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作者:半岛网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温/图片 张文艳,半岛全传媒首席记者(档案图片除外)

山地搜索仍在继续。

深秋,阳光明媚。尽管天气凉爽,嘉定山仍然郁郁葱葱。虽然离北陵山不远,但嘉定山因为树木高,有点"柳树黑花一村"的味道。游客见面需要转弯几个弯,爬几步。只有东广场的活动空间可容纳多人。在青岛的旧地名中,嘉定山后来得名,这座主峰海拔112米,有八座山,曾经与北陵山同在,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山"。在嘉定山园石中,有一座"大山"的记录。大山的名字在青岛人的记忆中是灰色的。在现在郁郁葱葱的嘉定山上,你经历了什么沧桑?周围的村庄和道路是如何形成的?半岛全媒体记者探索山间寻找过去,与大众、专家一起回顾过去。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这个名字来自

塔山、大山和大山

嘉定山位于住宅区的中间。

嘉定山的入口位于上饶路,红色的"卡丁山公园"五大字,将向游客介绍公园。门口的地图显示了山上凉亭和地标的大致方向。一座隐藏在楼宇中,但隐约可见于山丘之间的头顶,面积小,占地270亩,却为周边市民带来的舒适生活。

早在我认识嘉定山之前,我就听说过"大山"这个名字,它与墓地和看守所有关,给人一种沉默和尊重的感觉。但当在旧地图的档案中,寻找"山"和嘉定山的名字时,北陵山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充满了疑惑。半岛的全媒体记者曾经住在嘉定山附近,从未注意到嘉定山与大山有任何关系。直到你看到20世纪20年代的地图,你不得不承认它曾经是一座"山"。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山,就是山村。早在德国入侵青岛时,时任德国总督的海因里希·穆勒在《山东德义村镇》中就对青岛及周边村庄做了详细的调查,他这样写道:"山的意义,加上两个附属农舍群,一共200多人。"显然,山村的起源应该与'大山'有关,而真正的山却被忽视了,但地图上的记录似乎给人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事实上,早在德国入侵青岛之前,大山村的村民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近两百年。大山村东南临重庆南路,西接嘉定山,北岭山,南临双山,占地面积0.75平方公里。村子群山环绕,呈长方形,一条村街东西贯穿,一条小溪流经村屿,村子被群山水环绕,四周清澈见底。那时的山,应该是今天的嘉定山。据《顾傲志》记载:西北6公里处错灵为山,海拔110米。

在明朝时期,为了防止日本人的入侵,沿海地区受到守卫和庇护。赖州首府青岛庐山设守卫,庐山卫下和海防镇富山,兵力百余人,下辖军营4座,要塞18座。大山,在古代因为山形塔,故被称为塔山,当时这座堡垒被建立起来就叫塔山城堡。经过许多姓氏搬进来,为了祈求繁荣,后来改成大山,之后习近平叫了答案山。后来,这个词的含义的简化演变成一座山。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早期的山脉是清澈的水上表演的好地方,因此它们可以吸引村民定居下来。据《王家谱》记载:河南省淮安省大山村王氏。永乐两年,博英、博能、博俊、伯杰四兄弟从淮安府搬到了墨西哥的登轩。后人越来越少,偏僻于山海,薄军、伯杰立即迁往登州首府雷阳县布居沙湖河村。在明万历八祖文峡时期,文章从邓屿迁至大麦岛。当他们到达大山村时,他们已经从大麦岛搬到了大山村,那里是第12只祖德豹和泰德柱兄弟。因此,据记载,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有军王兄弟奉命从今天的大麦岛到这里建草棚,守山,在这个屯田寿山,直至坡田,取名王家轩。王家盖房子,在这里定居,并养育了孩子和孙子孙女。此后,孙、张、元等姓氏相继迁入,形成了以王姓为名的多户村,形成了大山村。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虽然大山村很小,但在青岛的能见度还是很大。大山有一个公共汽车站,有三个标志性的景点:一个是回族人墓地,后来被搬走了。另一家是青岛殡仪馆,不远处就是大山村东边,而在20世纪60年代初,在村东南的山坡上设立,俗称大山看守所、青岛市第三看守所,在市内被捕后未判刑前,嫌疑人大多被关押在这里......

