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谷愛淩家教裡藏着4個中國家庭的稀缺品 跟學曆财力關聯不大

這段時間,相信大家都被谷愛淩圈粉了,這位在冬運會上嶄露頭角的18歲混血女孩代表中國隊,憑借超高難度奪得了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首枚金牌!這也是中國首次獲得該項目金牌。此外去年她還以超過99.8%考生成績被斯坦福錄取,妥妥的學霸,但最吸引我的還不是這些,而是她活力、自信、自由、舒展的生命狀态,一個字形容,就是“飒”。

谷愛淩家教裡藏着4個中國家庭的稀缺品 跟學曆财力關聯不大

很多家長都很好奇,谷愛淩這樣的女孩,家裡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呢?很多人覺得谷愛淩的家教我們普通人複制不了,畢竟全家學霸,論學識、财力、資源都遠超普通家庭好幾個次元,沒有借鑒的意義,本來我一開始也這麼想,但當我看了她的相關資料後,發現還真不是這樣。

谷媽媽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可圈可點的智慧,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借鑒的,如果隻因為她的家世背景就覺得高不可攀,就太可惜了。

那麼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谷愛淩的家庭教育裡,有哪些值得我們普通父母借鑒的,我總結出了很多,但其中有四點,我認為是我們中國家庭裡普遍缺失的。文章有點長,但相信大家都會有所受益。

谷愛淩家教裡藏着4個中國家庭的稀缺品 跟學曆财力關聯不大

01.

重視孩子的熱愛

在谷愛淩的衆多采訪中,你會發現她強調最多的就是熱愛。可以說,這種熱愛的力量對她來說是一切努力的根基。

在紀錄片《我的時代和我》中,谷愛淩介紹了自由式滑雪的魅力:“自由式滑雪可以發明自己的動作,有自己的範兒。”

從11歲到15歲,她每個冬季周末最期待的時光就是下午兩點後,可以在訓練場上跳來跳去、在空中翻轉。她覺得在那幾秒中,真的像鳥一樣自由。

當谷愛淩描述自己對滑雪的那種熱愛時,她整個人都是發光的,而我們都被她深深感染,這是多麼美好的感覺啊!

谷愛淩家教裡藏着4個中國家庭的稀缺品 跟學曆财力關聯不大

熱愛讓她對過程的享受,遠大于對結果的關注,因為很快樂,努力就成了相對輕松的事,沒有那麼多痛苦的掙紮、沉重的背負。

她說:“努力不是要想為了比賽去訓練,而更是因為我喜歡滑雪,我想要學習新動作,變成一個更好的滑雪運動員。”

因為熱愛,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回到初心,從中得到力量。

2019年1月,谷愛淩第三次參加國際雪聯自由式滑雪世界杯,在意大利站,她在比賽的前兩輪摔倒了,在最後一輪開始前,她深深吸了口氣,很認真地思考了她為什麼還在從事這項運動,到底愛它的什麼,當她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後,迎來了比賽的轉折點,穩穩落地,拿到了她人生中首個世界杯冠軍。

她說:“從這場比賽中,我學到了很多。我做滑雪是因為我自己喜歡滑雪,是以如果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沒有想到放棄。”

在谷愛淩身上,我們看到熱愛能夠生發出強大的自驅力和抗挫力。

反觀我們自己,在我們絕大部分人的成長過程中,熱愛是很少被提及的,是以在下一代的教育中,也很難把熱愛當成一個重要的事。

熱愛、興趣是一種内心感受,而很多家長在給孩子選興趣班的時候,往往最忽略的就是孩子的内心感受,為了加分、為了鍛煉意志力、為了看起來很美、為了完成我們自己的夢想……,就是沒問過孩子到底愛不愛、有多愛,因為沒照顧到内心感受,就算有的孩子一開始是感興趣的,也會在培養的過程中,逐漸磨滅熱愛的小火苗,當孩子喪失了興趣,堅持就成了一種壓抑。多少孩子都是考完鋼琴十級後再也不碰鋼琴了,就是對長期壓抑的一種宣洩。

