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谷爱凌家教里藏着4个中国家庭的稀缺品 跟学历财力关联不大

这段时间,相信大家都被谷爱凌圈粉了,这位在冬运会上崭露头角的18岁混血女孩代表中国队,凭借超高难度夺得了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首枚金牌!这也是中国首次获得该项目金牌。此外去年她还以超过99.8%考生成绩被斯坦福录取,妥妥的学霸,但最吸引我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她活力、自信、自由、舒展的生命状态,一个字形容,就是“飒”。

谷爱凌家教里藏着4个中国家庭的稀缺品 跟学历财力关联不大

很多家长都很好奇,谷爱凌这样的女孩,家里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很多人觉得谷爱凌的家教我们普通人复制不了,毕竟全家学霸,论学识、财力、资源都远超普通家庭好几个维度,没有借鉴的意义,本来我一开始也这么想,但当我看了她的相关资料后,发现还真不是这样。

谷妈妈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可圈可点的智慧,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借鉴的,如果只因为她的家世背景就觉得高不可攀,就太可惜了。

那么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谷爱凌的家庭教育里,有哪些值得我们普通父母借鉴的,我总结出了很多,但其中有四点,我认为是我们中国家庭里普遍缺失的。文章有点长,但相信大家都会有所受益。

谷爱凌家教里藏着4个中国家庭的稀缺品 跟学历财力关联不大

01.

重视孩子的热爱

在谷爱凌的众多采访中,你会发现她强调最多的就是热爱。可以说,这种热爱的力量对她来说是一切努力的根基。

在纪录片《我的时代和我》中,谷爱凌介绍了自由式滑雪的魅力:“自由式滑雪可以发明自己的动作,有自己的范儿。”

从11岁到15岁,她每个冬季周末最期待的时光就是下午两点后,可以在训练场上跳来跳去、在空中翻转。她觉得在那几秒中,真的像鸟一样自由。

当谷爱凌描述自己对滑雪的那种热爱时,她整个人都是发光的,而我们都被她深深感染,这是多么美好的感觉啊!

谷爱凌家教里藏着4个中国家庭的稀缺品 跟学历财力关联不大

热爱让她对过程的享受,远大于对结果的关注,因为很快乐,努力就成了相对轻松的事,没有那么多痛苦的挣扎、沉重的背负。

她说:“努力不是要想为了比赛去训练,而更是因为我喜欢滑雪,我想要学习新动作,变成一个更好的滑雪运动员。”

因为热爱,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回到初心,从中得到力量。

2019年1月,谷爱凌第三次参加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在意大利站,她在比赛的前两轮摔倒了,在最后一轮开始前,她深深吸了口气,很认真地思考了她为什么还在从事这项运动,到底爱它的什么,当她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后,迎来了比赛的转折点,稳稳落地,拿到了她人生中首个世界杯冠军。

她说:“从这场比赛中,我学到了很多。我做滑雪是因为我自己喜欢滑雪,所以如果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没有想到放弃。”

在谷爱凌身上,我们看到热爱能够生发出强大的自驱力和抗挫力。

反观我们自己,在我们绝大部分人的成长过程中,热爱是很少被提及的,所以在下一代的教育中,也很难把热爱当成一个重要的事。

热爱、兴趣是一种内心感受,而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兴趣班的时候,往往最忽略的就是孩子的内心感受,为了加分、为了锻炼意志力、为了看起来很美、为了完成我们自己的梦想……,就是没问过孩子到底爱不爱、有多爱,因为没照顾到内心感受,就算有的孩子一开始是感兴趣的,也会在培养的过程中,逐渐磨灭热爱的小火苗,当孩子丧失了兴趣,坚持就成了一种压抑。多少孩子都是考完钢琴十级后再也不碰钢琴了,就是对长期压抑的一种宣泄。

而因为生活中缺失热情,也会让孩子们长大后,觉得生活越来越没意思,没有目标,很丧,甚至麻木,成为“空心人”。在面临困境、压力的时候,找不到其它的支点,更容易钻进牛角尖。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像谷爱凌一样呈现出那么蓬勃向上的生命状态,我们应该重视起孩子的内心真实感受,鼓励他们寻找内心所爱,保护好他们的热爱,引导他们找到生活中、学习中的乐趣。

而最高明的做法,应该是用我们本身的热爱去感染孩子,就像谷妈妈那样,她自己本身就喜欢滑雪,还担任着滑雪教练,从谷爱凌3个月起,她每次去滑雪都顺便把谷爱凌带上,最初是把她放到一个餐厅里,由奶奶陪着,3岁以后,就把她送到那里的滑雪学校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学。可以说,谷妈妈并没有刻意培养女儿滑雪,但在耳濡目染之下,谷爱凌对这项运动有了概念。后来慢慢尝试,也逐渐爱上了滑雪。

谷爱凌家教里藏着4个中国家庭的稀缺品 跟学历财力关联不大

言传不如身教,当孩子看到妈妈专注地投入到自己的爱好中的时候,就会感受到一种氛围,生活是闪闪发光的,她也会去寻找自己的热爱,并且像妈妈一样投入进去。

所以想让孩子热爱,不妨我们自己先热爱起来,而且最好能更纯粹一些,关注事情本身和过程中带来的快乐。

谷爱凌家教里藏着4个中国家庭的稀缺品 跟学历财力关联不大

02.

