春的心里愈是苦楚。深宫妃子的万千孤寂与苍凉,令她节日里倍加伤感,怀念在贾府时骨肉团圆的安宁日子。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红楼梦》里小英莲的命运走向,在她三岁时的元宵节,瞬间改变了。悲与喜,祸与福,她尚未涉世,已领略到人生无常,命苦如莲子心。

赏灯,观社,过元宵

古时,未出嫁的女子不轻易抛头露面,元宵节这天,妙龄女子可以迈出闺阁,赏花灯,猜灯谜。这也是邂逅爱情的浪漫日子。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昔年的元宵节夜晚,花灯映照着街市,如白天一样明亮。月儿在树梢升起,相爱的人约好时间见面。

此时又是元宵佳节,月儿依旧升起,花灯依然璀璨。美景依旧,爱着的人却再也不见。女子的相思泪,湿了衣袖,也濡湿了心田。

小时候过元宵节,分外热闹。小城的夜晚,红彤彤一片。县城最繁华的街道,两条街挂满了灯笼。人们赏灯,各式各样的灯。六角宫灯,红纱纱灯,玻璃纸灯笼,风琴灯笼,兔子灯。有人更是被灯笼上缀的字谜施了定身法,挪不动步子,非得要猜出谜底再继续前行赏灯。

赏灯,观社,过元宵

作家迟子建出生于元宵节,她的小名就叫迎灯,多温暖明亮的名字。每到元宵节,她就会忆起,父亲做的玻璃灯笼。开水一烫掉罐头瓶底,水晶般透明的灯罩就成型了。圆木板是底座,插上小蜡烛,美丽的玻璃灯笼就做好了。她喜滋滋地打着灯笼,在北国漠河北极村的寒冬,过了一个又一个元宵节。那是她记忆里永远闪亮的灯火。

古时,元宵节除了观灯,亦观社。

《观社》

宋·杨万里

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

忽然箫鼓来何处,走杀儿童最可怜。

虎面豹头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

王侯将相饶尊贵,不慱渠侬一饷癫。

春社祭祀土神,山民祈福来年风调雨顺,欢度新年。孩童追着鼓乐声一路奔跑,最是可爱娇憨。台上的戏子戴着面具表演,扮成老虎豹子,一扭头一转身虎目圆睁。台下的村民跳舞歌唱多欢乐!王侯将相纵使身份无比尊贵,也不能享有山民自在无拘的欢愉片刻。

观社沿袭至今。家乡秦地,过年看社火,是极正式也极为人们重视的一件事。正月十四至十六游百病,天气晴暖,春日和煦,社火表演也在这几日。

表演踩高跷的,有大人也有小孩,均是着戏服,脸上涂戏剧油彩。看着一脸稚气的小孩踩高跷,观众啧啧赞叹之余,也有几分担心,为着那表演的小孩。小孩倒是镇定自若地很,走得稳稳当当,脸上竟有一些小傲娇。

赏灯,观社,过元宵

花车的表演最是好看。还原秦腔名段的某一场景,如杀狗劝妻,或三娘教子。多是小孩装扮表演,道具高于车厢数米固定。车厢内大人围站一圈,亦是戏服装扮,车辆缓缓前行。

三娘教子的造型最为吸睛。扮演三娘的小女孩,只有四五岁的样子,十分娇俏可爱。大抵小孩做什么事情都是无比专注,小丫丫一眼都不望向别处,居高处亦不惧怕。小小的人儿坐在织机凳上,双手置换梭子,专心织布,引来观众连声赞叹。

待到社火表演即将散场,已近晌午。演员的戏服,观众的衣着,皆是光鲜亮丽,正午的阳光,亦是明媚灿烂,一路跟随。爱热闹,兴头足的人,定要看满三天的社火表演。一年的素朴平淡,都为着这一刻的五彩斑斓。一年的辛苦劳作,换来这数日的放松歇息。

过了元宵节,年已近尾声。伴着春天的脚步,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作者-

童话。北方女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