而因為生活中缺失熱情,也會讓孩子們長大後,覺得生活越來越沒意思,沒有目标,很喪,甚至麻木,成為“空心人”。在面臨困境、壓力的時候,找不到其它的支點,更容易鑽進牛角尖。

是以,如果想讓孩子像谷愛淩一樣呈現出那麼蓬勃向上的生命狀态,我們應該重視起孩子的内心真實感受,鼓勵他們尋找内心所愛,保護好他們的熱愛,引導他們找到生活中、學習中的樂趣。

而最高明的做法,應該是用我們本身的熱愛去感染孩子,就像谷媽媽那樣,她自己本身就喜歡滑雪,還擔任着滑雪教練,從谷愛淩3個月起,她每次去滑雪都順便把谷愛淩帶上,最初是把她放到一個餐廳裡,由奶奶陪着,3歲以後,就把她送到那裡的滑雪學校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學。可以說,谷媽媽并沒有刻意培養女兒滑雪,但在耳濡目染之下,谷愛淩對這項運動有了概念。後來慢慢嘗試,也逐漸愛上了滑雪。

谷愛淩家教裡藏着4個中國家庭的稀缺品 跟學曆财力關聯不大

言傳不如身教,當孩子看到媽媽專注地投入到自己的愛好中的時候,就會感受到一種氛圍,生活是閃閃發光的,她也會去尋找自己的熱愛,并且像媽媽一樣投入進去。

是以想讓孩子熱愛,不妨我們自己先熱愛起來,而且最好能更純粹一些,關注事情本身和過程中帶來的快樂。

谷愛淩家教裡藏着4個中國家庭的稀缺品 跟學曆财力關聯不大

02.

活好自己,享受親子關系

養一個孩子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啊!時間、經曆、物力都需要極大的投入,更何況谷媽媽是個單親媽媽,更要兼顧自己的事業。但谷媽媽并沒有那麼多的負累感,她并沒有因為當了媽媽就犧牲了自己的生活,從她生下谷愛淩3個月後就重返滑雪場這一點就能充分證明了。

說到這裡,肯定會有人反駁,這也太不接地氣了!我們普通媽媽别說愛好了,連養家糊口的工作都要犧牲掉,工作和養娃難以平衡是幾乎所有中國媽媽的痛點,多少職場媽媽辛苦上了一天班後回家還要陪着孩子做遊戲、學習……,多少全職媽媽都要24小時全天候地陷入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及家庭的柴米油鹽裡,多少媽媽生娃前每天都是光鮮亮麗地為自己而活,而生娃後基本就再也顧不上自己了,購物車裡不是娃的物品就是家庭所需。媽媽們想活成谷媽媽那樣,但現實條件不允許啊!

但是我認為谷媽媽其實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方向,就是我們當媽媽的人,不要放棄自我,我們首先要先活好自己,好好愛自己,才有能量更好地愛别人。

如果我們總是自我犧牲,把自己掏空去愛孩子,就會不由自主地把這種沉重感、匮乏感帶給孩子。我們之前有個學員,她兒子剛上國小三年級就肝氣不舒,我們跟這個媽媽深聊了才知道,她就是一個自我犧牲型的媽媽,經常跟孩子念到:“為了你我錯過了多少好的工作機會……咱家沒存款,也是為了給你各種班,是以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辜負我和你爸的希望。”她本來是想給孩子勵志的,但經常聽這樣的話,孩子心裡就像背着一個大包袱一樣,能活得輕松嗎?有些媽媽雖然嘴上不說,但孩子能感受得到。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追求、渴望,當媽媽犧牲了自己,就很容易把自己的渴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面對孩子的時候,容易失去了平常心。有的是過度關注孩子,不給孩子留有成長的空間,有的是強迫孩子做不願意做的事,有的是無視孩子的生長規律過度雞娃。在這樣的媽媽身邊,孩子怎麼可能做自己、活出自己?