活好自己,享受亲子关系

养一个孩子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时间、经历、物力都需要极大的投入,更何况谷妈妈是个单亲妈妈,更要兼顾自己的事业。但谷妈妈并没有那么多的负累感,她并没有因为当了妈妈就牺牲了自己的生活,从她生下谷爱凌3个月后就重返滑雪场这一点就能充分证明了。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人反驳,这也太不接地气了!我们普通妈妈别说爱好了,连养家糊口的工作都要牺牲掉,工作和养娃难以平衡是几乎所有中国妈妈的痛点,多少职场妈妈辛苦上了一天班后回家还要陪着孩子做游戏、学习……,多少全职妈妈都要24小时全天候地陷入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及家庭的柴米油盐里,多少妈妈生娃前每天都是光鲜亮丽地为自己而活,而生娃后基本就再也顾不上自己了,购物车里不是娃的物品就是家庭所需。妈妈们想活成谷妈妈那样,但现实条件不允许啊!

但是我认为谷妈妈其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就是我们当妈妈的人,不要放弃自我,我们首先要先活好自己,好好爱自己,才有能量更好地爱别人。

如果我们总是自我牺牲,把自己掏空去爱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把这种沉重感、匮乏感带给孩子。我们之前有个学员,她儿子刚上小学三年级就肝气不舒,我们跟这个妈妈深聊了才知道,她就是一个自我牺牲型的妈妈,经常跟孩子念到:“为了你我错过了多少好的工作机会……咱家没存款,也是为了给你各种班,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我和你爸的希望。”她本来是想给孩子励志的,但经常听这样的话,孩子心里就像背着一个大包袱一样,能活得轻松吗?有些妈妈虽然嘴上不说,但孩子能感受得到。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追求、渴望,当妈妈牺牲了自己,就很容易把自己的渴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面对孩子的时候,容易失去了平常心。有的是过度关注孩子,不给孩子留有成长的空间,有的是强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有的是无视孩子的生长规律过度鸡娃。在这样的妈妈身边,孩子怎么可能做自己、活出自己?

所以妈妈们千万不要靠自我的牺牲来成就孩子的未来,我们要先把自己活成一朵盛开的花,有理想有追求,有要做的事情,有丰富的生活,我们自己内心有了足够的能量,自然就能流淌到孩子身上,养育孩子就不再是一种负累,而更是一种享受,我想这也是谷妈妈的状态——享受亲子关系,她在采访中说:“我说你长大不用感谢我,你一点都不欠我的,我谢谢你就行。”

谷爱凌家教里藏着4个中国家庭的稀缺品 跟学历财力关联不大

听听这句话,如果我们是谷爱凌,心里是不是感觉亮堂堂的?所以谷爱凌那么轻松愉快、热情饱满,因为她的心里没负累,少了内耗,自然就会有饱满的生命能量。

而活好自己并不是特别难的事,可能孩子在三岁前,我们的确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但随着孩子长大,我们就要慢慢放手了,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在工作中提升某一项技能,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在社区里做一些事,定期跟自己的朋友聚会,看一些好书,开展自己的一项小副业,或者有些妈妈真的很喜欢照顾家庭,也可以多学学相关知识和技能,比如中医育儿知识、小儿推拿、董氏特效穴、儿童心理学等等。

我们虽然不会有谷妈妈那样厉害的学业和事业,但依然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灼灼生辉。

谷爱凌家教里藏着4个中国家庭的稀缺品 跟学历财力关联不大

03.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谷爱凌特别有主见,这在她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决赛中的最后一跳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场比赛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了,要么做一个相对简单的动作稳拿银牌,要么做一个难度大同时风险也大的动作来争金牌,赛前她跟妈妈通了一次电话,她妈妈建议她做第一个选择,但她不想,于是在最后一跳中,突破了自我极限,跳出了1620抓板的高度,反超夺金。

不要小瞧“有主见”,这意味着她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自己的事情自己有能力做出决定,还能够自己承担结果,这样的人会有强大的自驱力,因为他是为自己而活。

谷爱凌的这种自主性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因为谷妈妈从小就非常尊重她的选择。

的确,滑雪冠军给谷爱凌带来荣誉,但这项运动潜着太多风险,受伤、残疾、死亡,都不是不可能发生的。谷妈妈虽然引领孩子爱上滑雪,但她现在已经不敢再看谷爱凌的现场训练和比赛了。