再看嘉定山的前身,有了山的名字,渐渐地,人们习惯了把山的北边叫做北陵山,南边因为山下有一个大山村,人们自然会认为这座山叫山。后来,南昌路的建设将北灵山和大山完全划分为两座山,在地图上曾一度标有"大山"景观,它们有自己的"遗址",边界更加清晰,山的西南角(重庆南路与瑞昌路交汇处),原来有几十户小村庄, 村名:上庄。当嘉定路向北延伸至山脚下的瑞昌路时,这座山被正式命名为嘉定山。

展馆

嘉定山公园烟花

沿途按照指引,到达重庆南路,嘉定山这个入口,可以充分证明嘉定山与居民的烟火气息融为一体。

矗立在重庆南路,东西向车辆飞驰而过,作为城市中重要的主干道,承载着几代老居民的记忆。它曾经是这个名字,同样的大名:白色的小干路。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小白主干道是一条通往白沙河(又称泸亭河)干线的小村庄,是当时城市与城市郊区的主要交通连接,全长16公里。小白干路北端是烟青延庆公路的尽头路段,起初没有设置路标和门牌号,很多人不知道它的起因。有趣的是,有人把它简单地称为白色干燥路,甚至是烧酒路。20世纪60年代特殊时期,小白主干道更名为大寨路。恢复原名后,开始准备车牌,1999年小白岸路再次更名为重庆路,并分为重庆南路、重庆中央路和重庆北路三段。嘉定路南门,就在重庆南路后面。

沿着小区的台阶,是一个住宅区,拐了几弯,最后进入嘉定山公园,与正门不同,拿起公园大门的水平,没有嘉定山公园的字样,黄墙绿瓦,给了这座山林公园默默介绍。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与北陵山森林公园不同,嘉定山没有广阔的空地,为了迎接游客,你需要爬台阶,走一条小路,才能与之擦肩而过。在南广场,一个游客在唱歌,隐藏在住宅森林公园里,音乐是必不可少的。随着设备的升级,游客的歌唱水平可以与在线音乐相媲美。在四角亭子下,五六名市民围坐在石桌旁,摆放全套茶具,正在喝茶聊天。就在天气晴朗的时候,阳光透过树木照耀,斑驳而倾斜地放在茶几上,定下了时间。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走过一座小桥,爬上一座小山峰,这里是一条三翼走廊,由三个方向的走廊相连,像一只长着翅膀的鸟,降落在山顶,意在天空中翱翔。即使在走廊下面,两个市民也在锻炼,非常安静。石桌和柱子上用红笔标记,上面写着"请不要用噪音打扰人们"。站在平台上,穿过树木,城市的混凝土森林清晰可辨,相同的时刻,不同的时间隧道,这里的每一秒似乎都异常缓慢。东峰茂密的树木,亭台的红色屋顶在绿色中活泼醒目。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沿着一条宽阔的主干道,在到达东广场之前,发现了嘉定山公园公园石碑。从石上,我们知道嘉定山除了原名山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光头山"。这是因为,嘉定山曾经没有像今天这样绿树成荫,却没有草,群众习惯称之为"光头山"。

那么,光头山是如何变成今天的呢?

据信,当村民搬进来时,他们正在看着嘉定山的美丽风景,但生命需要,频繁的砍伐导致森林逐渐稀疏。1935年,青岛市工务局编制了《青岛市都市发展规划图》,将嘉定山作为花园区,种树。然而,由于战争和贫瘠,再加上"1947年,山东各地'难民'涌向青岛,为了生存,北陵山、嘉定山等山顶的树被砍倒",这座山已经成为了儿童山,"光头山"的名字仍然没有被移除。在1941年绘制的《青岛母城规划图》中,嘉定山区被规划为陵区,嘉定山南坡建了大大小小的各种不同的陵墓,因为有传教士埋在这里,所以人们称之为"鬼魂"。这使得周围的居民对这个地方更加警惕。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政府再次在山上种植树木,种植黑松,刺猬等,森林开始成形。青岛作家张润东说,20世纪60年代初,他曾在青岛的一所中学,不远处下山,多次与全校师生一起在山上种松树,抬水山浇灌树苗,参与养护被风吹歪扭扭的小树等志愿劳动。

