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蒸糕蒸的年味儿,一直会持续到春暖花开

作者:阿秋 来源:美篇App

要过年了,真开心。

记忆中,蒸糕是小时候农村人家过年的大戏码,家家户户都会在过年时蒸糕祈福。“年糕,年糕,高高高,一年更比一年高”,总听外婆这么唠叨,“‘糕’就是‘高’,讨个好口彩,好吉利”。

江南人家的年味儿,就从蒸糕开始。

小孩子的我们,不懂“祈福”“讨吉利”这些事儿,只知道许多人家聚一块蒸糕,好热闹,还有糕吃,所以,特别期盼蒸糕这一天快点到来。

村里人蒸糕都是几户人家凑一起,互相帮忙。我外公是蒸糕的好手,他蒸的糕齐整,样儿美,吃在嘴里柔软又滑爽,找外公帮忙蒸糕的人很多,外婆家的小小灶间和堂屋是蒸糕大戏的舞台。

盼了好久,终于看见有一天堂屋里搁了木板,厨房里摆满了米箩,米箩里盛满了雪白锃亮的米粉,左邻右舍搬来的柴草,堆满了外婆家门口。我们日日盼望的蒸年糕大戏拉开帷幕,吃年糕的这一天终于到来。

蒸糕蒸的年味儿,一直会持续到春暖花开
蒸糕蒸的年味儿,一直会持续到春暖花开

外婆早早张罗着吃晚饭,我和弟弟等着吃糕,只胡乱扒了几口,等外婆洗刷归置停当,邻居们陆陆续续到来了。

外公喊声“开蒸!”,便飞快地把装满米粉的蒸笼“腾”地端起,架在铁锅上,外婆已经把灶膛烧得通红。

灶洞里木柴“劈啪”作响,火苗无所顾忌地向外吐着舌头;铁锅里蒸气腾腾,即使点了“一百支光”的灯泡,也还是朦朦胧胧。邻家的那些玩伴早挤在我家的堂屋里,听着阿婆婶子们聊着剪鞋样、做棉袄那些事儿,眼巴巴地望着蒸笼,偷偷地咽着口水。

蒸糕蒸的年味儿,一直会持续到春暖花开
蒸糕蒸的年味儿,一直会持续到春暖花开

等了好久好久,突然看见外公甩下棉袄,“噔噔噔”快步走到铁锅边,大吼一声,双手端起蒸笼,走到案板前,又是一声吼,蒸笼里的糕粉瞬间就倒扣在案板上了。

蒸糕蒸的年味儿,一直会持续到春暖花开

我们扑上去,也顾不得烫手不烫手,每人抓一把,直往嘴里塞,现在想来,真的和猪八戒吃西瓜的样子差不多。

我们一边吃着,一边看外公揉松糕。只见他先把手在冷水里浸一下,然后在拳头上包了块白布,开始有节奏的、不停地揉捏糕粉。

一刻钟光景,糕粉已粘成一团,再把它捏成长方形的一条。外婆早已经准备好了扎鞋底的粗线,外公熟练地把线放在长方条的糕身下面,交叉一拉,再一拉,割出一条条整齐划一的年糕。

外婆在年糕上刻上梅花红印或者元宝红印,一条条漂亮年糕整整齐齐躺着,喜气洋洋。

蒸糕蒸的年味儿,一直会持续到春暖花开

我们继续抓着吃,周围的大人也和我们一起吃。就这样,一笼笼地蒸,蒸好了桂琴阿婆家的,就蒸小妹婶子家的,再蒸金珠大嫂家的……我们跟着吃这家的,吃那家的,蒸到深夜,我们也吃到深夜,不仅吃到了香甜的年糕,也平添了小伙伴们在一起难得熬夜的快乐。

蒸糕蒸的年味儿,一直会持续到春暖花开
蒸糕蒸的年味儿,一直会持续到春暖花开

那时候生活条件差,蒸不起红糖糕,但家家都会蒸一蒸红豆糕,,或者用麦青汁和粉,蒸一蒸青糕。

吃的时候,先吃红豆糕和青糕,因为没有冰箱,保鲜时间短。白水年糕浸腊月里的河水中,吃几个月都不会坏。那水就叫“腊水”,糕就叫“白水糕”。

正月初一开门吃糕迎新年,正月十五元宵吃糕贺新年,我们江南人家家家户户都要吃年糕,吃了年糕步步高。外婆从腊水缸中摸出一条白水糕,放点白糖煮一煮炒一炒,吃的是糕,品的是生活,在贫寒中咀嚼甜蜜,生活有滋有味。

过了正月半,想吃糕了,拿出一条,放点菜叶起个油锅炒,既可充饥,也能下饭,吃起来美滋滋的。

开春后,日头长了,肚子饿的时候,切一块年糕,放在灶膛里煨一煨,那香味能飘到五里之外呢,实在太好吃了。

蒸糕蒸的年味儿,一直会持续到春暖花开
蒸糕蒸的年味儿,一直会持续到春暖花开

蒸年糕吃年糕的年味儿,一直会持续到春暖花开。

年年过年,年年蒸糕,乡亲们对生活的热爱,过新年浓浓的年味儿,邻里间醇厚的乡情,贯穿在我童年的生活里,温暖我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