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妈妈,屏幕内外写人生》纪念女篮5号10号陆晶荪38身体出现状况

作者:经典老表叔

38 妈妈身体开始出现状况

忙碌的时光,让人疲惫但催人忘却疾病。欢乐的时光又总是过得很快,转眼一年多过去了。

人说小孩子是一天天看长,而老人却是一年年看衰。妈妈的身体逐渐开始出现问题了。

妈妈从小喜爱运动,各项田径运动、球类运动等对她来讲都是应付自如的,所以她的身体一直如运动员一样健康。但很多医学统计也表明:越是年轻时身体好的,特别是因为身体好而不注意保健的,在老去时因为缺乏运动而导致健康急骤下降的情况比年轻时身体条件一般的人来得更剧烈和严重。

《妈妈,屏幕内外写人生》纪念女篮5号10号陆晶荪38身体出现状况

而妈妈是“老北京”,更是位爱美、爱享口福之欲的人,尤其北京的小吃,什么熏酱、腊肉,还有卤煮火烧、炒肝、爆肚等这些内脏类美味,妈妈都是来者不拒,这都是她从小被喂出来的口腹味道。结果,在北京的几年,妈妈从劳碌中解放而清闲下来,内心也不再焦虑全家的安顿而心情轻松愉快,也就更缺乏了运动,妈妈的体形开始发胖了,而且我看到她走起路来已经开始有些发沉了,那是一种严重的体重超重的现象,双腿支撑全身重量很费力的表现。

妈妈中年时曾得过“美尼尔症”,现在仍是有时会眩晕。而最危险的是,妈妈的心脏问题很严重,她经常会因为心动过速而全身无力,一种虚脱的感觉。妈妈是个要强的人,根本不把心脏问题看在眼里。在她还在北京开辟事业的那个时候,她就带着一小瓶“速效救心丸”坚持去工作,一旦感觉心跳过快,她就口服药丸,并会在任何场合下,找个可以平躺的地方躺下,安静地休息一会儿,待心跳恢复正常后,继续她的奔波。

妈妈的这种精神令我们儿女汗颜也更心疼她,只是更佩服妈妈:她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发挥更多更大的光和热,这是她一生的信条。过去不求名不求利也无利可图,现在她既可以求名又可以求利,她认为这是她最大的快乐。

但岁月不饶人呀,妈妈的身体状况开始令人担忧。我不懂医,但我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成长中了解的一些医学常识,有意无意地在自己的意识中安装了医学“眼镜”,时常会去观察和“检视”妈妈身体方面和神情方面出现的异常状况。

在一次家人一起打麻将的过程中,几圈下来,我突然发现妈妈有些异样。当时,妈妈刚摸了一张牌拿在手里,眼睛直盯着自己桌面上的牌,在犹豫着、判断着,并说出:“不对呀,我这牌是和牌了呀,怎么却抓了这张又不能和了呢?”我坐在妈妈的对面,我观察到她的表情很迷惑,而眼神却已经有点发散了。

我马上意识到哪里不对劲,就赶紧跟大家说:“不好,妈妈有点不对劲。今天不打了,现在让妈妈赶紧上床躺下休息”。妈妈是个倔强的人,本又喜欢打麻将来消遣,一般情况下谁要说提早结束玩牌,她会跟你急的。但今天她却特别听话,乖乖地跟着我回到她的床上休息。

我的心里很着急,生怕妈妈会发生什么状况。一个小时后,就在我们大家都安下心来,以为妈妈没事儿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在床上呕吐起来。我的心一下子跳到嗓子眼:糟糕,妈妈还是发病了。我们赶紧跑向妈妈,询问情况并替她处理秽物。一看不好,我们赶紧找120急救,送妈妈去往就近的北大三院。

在急救车去往医院的途中,妈妈因为晕车及病发,躺在病床上依然在呕吐不止,妈妈却还坚持着侧过身来,以防吐在床上和自己身上。在车里,我看到妈妈难受的样子,真是心疼呀,却帮不上任何的忙。到了医院一检查,大夫说是中风,医学上叫“脑梗”,需要马上住院治疗。

在人满为患的医院里,住院病床位有限,当时只好先安置在一个简易的大病房里。主治医生拿着检验的片子走过来,悄悄地并指着片子对我们说:患者脑部毛细血管梗死很严重,你们看这片子显示颅内大面积的灰色是表示毛细血管都是因为血栓致使血管坏死而不能再恢复了的,但另一些毛细血管正常运行显现白色。所以平时没什么问题,此次则是某一毛细血管又堵塞所以导致了脑梗。