山区变化巨大

几十年的沧桑,老找新的样子

从"光头山"到家门口的山林公园,嘉定山经历了几十年的蜕变。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最集中的是1980年代。1984年,作为青岛十大山地公园之一,嘉定山落成。1984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展馆、石桌石凳、活动场地、雕塑园林、旅游路、石阶相继建成,总投资90万元,由单位筹款和政府资助。山上种植有黑松、龙柏、雪松、火炬树、枫树、红叶梅、樱花树、桃树等树木,还有丝蓝、春、偶经、冬青、石竹等灌木。两年多后,一个美丽的山地公园正式揭幕,让周围的市民非常高兴。1986年7月6日,山下的嘉定路正式命名为嘉定山公园,并于当年11月向公众开放。

沿着山路走,浑身阴凉,即使阳光明媚,也感觉不到灼热的皮肤。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白色的墙下,红色绣球花张开着,一阵月桂花的香气扑面而来,仿佛要打破群山的寂静。一口"饮用水源"井,确认山泉的存在。八角形亭子、六角形亭子的风格是不同的,相比于八角形亭子位于东广场的热闹之中,六角形亭子位于一个有些孤独的位置,石阶、丛林一侧,若若隐若现,有点"害羞见人"。

天气不够冷,有蜜蜂飞蝴蝶。走进长廊休息片刻,透过窗户,听到一位市民在唱歌,一个动人的"小孩"雕塑,鼓声和呼气声,旁边是健身器材,为市民展示气势。他找到了一个更僻静的石阶,开始爬去寻找避风洞和雪山脊。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遮蔽塔是嘉定山的标志性建筑,塔顶在山顶,无论是在山下还是在其他山峰上都可以看到。遮蔽塔的形状不是传统的结构,而是抽象的塔雕。花岗岩,三角形,高8米,底部宽,顶部锐平,抛物线向上趋势。雕塑下方平台上方平面,占地面积80平方米,石材平台,周围有石柱护栏。周围的植物是黑松,它们自然成形,与石塔相呼应。站在站台上,可以眺望城市北部的城市风光,在空中,高层建筑似乎离这里很远......

嘉定山山坡上,有奥运标志景点,来吧,可惜这里正在装修,没有办法看到它的全貌。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2008年7月底,在北京奥运会前夕,以"中国印舞北京"为主题的大型山地奥运浮雕在嘉定山揭幕。浮雕高25米,宽18米,从6月29日开始,历时一个月,投资5000多万元,依托山的自然景观而建成,题词上刻有:"北京奥运会青岛帆船2008中国梦圈全国人民以同样的快乐庆祝, 我想记住永恒之年的铭文。雕塑与山林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四周被聚光灯包围,夜景美观,视觉效果十分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地形高,从信号山等高处的前线可以看到这幅"中国印章",是嘉定山上的一道美丽风光。

下山路相约今年已经将近70岁的王先生告诉半岛各媒体记者,闲暇时间喜欢去嘉定山,那里空气好,风景优美,适合运动,"以前光秃秃的,你现在看,这棵树的品种很多,很好,住这里也很舒服。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山脉与山脉相连

神奇的山神话洞穴

在嘉定山南麓,还有一个老四重奏著名的村庄,就是一个小村庄。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即墨县志",用四方村、海坡村、无家村等标示为"七乡村图"。据史料记载,明初以来,四方村和小村庄就有人居住。当时,几个家庭聚集在今嘉定山的南麓,称为小村庄。可以看出,小村庄不仅是四方最早的一批村庄,也是青岛市最古老的地区之一,这里还有老鬼的遗址,曾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日对抗的战场,抗日时期的村庄也走出了抗日英雄, 而且,南山附近的小村庄也因为传说,建起了一个神话洞,一时闻名遐迩。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小村庄的纪念碑记录了小村庄的起源,书中有:"明朝永乐新年(公元1403年),有赵姓人从云南迁到山东省杨玄村,又从彝族村迁到当地西萧条。在此之后,徐、黄和新搬到了东淮和中国东北。以农业为生,以捕鱼为生,定居结婚,人繁育,逐渐形成了一个小村庄,所以得名小村庄,从此可追溯至今。"

