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能只拿传统文化做唬人的外衣(二)

网络小说的作者整体水平有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更是有限,作品中出现些许纰漏也可理解。何况,不少作者为了生活费整日码字,根本无暇他顾,再怎么指责,估计也没有心思去学习传统文化。

影视创作,应该是相对严谨的,特别是现在,不少古装剧都会邀请专业人士给予指导。不过专业人士也不过指导一下台词、道具、服装等,剧情方面,专家实在插不上嘴。这也就导致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神话剧变成了穿着汉式服装的西方魔幻剧,大多数宫廷剧都变成了穿着古装的职场剧,而任何题材的古装剧,大多都有一个都市言情剧的内核。故事与时代背景的脱节使不少观众看得云里雾里,实在不知道自己究竟置身何处。时到今日,谈起历史剧,能够让大家心服口服的,两只手几乎就能数过来。

不能只拿传统文化做唬人的外衣(二)

抛开这些与传统元素毫不相干的剧情,大量以传统元素为题材的影视剧就空剩下不怎么华丽的服装了,像极了一些所谓的国风音乐。中国风的音乐发展也有不少的年头了,从最初的无人关注到现在的火遍网络,发生变化的不仅是中国风音乐的地位,还有相关从业者的心态。早期的中国风音乐还在摸索阶段,创作者小心翼翼地将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与现代音乐结合起来,寻求现代与古典之间的平衡,小心地维护其中的中国味道。然而当中国风音乐逐渐被人们接受时,有人为了突出其中的传统元素,或是为了强调所谓真正的中国风这样的概念,开始将各种民族乐器或者诗文名句盲目地塞进作品中,如此一番乱炖,做出的却是一份让听众无从评价的作品。

到今天,中国风的概念早已模糊不清,同样模糊不清的还有不少中国风爱好者的审美。一首歌中,只要有一点传统元素的存在,就会被当作中国风的歌曲看待,受到不少人的热捧,而从来没有人关心过这些元素与传统文化究竟有何关系。所谓中国风的歌词,大多都成了传统诗词意象如杨柳、明月等的堆砌,成了诗词名句的大串唱。不用管这些词句堆叠起来是否有意义,不用管歌曲的曲调与这些词句的意境如何不搭配,不用管这些歌曲是否真的好听,只要推出去,就自然会有人追捧。

不能只拿传统文化做唬人的外衣(二)

中国风音乐正像近几年复苏的传统文化一样,颇有点不古不今、不东不西的感觉。中国社会与传统文化分离的时间太久了,以至于当我们有机会再度接触传统文化时,大多数人都感到手足无措。慌乱之中抓到手中的,却大都是些边边角角,不成系统。读者、观众如此,创作者也不例外。被创作者呈上来的作品无一不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然而当观众将这些作品看个明白时,却发现它们不过是空有一个壳子,不过是披了层传统元素制成的外衣罢了。

从短期效果看,用一件华丽的传统元素拼成的外衣,确实能够吸引来不少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观众或读者。但是当这些人发现,在这外衣下裹着的,依旧是他们厌倦了的题材与思想时,他们还会被这种模式蒙骗几次?何况有些创作者,甚至对传统文化连最起码的尊重都不存在,只是蹭个热度。这种行为若一直持续下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早晚要被耗尽。更为严重的是,由这些作品塑造出的扭曲的传统文化形象极易被青少年所接受,当青少年带着错误的认知去解读传统经典时,那些真正的智慧,可能再也没有人能够领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