在十几年的学习过程中,训练时受伤对谷爱凌来说是家常便饭,摔成脑震荡,胳膊、锁骨骨折、指头韧带挫伤……

谷爱凌家教里藏着4个中国家庭的稀缺品 跟学历财力关联不大

我相信如果是一般家长都会去阻止,但谷妈妈还是尊重了女儿的热爱和选择。

她在女儿决赛第三跳前建议女儿选择一个难度较低的动作,但谷爱凌不愿意,她没有急于说服孩子,而是说了句:“好吧,选择是你自己的。希望你能享受比赛”,这句话太酷了,充分说明她和女儿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互相滋养的。

我并不是说大家要鼓励孩子从事高危险的兴趣爱好,毕竟每个人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但对孩子的选择,我们有没有做到足够的尊重呢?

孩子的路终究还是由孩子自己来走的,我们能做的只是教他学会走路,而不是替他走。所以当我们减少管控、更多地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时,他就会有足够的自我探索空间,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就算摔倒了也是吃一堑长一智,是走向独立自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然,从控制到放手是有一个过程的,不是一下子就大撒把,就像我们带孩子学走路,是一个逐渐放手的过程。

比如孩子的假期计划,很多家长都是自己操办,孩子只要按这个执行就行了,虽然学习效率可能高了,但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性。但如果全教给孩子我们肯定又不放心,怕孩子计划的都是各种玩,那么我们可以先跟孩子深入地聊聊这学期有什么短板,自己有什么目标,下学期有什么期待,再用启发式提问,问问孩子通过什么方法才能实现,这时可以和孩子头脑风暴一下,然后把想法记录下来,再和孩子一起讨论下每个想法的可行性,这样来梳理出一个计划,是孩子自己想法的结晶,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执行起来也会更顺畅一些。

再比如当孩子做了错事、遇到挫折,就相当于学走路时摔了一跤,我们要做的不是马上扶他起来,更不是指责他,而是引导他反思做错的原因,怎么去针对原因去提升、练习,或者弥补造成的损失。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多对他进行启发式提问,最不济也要给他选择,而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替他做决定。孩子走路是需要在不断摔倒中才能练成的,做自己主人的能力当然也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不断的摔倒中,一点点提升。

我们太多的父母,有上一辈的,也有我们这一辈的,很多人都是对孩子从小操心到大,什么事都想帮孩子做出最优选,最终导致孩子失去了对生活主动性,学习是为让我妈高兴,结婚是因为父母催婚,生娃是为了满足父母抱孙子的需求……等到这些孩子做父母的时候,因为没有活明白自己,又会重复父母的模式,把生活的重心过多地放在孩子身上,父母没有活出自己,也没有让下一代活出自己,这是何等的悲哀!

所以相比而言,谷妈妈和谷爱凌之间那种自由、平等、尊重、独立、相互滋养的关系真的太棒了,不要说因为她们受到了美国文化的熏陶,在我们中国,从古至今其实也有很多家庭是这样的关系,出来的子女无一不是出类拔萃的,和财富地位关系不大。

谷爱凌家教里藏着4个中国家庭的稀缺品 跟学历财力关联不大

04.

懂得自省,不断学习成长

谷妈妈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小时候我觉得我要不得100分,就是特别大的错误,但对她来说,我就觉得只要你这个知识掌握了就行了,我觉得人无完人,我就让爱凌不要做完人,因为根本不存在。”

谷爱凌家教里藏着4个中国家庭的稀缺品 跟学历财力关联不大

可以出,谷妈妈以前对自己是非常高标准、严要求的,她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那么大的成绩,也和这样的个性有关。一般对自己要求特别高的人,也会对至亲之人有特别高的要求,所以很多高学历父母对子女的要求都非常高,而且这样的人往往很难改变,因为他觉得自己活得非常成功,没必要反省。

但谷燕对女儿的要求只是掌握了就行,没必要考100,这几乎颠覆了她以前的信念,人都是在失败中才能反省的,能在顺境中反思,颠覆之前的信念,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可见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怀有空杯的心态。

每个人都会有很多固有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这些往往来自于以前的生活环境和经历,比如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打骂,这样的人成为父母后也往往沿用打骂的方式对待子女,因为他只学到了这个方法;有人小时候被父母高度管控,成为父母后也对子女高度控制,当然,有的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放任不管,无论怎样,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身上不好的东西传承给下一代,因此如果一个人能够时常反思,去学习、成长、改变,是非常有必要的。

此外,谷妈妈身上的育儿智慧还有很多很多。比如高度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要求谷爱凌每天睡够10个小时,因为睡眠对人的重要性我们之前写过太多文章了,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