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曼联在上半场表现不俗且领先进入中场休息室后,在下半场开局被对手闪击追平。同时,随着比赛的进行,曼联攻防两端也丢掉了上半场的锐度,呈现出了全方位的混乱。
朗尼克与曼联球员遭遇到了较大的苛责,但这本质上反映出了一个问题:球员的整体结构,与朗尼克的理念并不合拍。

如今回看,导致索肖下课的战术导火索就是高位逼抢。而朗尼克体系的基础,也是这一环。博格巴伤愈回归后,他非常好的利用了法国球星的优点,但在隐忧明显的情况下,朗尼克的“固有思维”已经超出了球队的实际。
【博格巴带来需要素质,但解决不了实质问题】
博格巴回归之后,朗尼克在战术层面给他赋予了较多的职责:对抗、串联。对阵伯恩利与圣徒,博格巴累计完成了39次对抗(成功22次)、12次长传(成功9次)、被侵犯7次。
在进攻端,博格巴的综合素质确实呈现出了对弗雷德的“升级”,正面效果非常明显。
图1+2+3:博格巴连场在中场提供了对抗、串联
博格巴与B费在小麦身前一起构建了较好的组织、调度,曼联确实能在比赛中打出较为流畅的思路。桑乔等攻击手频繁获得适合发挥的空间,曼联也能完成有效的冲击进攻。
但这种策略的“双刃剑”属性也很明显。
一方面,博格巴始终没有练就后腰的防守技能与选位,另一方面,失去了弗雷德这个机动点,曼联在应对冲击时,无法在高位跟防,只要对手送出有效的传递,缺乏上抢的曼联中卫就会不断暴露问题。
图4+5:曼联双高后腰问题爆发,高位缺乏限制导致防线被冲击
双高后腰的问题早就被讨论了很久,如今,这种“熟悉”的场景又回到了曼联的比赛中。
尤其是对阵圣徒一战,曼联上半场射门从4-0占优变为5-7落后,本质就是体能下滑后高位无法限制对手的传递,导致防线压力越来越大。而体能的下降,本质还是前场高位压迫的消耗、球员压迫素质与意识的缺失,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爆发。
【朗尼克的固执,让他加速进入索肖下课的“坑”?】
朗尼克近期不断强调,曼联在下半场丢掉了上半场该有的锐度,但这本质上暴露出了一个问题:他的理念与曼联如今的阵容结构并不合拍。
回想一下,导致索肖下课的原因不仅仅是他暂时无法将曼联前场的新元素融入到固有体系,并完成升级。而且,还有他的高位逼抢超出了曼联的实际:不管是球员压迫素质还是意愿,红魔的这些球员都存在一些问题。
朗尼克的“强硬”坚持,得到的效果是什么?是曼联过渡消耗带来比较好的开局,但后续就会全面混乱,然后让德赫亚与存在短板的防线球员,被“暴打”。
图6+7:曼联疯狂逼抢在效果中瑕疵很多
上图中的这两次逼抢,曼联球员的压迫力度都非常大,而且最终都形成了拖后后腰小麦的对抗成功。但仔细去看,曼联总会呈现出某“个体”位移上的不足,导致某一名球员局部需要照顾对方2人的尴尬。因此,圣徒获得转身分球直塞的场景,在上半场实质上是被曼联进攻端的占优所掩盖。
一旦过度消耗呈现出体能不足,曼联球员的跑动与协防意愿就会出现问题,然后,问题爆发。
图8:曼联本场比赛的丢球展示
曼联前场的这次高位逼抢呈现出了“协同瑕疵”,他人与B费并不在相同“频道”。再加上边后卫不前提,圣徒通过门将的斜传找到边后卫完成了破高位。在这种情况下,博格巴示意身前的拉什福德回防,因为他需要兼顾自己身后的埃尔尤努西。但拉什福德并未快速回收,导致了博格巴与达洛特在对手的传递调度下,并未形成有效干扰,让圣徒送出直塞由切-亚当斯射远角得分。
形成对比的是什么?是曼联丢失球权后,后续形成了更好的压迫,具体看下面的静态截图:
图9:边后卫达洛特前提压迫,规避上面的问题
【结语】
就个人观点来说,如果朗尼克不根据球队实际去进行战术“妥协”,或是对首发阵容进行调整,那曼联很难规避对阵伯恩利、圣徒呈现出的这种情况。即便是回归后的博格巴展现出了比较好的竞技状态,以及很好的精神属性,也不能改善。
朗尼克的这种固执带来的进一步影响,就是曼联防线在中前场压迫不足后,不断遭遇到对手的冲击。转身与运动能力缺失的马奎尔,近期又暴露出自己的短板,有他自己的问题,但也不能把一切都指向他。因为,足球是一个团队竞技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