是以媽媽們千萬不要靠自我的犧牲來成就孩子的未來,我們要先把自己活成一朵盛開的花,有理想有追求,有要做的事情,有豐富的生活,我們自己内心有了足夠的能量,自然就能流淌到孩子身上,養育孩子就不再是一種負累,而更是一種享受,我想這也是谷媽媽的狀态——享受親子關系,她在采訪中說:“我說你長大不用感謝我,你一點都不欠我的,我謝謝你就行。”

谷愛淩家教裡藏着4個中國家庭的稀缺品 跟學曆财力關聯不大

聽聽這句話,如果我們是谷愛淩,心裡是不是感覺亮堂堂的?是以谷愛淩那麼輕松愉快、熱情飽滿,因為她的心裡沒負累,少了内耗,自然就會有飽滿的生命能量。

而活好自己并不是特别難的事,可能孩子在三歲前,我們的确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但随着孩子長大,我們就要慢慢放手了,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到自己身上,在工作中提升某一項技能,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在社群裡做一些事,定期跟自己的朋友聚會,看一些好書,開展自己的一項小副業,或者有些媽媽真的很喜歡照顧家庭,也可以多學學相關知識和技能,比如中醫育兒知識、小兒推拿、董氏特效穴、兒童心理學等等。

我們雖然不會有谷媽媽那樣厲害的學業和事業,但依然可以在自己的世界裡活得灼灼生輝。

谷愛淩家教裡藏着4個中國家庭的稀缺品 跟學曆财力關聯不大

03.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

谷愛淩特别有主見,這在她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項目決賽中的最後一跳中,展現得淋漓盡緻。這場比賽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了,要麼做一個相對簡單的動作穩拿銀牌,要麼做一個難度大同時風險也大的動作來争金牌,賽前她跟媽媽通了一次電話,她媽媽建議她做第一個選擇,但她不想,于是在最後一跳中,突破了自我極限,跳出了1620抓闆的高度,反超奪金。

不要小瞧“有主見”,這意味着她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自己的事情自己有能力做出決定,還能夠自己承擔結果,這樣的人會有強大的自驅力,因為他是為自己而活。

谷愛淩的這種自主性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因為谷媽媽從小就非常尊重她的選擇。

的确,滑雪冠軍給谷愛淩帶來榮譽,但這項運動潛着太多風險,受傷、殘疾、死亡,都不是不可能發生的。谷媽媽雖然引領孩子愛上滑雪,但她現在已經不敢再看谷愛淩的現場訓練和比賽了。

在十幾年的學習過程中,訓練時受傷對谷愛淩來說是家常便飯,摔成腦震蕩,胳膊、鎖骨骨折、指頭韌帶挫傷……

谷愛淩家教裡藏着4個中國家庭的稀缺品 跟學曆财力關聯不大

我相信如果是一般家長都會去阻止,但谷媽媽還是尊重了女兒的熱愛和選擇。

她在女兒決賽第三跳前建議女兒選擇一個難度較低的動作,但谷愛淩不願意,她沒有急于說服孩子,而是說了句:“好吧,選擇是你自己的。希望你能享受比賽”,這句話太酷了,充分說明她和女兒的關系,是平等、尊重、互相滋養的。

我并不是說大家要鼓勵孩子從事高危險的興趣愛好,畢竟每個人心理承受能力不同,但對孩子的選擇,我們有沒有做到足夠的尊重呢?