家人们哪里懂得医学上的事儿呀,就全听医生的治疗方案。好在是妈妈福大命大造化大呀,这次的发病由于发现并送医及时,经常十几天的治疗,妈妈终于完全恢复了。

主治医生给出建议:少吃或不吃肉类等荤腥食物,少糖,少脂,多吃素食。

出院回家后,我们就按医嘱让妈妈多吃青菜,少吃油腻和肉蛋。开始时,一天我们采用炒、拌、汤等制作方法,要求妈妈吃下一斤菠菜,妈妈配合着还努力地吃素。但两天后,妈妈面露难色了,再给做青菜上来,妈妈苦着脸说:“我不吃了,不能再吃素了,受不了啦。”结果,看妈妈那吃素的可怜相,因知道妈妈是个爱吃肉食、讲口福的人,所以给她加了些肉和蛋,这才让妈妈感觉到舒服些,这才是生活的感觉了。

此次发病后,妈妈郑重地对我说:“我以后可能还会犯这中风的病。但你记得一点:我可不要自己手‘挎筐’,嘴眼歪斜地跟你爸回吉林老家见人啊。”我理解妈妈一辈美丽,她不想破坏她自己在熟悉她的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她宁可死也不要以那个丑态去面对所有认可她的人们。

妈妈知道要加强锻炼,降低体重才是最好的保健方法。所以她每天坚持下楼去体育运动器械上去练习,从不偷懒。妈妈的自我要强的精神令我感动。

然而,不幸的是,第二次“中风”又向妈妈袭来。距上次发病半年后,妈妈又一次被病魔放倒了,而且比上次更严重,说不清话了,但神志清醒。当时,我第一时间发现后,妈妈首先示意我找出了她保存已久的那粒“安宫丸”,她马上艰难地咀嚼着,仿佛她知道自己到了某个最关键的时刻,所以要抓紧吃下。

随即,我们积极地前往医院。医生检查后指出:有过中风病史的人,再复发就会严重,而复发一次就更加危险一次。此次是血栓压迫了说话神经,造成语言障碍等症状。

我明白这个病会不断加重的道理,但只求医生加快治疗的程序,以保证发病的最初多少小时内的宝贵的最佳抢救时间。

医生对我说:“现在有一种日本溶栓药,一小瓶1.5毫克,一次需使用两小瓶,但很贵。如果家里能够承受,这个药可以立刻溶解血栓”。医生又进一步解释道:“这个药,危险系数是有的,假如溶解的血栓再经血管流到脑干,人则马上死亡。不过,这个概率很小且至今未发生过”。

我哪里管什么贵不贵的呀,心里记得妈妈告诉我的她的“命令”,只要能治疗妈妈的病,让妈妈恢复而不至于如中风患者般地“挎筐”就好。即使有那个“万一”,我相信妈妈如果清醒的话也会坚决要治疗的。所以,医生马上给用药,并经过一夜的观察,药效明显有效,妈妈又挺过了一关。

我们又马上转院到专业性更高的协和医院继续治疗,妈妈的语言功能及其它脸部的扭曲都慢慢地开始恢复着,一切在向好的方向转化。我们又进行了中医针灸,每天在医院进行多方面的康复理疗,到出院时,妈妈又能够站直了,自己走出来了。妈妈是吉人自有天相并得天佑呀。

这里不得不说北京的医疗水平高呀!不仅硬件好,最关键的是在“软件”上,即医师的医术水平和敢于最快制定并实施的抢救策略和方法最高明,能够在最佳抢救时间内挽救病人于危难之中,而不是只用“保守”治疗法,任由急症发展成慢性久病。

这两次妈妈的发病之急,病情不断加重,真的是很吓人呀。欣慰的是妈妈都挺过来了。我在第一时间发现并送妈妈就医并在医院陪护左右,感觉对妈妈尽了点人事,慰我心安。

但我在北京只呆了三年,2006年伊始,我就赶回了家乡,一是开创自己的创业之路,二是要照顾和陪伴上高二的女儿准备迎接她人生最关键的高考考验。照顾并支持女儿关键的高考期,是对子女尽人事的一步,而且更重要。

自此,我不得不又一次离开妈妈身边,不能陪伴左右,无以时常观察并发现她可能出现的任何异常情况。只能愿老天保佑我妈妈平安、健康。

未完,待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