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天眼看冬奥|做好历史文化保护 焕发北京新魅力

天眼看冬奥|做好历史文化保护 焕发北京新魅力

2月13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召开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专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旅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市石景山区、北京市延庆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

天眼看冬奥|做好历史文化保护 焕发北京新魅力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2022北京新闻中心)

在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北京市聚焦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统筹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让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焕发了新的魅力,特别是冬奥会的举办,北京向世界打开了感知中国文化的新窗口。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全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7处,不可移动文物3840处,登录国有可移动文物501万件(套)。进入“十四五”时期,首都文物事业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人民群众对文物赋彩美好生活充满殷切期待,北京将全面推进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更好地统筹文物保护传承利用,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

近年来,北京市高标准推进了《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成功举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边会,持续扩大中轴线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且联合市发改委、市教委等34家部门(单位),积极开展《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北京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的若干意见》等规划、文件编制工作。重点打造了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启动了全市革命文物资源底数和保护状况专项调查,正式发布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和第一批革命纪念馆名单。考古工作和大遗址保护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首届北京公众考古季,打造北京公众考古季品牌。

此外,北京有着3千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丰厚的历史传统积淀了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提升社会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水平,北京市积极鼓励社会参与,发挥首都高校的学术资源优势,委托清华大学、中央美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院校,帮助培训全国和京津冀非遗传承人1140人。

为推动非遗保护与旅游双向赋能,北京市还组织旅游企业、旅游院校共同设计“北京中轴线非遗之旅”,支持老字号培育非遗“北京礼物”品牌,鼓励北京珐琅厂、老舍茶馆等企业建设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为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生活,联合中国银行、中央美院设计推出全国首套北京非遗主题系列银行卡,其中由京剧砌末虎头盾为原型的银行卡,在虎年受到年轻人热烈追捧,充分展示了社会参与的能量和传统文化的永久魅力。

据悉,北京鼓励和支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景区等活动,举办大运河沿线8省市“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京津冀非遗联展”“北京非遗致敬百年”北京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题宣传展示活动,抓住冬奥会契机推广北京非遗体验,推出冬奥会和长城主题的非遗旅游线路,为市民提供畅享冬奥和冬季休闲游的应季选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叶梅

编辑 胡岚

编审 王璐瑶 施昱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