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 | 小时代
文 | miki粥
这真是一届让我们大开眼界的冬奥会。
不只是冰雪项目飞来飞去,惊心动魄,参加这些项目的小孩十几岁,也完全颠覆了中年爹妈对职业运动员的理解…
从苏翊鸣到谷爱凌,这些冬奥赛场横空出世的小网红,都长着一张不被欺负的脸。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家庭条件优越,玩耍一样的练项目,充分享受着运动的快乐。
尤其是苏翊鸣,从决定做职业运动员到参加奥运,也不过才2年。看他的比赛,就好像皑皑白雪中漫步,兴致来了随便翻滚几下,然后就拿牌了?
01
陈巍的赢
玩也能得奥运冠军?这超出了很多人的理解。运动员不应该都是经过枯燥的练习,吃下非常人能吃的苦,最后一身伤病,艰辛地拿到奥运资格的吗?
在不少家长的眼里,花滑冠军陈巍的故事才符合他们的想象:
小时候跟着父母看了一场花滑比赛,从此爱上了这项运动;为了学滑冰,妈妈每次熬苦地往返8小时,送他去拜师;经过数十年如一日艰苦训练,终于把自己鸡成了冰上顶尖选手…
小孩喜欢一件事都是很随意的,最后能成靠得都是自己有一个伟大的妈妈,能长期不懈地助攻。
成功那么难,不努力怎么可以?你不能快乐地玩着玩着,就走上了别人达不到的顶峰。人生就是要争要抢,像歌里说的爱拼才会赢,不是吗?
朋友看花滑,说看到陈巍标准到无可挑剔的技术动作一直拿分,忍不住感慨他死磕难度的学霸体质:
看他滑冰就像在亚裔妈妈鸡娃刷题,还专挑最难的题刷,最后凭知识点过硬,拿到全场高分。
图片来源:纽约华人资讯网
陈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但赢了大家也就鼓个掌,赞叹这小孩厉害,22岁就成了花滑跳圈的卷王之王;
羽生结弦4A摔了牌都拿不到一块,全网发文纷纷纪念,好像大家对花滑的爱,随着樱花的凋落也失去了一样…
因为班上的学霸是用来敬仰的,而忧郁的小王子才是用来心疼的。目标败给过程,输赢对这一代小孩来说,还真没有那么重要。
02
苏翊鸣的输
苏翊鸣拿了预赛第一名,媒体夸他一鸣惊人,结果最后只得了银牌就开心成那样,不应该流下遗憾的泪吗?不然至少跟金牌保持距离,这以后就是竞争对手,要界限分明。
他没有,像个小屁孩一样兴高采烈,乐呵呵地去找金牌铜牌大合影。
后来大家发现金牌选手抓板失败,分数大有争议,国外媒体都来打抱不平,说打分不公平,抢走了苏翊鸣的冠军。
网上群情激奋,觉得为什么不去找裁判理论?为了拿第一,就该去争个你死我活。还纷纷翻起了旧账,去年苏翊鸣比赛就遇到了裁判判分不公,搞得17岁的小孩要出来安抚一群成年人,已经很开心,请大家关注以后的比赛。
在一个小孩心里都过去了,一群大人却迟迟不肯放下。放不下输赢,就比不好下一场比赛。
对一个17岁的小孩来说,未来还有很多场比赛,总会赢回来。不像拿到金牌的加拿大选手,第二跳得了全场最高分,第三跳直接选择划水…众目睽睽下露出一副颓败的样子。
一个人,心老了才会计较和算计,小孩只在乎当下快不快乐。
图片来源:新华社
03
英如镝不想赢
英如镝是真的喜欢打冰球。
原来看英达为了送儿子学冰球被当成洗黑钱惹上官司,还觉得是这个当爹的鸡娃冰球够拼的,明明搞艺术得天独厚的人非要去搞体育,肯定是爹妈一厢情愿。
结果英如镝成了国家队的冰球运动员,冬奥会出赛,成了冰球队非归化的本土球员,大出风头。
头条都是他的报道。在一篇采访里,他说自己在赛场上没想过赢,想的只有是怎么把每个细节处理好。如果总想这赢,很多细节就忽略了…
他大概真的会成为优秀的冰球运动员,不管吃瓜群众喜欢不喜欢英达。因为他追求的不是单纯的目标,而是不断超越。
赢很重要。比赛不想赢的只配打酱油,但太想赢也很难赢,除非你有一骑绝尘的实力。
这哪有这么容易?顶尖选手的差距都不过是毫厘之间,当不成兵乒球场上的邓亚萍,或速滑冰道上的王濛,只会搞得自己心态失衡。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04
朱易不想输
真没想到,朱易靠失败火遍全网,还差点把科学界的良心饶毅拉下水。
我不太信朱易没技术。因为冬奥选手代表国家出战,怎么可能为了送人情搞暗箱操作的选拔?选中的,必定是状态大好、水平顶尖。
但朱易确实连滚带爬摔完了比赛,完全没有看出什么顶尖水平。
于是被质疑网暴,连她老爸是科学家都要被拿出来说事儿,逼的饶老师跳出来,用自己女儿中学校队打排球也考上了好大学,力证体育对藤校的影响力没有大。
饶老师的女儿怎么读的大学姑且不论,朱易的败是真败在了众目睽睽之下。如果技术过关,那她只能是败给了自己的心态。
她没有饶老师那种打网络口水战舌战群儒的丰富经验,自然也没有一颗扛住事儿的大心脏。入选冬奥名单之后就一直被网络攻击,终于等到上场,心里一边恐惧一边赌气,想一定要赢就可以证明自己。
结果,动作忘了,只剩下摔了。然后更猛烈地被骂。
好多人给她打抱不平。朋友转给我一篇文章《没拿金牌的朱易,被网暴也没人关心》问怎么看 。我觉得,不被关注挺好的,这小孩心理素质实在是个普通人,根本担不起王冠之重。
谷爱凌在发布会上被英国记者挑衅,问她怎么看自己在美国被网暴。她能说出我就是我,你不懂我是你的问题,不是我不够好。
朱易就做不到。就算她的爸爸是科学家,还有著名的Uncle饶替她撑腰,她也直不起腰。因为她想赢的欲望,是出于对怯懦的抵抗,而不是天生的骄傲。
一个被爹妈精心栽培出来的优等生,为了达标努力,一路看别人的脸色。虽然精通十八般武艺从小优秀,但心养的脆。
这样的朱易,输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有勇气重返赛场?
冬奥一场大戏,让我们看尽了不一样的00后。不论输赢,这一代的小孩已经是各有各的担当。
输了会撒泼打滚的,大概只剩下从韩国来的巨婴们了。
大道速滑,一人一条道儿,明明白白地失败,韩国选手非要摩擦一下领奖台,表示对比赛的不满,这是什么脑回路?就擦领奖台的动作,都要抄别人的作业…
做成这样,真让人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