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乡村教师的寒假日记|黄晓琳:我带着爱和希望走进了包保学生家

作者:齐鲁壹点
编者按:“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绝大多数小规模乡村学校的真实写照。过去的2021年里,记者从沂南走到郓城,再从沾化奔赴沂源蹲点,见证了很多有情怀的教育者扎根农村,他们正努力用微光弥补差距,帮助农村孩子更好的成长。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是春节团聚的理想状态。而在山东多地的小规模乡村学校,数不尽的乡村校长和老师正奔波在通往半山腰、偏远农村的学生家里,他们想利用宝贵的寒假时间,走到孩子家里,走进孩子心里。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将陆续推出“乡村校长/教师的寒假日记”,聚焦乡村教师家访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农村孩子点亮梦想,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以下是沂南县砖埠镇中心小学教师黄晓琳的寒假日记:

2022年2月11日 星期五 阴

我叫黄晓琳,是沂南县砖埠镇中心小学的一名班主任。从教十年,不忘教育初心,我始终记得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走进学生的家庭,才能走近孩子的心灵,爱每一个学生,不要轻言放弃,即使他身上长满了缺点,可只要有爱的雨露,就有那花开满枝头的春天。”所以在新学期即将开学之际,我冒着寒风,带着爱,带着希望,带着知识走进了我的包保学生家!在去他家的路上,望着车窗外的山野,不禁让我想起刚刚认识他的时候……

乡村教师的寒假日记|黄晓琳:我带着爱和希望走进了包保学生家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凛冽的寒风让想外出的老师和学生都止住了脚步。室外寒风刺骨,室内同事们却忙得热火朝天——每年一度的贫困生补助上报开始了。在我排查学生名单的时候突然发现,他竟然是建档立卡的同学,印象中他是一个特别内向但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在平时和别人的交流中,他总是唯唯诺诺,目光从来不敢直视别人,所以这让我对他的家庭情况产生了好奇,通过向以前老师了解以及家访调查,我了解到了他的家庭情况:他是单亲家庭,在他五岁的时候,他的妈妈因病去世,此后的生活中便没有了母爱的关怀,家里还有一个上大学的姐姐,平时就和父亲在家......

了解到这些,我的心中不禁心疼起这个腼腆木讷的小男孩。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总是对他额外关心一点,所以当“包保政策”传达到我们的时候,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他,我想帮助他,我想让他感受到更多人的关爱,我想让他变得阳光开朗……

经过我们一年多的努力,他的成绩名列前茅,在学校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在家里和亲朋交流仍然害羞但不再唯唯诺诺。我查看了他的寒假作业,完成的非常认真,而且镇里也根据他的家庭情况为他打造了一间读书小屋,这为他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孩子爸爸告诉我,他最喜欢的就是在书屋里读书,一个寒假,他读完了四大名著中的两本,这也让我倍感欣慰。

离别之际,他跑到我的车边,敲了敲车窗说:“老师,您路上注意安全!”虽是简短的一句关怀,却让我在这个寒冷的冬晨感到无比的温暖,温暖我的不是这句关怀的话,而是他的主动表达。

每个孩子都是落入凡间的天使,他们值得我们用心去呵护…希望在新的学期他的成绩能乘风破浪,也希望他能更外向开朗大方一点,让自己更出色!

冬日渐远,春意渐浓,未来我们一起努力,未来一切可期!

乡村教师的寒假日记|黄晓琳:我带着爱和希望走进了包保学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