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浅读《到灯塔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灯塔

浅读《到灯塔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灯塔

浅读《到灯塔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灯塔

《到灯塔去》故事情节很简单,讲述了主人公拉姆齐夫人全家和朋友们,到海滨别墅去度暑假,小儿子詹姆斯想要去看海上的灯塔,但因为天气原因,这件事就被搁置了。

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拉姆齐夫人去世了,这家人陷入创伤不能自拔。后来拉姆齐先生承担起一家之主的责任,带着儿子完成了去看灯塔的愿望,他自己也走出了内心的阴霾,完成了自己的救赎。

文中的灯塔是一座建筑,但它同时也是每个人心中的信念,是心中的精神支柱。

正如文中所说:

“站在人生的边缘上,看到远处有一座灯塔,要抵达这个灯塔目标,只能一步一步地实现。”

当你伸出手,迈出一步的时候,你才能看出下一步在哪里。自我实现,或者说追寻自己的使命,并不是说你有一天会到达某一个目的地,而是说你迈出的每一步。

浅读《到灯塔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灯塔

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常想一二,总有一盏灯塔照亮过你。

在你的人生低谷期,总是有几个人或者几句话安慰你,事后再回头看过去,你会发现那其实只是人生的一个小坎。

因为它们,你的生活发生了一些正向的变化;也因为它们,你遇见了更好的自己。这样的人或者这样的力量,都可以称作你的灯塔。

㈠母亲是孩子的灯塔(点燃孩子对生活的热情)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学》一书中说的:

“孩子道德发展的源泉在于母亲的智慧、情感和内心的激情,能在自己的道德发展中变得如何,取决于有什么样的母亲。”

正如文中的拉姆齐夫人,她温柔,热情开朗,用她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詹姆斯积极向上,心中满怀热爱,对一切事物充满热望和期待。

拉姆齐夫人答应带詹姆斯去看灯塔,既满足了小孩的好奇心,又让他明白有了梦想一定要去实现,在他的心中置入了一种生活,对一切事物满怀热爱的“灯塔”。

身为父母,我们何尝不是孩子心目中的“灯塔”呢?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什么样的父母,自然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这两天被霸屏的冬奥会冠军谷爱凌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谷爱凌的母亲和外婆,都是有文化有主见又有强韧自我的人。

她们自幼就教育谷爱凌:

“你很棒,你做得很好,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这种“我很好”的认知,不断内化到谷爱凌的心里,让她敢想敢做,不断努力,在学业和滑雪上取得骄人成绩,考上斯坦福大学,又拿到了奥运金牌。

这种“努力+奖赏” 的荣誉感,何尝不是她心中的“灯塔”呢?

浅读《到灯塔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灯塔

㈡妻子是丈夫心目中的“灯塔”

作家舒婷在《致橡树》中写道: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句话也适用于夫妻关系的经营。

拉姆齐夫人就是这样一位充满智慧的妻子。她引导着自己的夫妻关系,让自己的家庭更加安稳平和。

她的先生拉姆齐心眼小、自私、虚伪,脾气还特别臭,从来不干家务活,不懂丁点的人情事故,和别人打交道的方式就是直来直去,专门泼“冷水”,没有人喜欢他,包括他的儿子詹姆斯。

按理说,这样两种不同性格的人凑在一起,日子简直没法过。

但是,拉姆齐夫人却懂得包容他的缺点,顺着他的性子,照样把日子过成一首诗。

一方面,她会看清形势,巧妙地不与丈夫发生正面冲突;另一方面,在拉姆齐先生情绪低落时,她会帮助丈夫的心情由阴转晴,迅速恢复元气。

比如,当丈夫心情烦燥发脾气的时候,拉姆齐夫人就会避开他,给他一个冷静的空间,让他消消气,通常这个法子很管用。

再比如,当感觉到丈夫情绪低落时,知道他此时需要外界的肯定和支持,也需要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拉姆齐夫人就会把家里装扮一番,并告诉丈夫:“你看生活多美好,还有我和孩子陪在你身边,我们都是你的力量。还有什么可以击垮你呢?”