孩子的路終究還是由孩子自己來走的,我們能做的隻是教他學會走路,而不是替他走。是以當我們減少管控、更多地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時,他就會有足夠的自我探索空間,學會傾聽自己内心的聲音,就算摔倒了也是吃一塹長一智,是走向獨立自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然,從控制到放手是有一個過程的,不是一下子就大撒把,就像我們帶孩子學走路,是一個逐漸放手的過程。

比如孩子的假期計劃,很多家長都是自己操辦,孩子隻要按這個執行就行了,雖然學習效率可能高了,但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性。但如果全教給孩子我們肯定又不放心,怕孩子計劃的都是各種玩,那麼我們可以先跟孩子深入地聊聊這學期有什麼短闆,自己有什麼目标,下學期有什麼期待,再用啟發式提問,問問孩子通過什麼方法才能實作,這時可以和孩子頭腦風暴一下,然後把想法記錄下來,再和孩子一起讨論下每個想法的可行性,這樣來梳理出一個計劃,是孩子自己想法的結晶,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執行起來也會更順暢一些。

再比如當孩子做了錯事、遇到挫折,就相當于學走路時摔了一跤,我們要做的不是馬上扶他起來,更不是指責他,而是引導他反思做錯的原因,怎麼去針對原因去提升、練習,或者彌補造成的損失。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要多對他進行啟發式提問,最不濟也要給他選擇,而不是直接告訴他答案,替他做決定。孩子走路是需要在不斷摔倒中才能練成的,做自己主人的能力當然也需要在不斷的練習、不斷的摔倒中,一點點提升。

我們太多的父母,有上一輩的,也有我們這一輩的,很多人都是對孩子從小操心到大,什麼事都想幫孩子做出最優選,最終導緻孩子失去了對生活主動性,學習是為讓我媽高興,結婚是因為父母催婚,生娃是為了滿足父母抱孫子的需求……等到這些孩子做父母的時候,因為沒有活明白自己,又會重複父母的模式,把生活的重心過多地放在孩子身上,父母沒有活出自己,也沒有讓下一代活出自己,這是何等的悲哀!

是以相比而言,谷媽媽和谷愛淩之間那種自由、平等、尊重、獨立、互相滋養的關系真的太棒了,不要說因為她們受到了美國文化的熏陶,在我們中國,從古至今其實也有很多家庭是這樣的關系,出來的子女無一不是出類拔萃的,和财富地位關系不大。

谷愛淩家教裡藏着4個中國家庭的稀缺品 跟學曆财力關聯不大

04.

懂得自省,不斷學習成長

谷媽媽在接受采訪時曾說:“小時候我覺得我要不得100分,就是特别大的錯誤,但對她來說,我就覺得隻要你這個知識掌握了就行了,我覺得人無完人,我就讓愛淩不要做完人,因為根本不存在。”

谷愛淩家教裡藏着4個中國家庭的稀缺品 跟學曆财力關聯不大

可以出,谷媽媽以前對自己是非常高标準、嚴要求的,她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那麼大的成績,也和這樣的個性有關。一般對自己要求特别高的人,也會對至親之人有特别高的要求,是以很多高學曆父母對子女的要求都非常高,而且這樣的人往往很難改變,因為他覺得自己活得非常成功,沒必要檢討。

但谷燕對女兒的要求隻是掌握了就行,沒必要考100,這幾乎颠覆了她以前的信念,人都是在失敗中才能檢討的,能在順境中反思,颠覆之前的信念,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可見人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懷有空杯的心态。

每個人都會有很多固有的觀念和行為方式,這些往往來自于以前的生活環境和經曆,比如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打罵,這樣的人成為父母後也往往沿用打罵的方式對待子女,因為他隻學到了這個方法;有人小時候被父母高度管控,成為父母後也對子女高度控制,當然,有的則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完全放任不管,無論怎樣,都會不自覺地把自己身上不好的東西傳承給下一代,是以如果一個人能夠時常反思,去學習、成長、改變,是非常有必要的。

此外,谷媽媽身上的育兒智慧還有很多很多。比如高度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要求谷愛淩每天睡夠10個小時,因為睡眠對人的重要性我們之前寫過太多文章了,這裡就不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