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能隻拿傳統文化做唬人的外衣(二)

網絡小說的作者整體水準有限,對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認識更是有限,作品中出現些許纰漏也可了解。何況,不少作者為了生活費整日碼字,根本無暇他顧,再怎麼指責,估計也沒有心思去學習傳統文化。

影視創作,應該是相對嚴謹的,特别是現在,不少古裝劇都會邀請專業人士給予指導。不過專業人士也不過指導一下台詞、道具、服裝等,劇情方面,專家實在插不上嘴。這也就導緻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不少神話劇變成了穿着漢式服裝的西方魔幻劇,大多數宮廷劇都變成了穿着古裝的職場劇,而任何題材的古裝劇,大多都有一個都市言情劇的核心。故事與時代背景的脫節使不少觀衆看得雲裡霧裡,實在不知道自己究竟置身何處。時到今日,談起曆史劇,能夠讓大家心服口服的,兩隻手幾乎就能數過來。

不能隻拿傳統文化做唬人的外衣(二)

抛開這些與傳統元素毫不相幹的劇情,大量以傳統元素為題材的影視劇就空剩下不怎麼華麗的服裝了,像極了一些所謂的國風音樂。中國風的音樂發展也有不少的年頭了,從最初的無人關注到現在的火遍網絡,發生變化的不僅是中國風音樂的地位,還有相關從業者的心态。早期的中國風音樂還在摸索階段,創作者小心翼翼地将傳統文化的諸多元素與現代音樂結合起來,尋求現代與古典之間的平衡,小心地維護其中的中國味道。然而當中國風音樂逐漸被人們接受時,有人為了突出其中的傳統元素,或是為了強調所謂真正的中國風這樣的概念,開始将各種民族樂器或者詩文名句盲目地塞進作品中,如此一番亂炖,做出的卻是一份讓聽衆無從評價的作品。

到今天,中國風的概念早已模糊不清,同樣模糊不清的還有不少中國風愛好者的審美。一首歌中,隻要有一點傳統元素的存在,就會被當作中國風的歌曲看待,受到不少人的熱捧,而從來沒有人關心過這些元素與傳統文化究竟有何關系。所謂中國風的歌詞,大多都成了傳統詩詞意象如楊柳、明月等的堆砌,成了詩詞名句的大串唱。不用管這些詞句堆疊起來是否有意義,不用管歌曲的曲調與這些詞句的意境如何不搭配,不用管這些歌曲是否真的好聽,隻要推出去,就自然會有人追捧。

不能隻拿傳統文化做唬人的外衣(二)

中國風音樂正像近幾年複蘇的傳統文化一樣,頗有點不古不今、不東不西的感覺。中國社會與傳統文化分離的時間太久了,以至于當我們有機會再度接觸傳統文化時,大多數人都感到手足無措。慌亂之中抓到手中的,卻大都是些邊邊角角,不成系統。讀者、觀衆如此,創作者也不例外。被創作者呈上來的作品無一不打着傳統文化的旗号,然而當觀衆将這些作品看個明白時,卻發現它們不過是空有一個殼子,不過是披了層傳統元素制成的外衣罷了。

從短期效果看,用一件華麗的傳統元素拼成的外衣,确實能夠吸引來不少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觀衆或讀者。但是當這些人發現,在這外衣下裹着的,依舊是他們厭倦了的題材與思想時,他們還會被這種模式蒙騙幾次?何況有些創作者,甚至對傳統文化連最起碼的尊重都不存在,隻是蹭個熱度。這種行為若一直持續下去,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情早晚要被耗盡。更為嚴重的是,由這些作品塑造出的扭曲的傳統文化形象極易被青少年所接受,當青少年帶着錯誤的認知去解讀傳統經典時,那些真正的智慧,可能再也沒有人能夠領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