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库尔勒市民剪制13米主题长卷祝福冬奥

库尔勒市民剪制13米主题长卷祝福冬奥

2月13日,在杨爱凤家里,杨爱凤(右)向剪纸爱好者介绍冬奥主题长卷剪纸作品。记者杜建辉 摄

天山网记者 杜建辉 通讯员 穆选选

“这个是速度滑冰,那个是花样滑冰……”2月13日,库尔勒市民杨爱凤向记者介绍自己花了一个月时间剪制的冬奥主题长卷剪纸作品。

“今年喜逢冬奥盛事,大家都通过各自的方式向北京冬奥表白,我也是深受感动和启发,用剪纸表达这份喜悦。”杨爱凤深情地说。

杨爱凤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她剪制的冬奥主题剪纸长13米,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完工。64岁的杨爱凤不仅剪纸技艺好,刺绣、毛线编织、布贴画、串珠技艺也样样在行。早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前夕,杨爱凤用了近2年时间,绣了一幅《奥运健儿在中国》作品,表达出一位艺人朴素的爱国情怀。

杨爱凤从小就跟母亲学习民间剪纸。每到农闲时节,她便陪着母亲在家织布、绣花、剪纸,看着母亲将剪下来的花贴到布上,绣成肚兜、帽子、门帘,觉得既漂亮又好玩。

参加工作后,杨爱凤闲暇之余,依然会向擅长剪纸的老艺人讨教经验,剪纸技艺越来越纯熟。单位搞活动,她都积极参加。每年春节前,她还会剪制一些窗花送给同事朋友和街坊邻居。

库尔勒市民剪制13米主题长卷祝福冬奥

2月13日,杨爱凤在创作剪纸作品。记者杜建辉 摄

2012年起,杨爱凤的身影活跃在各类剪纸公益活动和剪纸培训的现场。她为人真诚、热心,很多单位和社区经常邀请她参加活动,她还到特教学校和儿童福利院教孩子们学剪纸,希望他们走入社会能有一技之长。

虽然在库尔勒已经很有名气,但是杨爱凤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2014年,杨爱凤参加了自治区妇联组织的刺绣培训班,大开眼界,更加坚定了不断打磨剪纸技艺的决心。

在坚持剪纸艺术的同时,杨爱凤也一直致力于剪纸文化的推广与传承。2015年,杨爱凤被库尔勒市文化馆聘为汉文化传统手工艺教师,很多热爱剪纸的群众慕名而来。迄今为止共组织了20期剪纸培训,学员达2000人次,她也获得多项荣誉。

2017年,杨爱凤参加了新疆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技艺得到进一步提高。

2018年,杨爱凤还为上海大学创作了100只形态各异的小鸟剪纸,被上海大学授予“特邀非遗传承人”称号。2019年9月,杨爱凤被巴州命名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如今,杨爱凤的剪纸技艺走进了巴州各县市非遗培训班,走进了学校的非遗课堂。更让杨爱凤开心的是,女儿何银平也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何银平在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工作,她经常给各族群众教剪纸,传承了母亲的剪纸技艺。何银平还与母亲合作,为新疆师范大学剪制了25幅以《玛纳斯历史英雄人物》为主题的精美剪纸作品。

“我本身就是一位文化工作者,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带着大家一起学习剪纸,把这种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并在我们这一代发扬光大、推陈出新,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何银平自豪地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