如前所述,在嘉定山南麓的山坡上,有"鬼魂"记录。至于具体位置,有几句话。

住在那里的滕先生说,村子东边有三个"鬼魂",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外国士兵、在英国大烟厂工作的英国人和相信耶稣的中国人埋葬。

第一个地点位于重庆路南侧和山东路北端西侧,埋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青岛德英联军。1897年德国入侵青岛后,在小村庄南侧的南山上建造了防御工事。1914年日德战争爆发后,日军在西山小村庄附近架设大炮,向南山开火,一些炮弹越过山丘,击中村民的家。"就在那时,我祖父的兄弟被炮弹击中,一旦他拆散了他的房子就被炸死了。幸运的是,村里的人出去逃走了,房子里空无一人。"战斗结束后,德军受了重伤,阵亡的士兵被抬下南山,火化并埋葬在山东路北端西侧的河北小村庄北岸。据村民说,墓地没有立面,墓碑整齐地排列。日本第二次入侵青岛后,他们把它建成公园,种花种树,取名为"东园",但周围的人却一直称它为"鬼"。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第二名位于山东路东北侧和重庆路南侧。这片土地被英国烟草公司买下,用来埋葬英国员工,所以这个小村庄的人也称它为"英国人"。"因为英国人不住这里,他们从小村子里雇了一个叫王源的人来守护它,好处是看着飞蛾,把一切都种给他。滕雪晨听母亲说,当年的墓主王源只能从英国人那里得到一点薪水,但那个"英国人"在农田范围内由他种植,收割的庄稼归他所有。然后,每年春天,英国人都会来清扫坟墓,并从城市为他带来一些礼物。"当时,英国人每次都开车来,那个年代本看到外国人是罕见的,车没见过!"所以每次英国人来扫墓,小村庄里的老人和年轻人都爱跑出去看看兴奋。"

早在1898年,就有德国传教士在清庆传教。位于瑞昌路以东约200米处,重庆路以北的一座大山坡是第三个鬼怪遗址,实际上是被已故的中国信徒埋葬的。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附近南山和嘉定山不远,养小村民,他们上山砍柴、挖水,谋生。南山距离嘉定山只有几百米,嘉定山曾经被村民称为凤凰山。住在附近的研究员刘进女士说,南山山边有一条大沟,水的转弯处有一块大石头,所以传说故事出现了一只凤凰,它幻想着这个风水宝田的小村庄,不忍心离开, 甚至化为石头,石头,山为身体,凤凰山将被命名。清代期间,小村庄赵的出柜了一个秀才,赵秀才希望自己能拿到称号,把"凤凰山"改成了"红顶山",为了保佑他能正式运送横通,穿上红顶。然而,这两个传奇的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只有神话留在南山公园。

还记得青岛到处都是红色的神话洞穴吗?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神话洞位于鞍山二路41号,位于南山公园地下,最多可容纳2000人。神话洞穴于1991年10月完工并向公众开放。当时,人们称"一山(玉山)、一海(大海的前线)、一洞(神话洞),所以神话洞穴在建成之初就是青岛的一张名片。神话洞穴的入口是一个重达十几吨的青铜浮雕,地下游览路线的总长度近公里,建筑的规模巨大,自开放以来一直受到游客的广泛赞誉。该洞由盘古开田、古代神话、天界、水下仙境、刑罚之恶、神话剧、聊天斋故事7个组成,80多个群体广泛传播民间神话。场景由雕塑、绘画、舞台艺术和声学光电、机械传动等组成,寓教于乐、知乎风趣。神话洞穴在前三年最受欢迎的时候,总收入超过1200万元,平均日票收入可以达到1万元,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非常可观的。然而,从那时起,由于缺乏进一步的剥削,游客越来越少。自1995年以来,神话洞穴的游客人数从开始时的几千人下降到每天不到一百人,从那以后几乎没有人参观过。2009年11月,神话般的窑洞楼被拆除,盘古浮雕的大门被搬到了南山公园,也给一代人留下了一些回忆......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走出嘉定山公园,进到住宅区,正好赶上重庆路的小学,熙熙攘攘。在人群中回望嘉定山,再次感受到山林公园与市民之间的亲近与和谐,这应该是政府建设汕头公园的良好意图。

青山旧事|藏在居民楼中的嘉定山 原名竟是大名鼎鼎的大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