都说爱是世界上最好的良药,拉姆齐夫人用她的爱让家人紧紧团结在一起。

还有人说婚姻像舞蹈:

“婚姻就像跳探戈,你进我退,方能跳完舞蹈;你进我也进,就会把对方逼到动弹不得;你退我也退,这关系就彻底淡漠了。”

不得不说,拉姆齐夫人带着拉姆齐先生跳了一场很棒的婚姻舞蹈。

浅读《到灯塔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灯塔

二,世事难料,照耀你的灯不经意间会熄灭,接纳是最好的温柔

大家忽略了寒来暑往,秋去冬来,不变的只有大自然的四季流转。对于人世,世事无常才是常态。

往往你最坚信不已,最觉得稀松平常的事情,可能就会在时间的缝隙里来了个大反转,打得你脑子一阵眩晕。

就像席慕蓉在《小红门》里说的一样:

“你以为,日子既然是一天天这样过来的,当然也应该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今天和明天应该不会有什么不同,但是就会有那么一次,在你一放手、一转身的那一刹那,有的事情就完全改变了。太阳落下去,在它重新升起之前,有些人就会从此和你永别了。”

虽然,你心中的灯会熄灭,但生活再怎么不尽人情,但还得继续生活下去。

正如黑暗不会是铁板一块,它会有一些裂缝的。再黑暗的深渊里,也会有一些开口,可以透过足够的光亮来。只要打开自己的心囗,让光照进来,伤彻骨的胸膛也能够慢慢愈合。

世事无常,杨绛先生曾说过: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是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己经走到了尽头。”

杨绛先生在88岁高龄的时候,经历了深爱的丈夫钱钟书先生的离世,在丈夫去世的前一年,她们唯一的女儿也病逝。

接连承受丧子和丧偶的杨绛,我们无法体会她的内心是多么的悲痛。

在钱钟书先生离世的第4年,杨绛已经92岁高龄,她提笔写下了回忆录《我们仨》,记录了特殊时代下,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相依为命,坎坷点滴。

她在书中这样写到:

“如果你很喜欢一个人,那么请保持朋友的距离。这样一辈子都不会失去。”

的确,有些人,一错过,就是昔人;有些事,再美好,皆成往事。

时光把过去浓缩成记忆,你可以回首,但无法回转。

一切遇到的、诀别的、拥有的、失去的,都无可更改。唯一不变的是你要去面对一个个人生起伏,无论好坏,敢于接纳。

生活坏到一定程度就会好起来,因为它无法更坏,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

真正活得开的人生,是即使被岁月染尽沧桑,依旧竭尽全力,改变生活。

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才是正解。

浅读《到灯塔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灯塔

三,人生浮沉,跟随内心上下求索,我们终究会抵达自己的灯塔

无论是谁,我们都曾经或者正在经历各自的人生至暗时刻,那是一条漫长、黝黑、阴冷、令人绝望的隧道。

区别在于,有人利用好了这段路程,锻炼了自己的筋骨,走过隧道早就脱胎换骨,破茧成蝶;而另一部分人,在这段难走的路程里,只会期期艾艾,怨声载道,最终被自己带偏节奏,郁郁而终。

我们都有自己的人生低谷期。在这个时刻,你又是怎样选择和面对的?经历过低潮期,你身上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生活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爱与被爱都需要付出真心和真情。在你来我往的碰撞中,日子才能过出滋味。

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清醒地活着,努力地活着。

生活留给你一地鸡毛,厉害的人,总能把一地鸡毛编起漂亮的鸡毛掸子。

正如生活给你一个酸柠檬,你可以把它榨成一杯柠檬汁一样,只要你不放弃自己,生活更不会放弃你,你会遇见更好的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灯塔。

浅读《到灯塔去》: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灯塔

结语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演讲一直被世人津津乐道:

大家要有信念,要去寻找生活的目标和意义,在追寻的过程中,你就是在寻找自己,塑造自己,这会让你发自内心地安然自得。

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这个东西,那你要继续去找,不要停下来。当你找到的时候就会知道,就像任何一种真诚的关系,随着岁月的流失,它只会越来越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