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抢先体验北京汽车魔方,来感受一下智能汽车的温度吧!

1974年,魔方诞生,它以“机械益智玩具”的身份出现,也在“智”的标签上,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抢先体验北京汽车魔方,来感受一下智能汽车的温度吧!

2022年,立春之后的大雪猝不及防,拍打不迭的雪放肆地把生活刷成一片空白。许多人说,雪有掩盖之意,但我认为它更有着“刷新一切”的概念。这场雪的降临,似乎也在征召着各大车企,速速从混乱的局面中抽身而出,将“智能汽车”的本心从炫技,回归实用。

是的,智能汽车该考虑的不应当是消费未来,而是思考未来消费。

·魔方的白面,清醒而纯洁

一间白棚,几盏白炽灯,一辆尚未正式亮相的车。一切环境都不得借用,不得用于衬托,这也说明了它的优点与缺点,将全部暴露出来,“任人宰割”。

抢先体验北京汽车魔方,来感受一下智能汽车的温度吧!

这是北京汽车大胆的、令我意外的做法,奇妙之处在于人与车之间的交流变得通透,不容烦扰,我相信这也是他们对北京汽车魔方的绝对自信。

抢先体验北京汽车魔方,来感受一下智能汽车的温度吧!

它的模样有着神奇之处,乍看之下,各处细节如同漫画家没有擦去的线稿,线条凌厉果敢。而绕车腾挪几步,似乎那种粗犷又消失了,留下了简洁的线条,与曼妙的身姿。

抢先体验北京汽车魔方,来感受一下智能汽车的温度吧!

“大都至美”是它的家族设计语言,“钻石星辰”是它的外观设计思路。在这一刻,“霸气的前脸”、“犀利的腰线”、“明亮的大灯”与“极具辨识度”的某某,这些“万金油”似的辞藻,在它身上似乎归于平静。这些观感它确实有,但更多带给我们的,是它更加踏实地将这些赘述用在了实际体验上,就像是一张有些发灰的照片,突然变得通透起来。

抢先体验北京汽车魔方,来感受一下智能汽车的温度吧!

至少对于我,这个28岁即将奔三的“老少年”而言,它着实很酷。

·魔方的黄面,新奇而瞩目

抢先体验北京汽车魔方,来感受一下智能汽车的温度吧!

拉开隐藏式把手进入其中,似乎才令我想起了方才它“魔幻”的后视镜外观。而在车内,我才回过神来,它并没有我们熟悉的传统镜面,取而代之的是一颗黑色的摄像头。

抢先体验北京汽车魔方,来感受一下智能汽车的温度吧!

上次见到这样的设计,还是在奥迪e-tron概念车上,而今北京汽车魔方已经将电子外后视镜大胆地落地应用。之所以说是大胆,是因为这种设计,是对人们传统汽车认知与使用习惯的一大挑战。或许会有质疑,但当车辆启动,门板上的屏幕便会让你痴迷。

抢先体验北京汽车魔方,来感受一下智能汽车的温度吧!

除了新奇的视觉观感,它也有效减少了60%的遮挡面积,以及4%的风阻。更重要的,是比传统后视镜多出的3倍视野,当高速行驶、转弯、倒车时,后视镜将进行自我调节,甚至在倒车时,辅助标线将再度保证轮毂的容颜……况且,多少个事故,归罪于后视镜的遮挡与视野信息的不足,又有多少次惊慌,出现在夜间炫目与雨雪遮蔽。

·魔方的橙面,温暖而激情

抢先体验北京汽车魔方,来感受一下智能汽车的温度吧!

此时,我才将注意力重新放回了车内。内饰的设计印证了我身体所传达出的舒适感,手边一切皆柔软。如果还有别的感受,那便是科技。

抢先体验北京汽车魔方,来感受一下智能汽车的温度吧!

科技配置是智能汽车的亮点,如果为好的科技感选择一种颜色描绘,那它应当是橙色般的暖与熟悉,而非蓝色般的冷与陌生。

它的设计师似乎领悟了人们的真正所需。所以给了它一块儿不大不小,刚刚好的全液晶仪表盘,将人们真正所需的,更细、更多地分布在座舱各处。

抢先体验北京汽车魔方,来感受一下智能汽车的温度吧!

仪表盘后方的AR-HUD,便是论证此种说法的线索。60英寸的投射面积,854x420像素的分辨率,将一切必要的驾驶信息直接投射到风挡。从手套箱拿出一张地图,盯着手机或车机上的导航行驶,以及AR-HUD系统,给我的感受像是三个车内导航时代的跨越。

其余信息?看到中间那块超大的车机屏幕了吗?

·魔方的绿面,清爽而舒畅

自我激励后的好心情,自我鼓励后挤出的微笑,在这个座舱之中不会发生。因为一切美好都是随心而动的。这不正是私人座驾的基本要求与最终追求吗?

抢先体验北京汽车魔方,来感受一下智能汽车的温度吧!

当旅程始动,倾向驾驶者的扶手箱刚好接住肘部,前方便是飞机拨杆般的挡把;扶手箱的另一侧为副驾带来更加舒适的休憩角度,胳膊搭在上面,饮料便在手边。

抢先体验北京汽车魔方,来感受一下智能汽车的温度吧!

这种感受亦可以小见大,北京汽车魔方为我们带来的,便是这种将“智能汽车”这个词儿,真切代入到“应用题”中,似乎一切你所想的,都已在车内就绪;似乎一切你未想的,它都以惊喜的形式出现在你面前。

·魔方仍在转动

抢先体验北京汽车魔方,来感受一下智能汽车的温度吧!

北京汽车为我们带来一次有趣的体验,同时也勾起了我们的胃口。在静态体验中,我们心中的“魔方”正在不断转动,将原本错综复杂的色块逐渐还原。我们更加期待着动态体验后,“红色块”的驾驶感受与“蓝色块”的科技出行能不负所望。

抢先体验北京汽车魔方,来感受一下智能汽车的温度吧!

当时,我们为了趣味性,半开玩笑似的将它的各处体验予以颜色区分。如今落笔成文,似乎这些颜色的关系让玩笑成为了现实,如同它将智能汽车的模样带给我们一样。

红(驾驶激情)+黄(新潮设计)=橙(科技温度);

蓝(科技出行)+黄(新潮设计)=绿(畅爽体验);

白(出众颜值)+黄(新潮设计)=黄(新潮依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