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底,宋希濂来到重庆参加由蒋介石主持的军事会议,会后,蒋介石专门留下他,问道:“程潜、陈明仁在长沙叛变,你事先知道吗?”
宋希濂心里一惊,连忙解释说:“事先我不知道,当事情发生后,我立即查阅电台和陈明仁兵刚的电台是否尚可联络,电台答复暂时还可以,我就立即给陈明仁发去电报询问真实情况;第二天陈明仁发来回电,申述了他脫离的原因,并希望我和他们采取一致行动,我复电拒绝。以后就再沒有联络过了。”
蒋介石听了之后,语气顿时缓和了许多,连连说:“好!好!”谈到这里时,保密局长毛人凤进来称有要事汇报,宋希濂便告辞离开。
第二天下午,蒋介石又将宋希濂召来谈话,他让宋希濂把所部的军长、师长的姓名、籍贯、军衔及平日表现等情况详细汇报一下。宋希濂逐一汇报,将每个人的性格和指挥能力也都加以说明。
听完汇报后,蒋介石叮嘱宋希濂说:“你要告訴各級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要人人抱定取胜的信念。”
事后,宋希濂得知,蒋介石这几天对在重庆的所有军、师长以上将领逐一召来谈话,进行了打气,宋希濂部的军、师长不在重庆,所以蒋介石专门让宋希濂做了情况讲述。
蒋介石频繁召见将领,并未起到多大效果,第15兵团司令罗广文对宋希濂发牢骚说:“这次总裁来,我们以为一定有些新的消息,新的办法,但结果仍然是老一套,这样能长期支持下去吗?”
几天后,钱大钧通知前来参会的将领说:“奉总裁指示,各将领沒有事的就可回去了。”
8月28日下午,罗广文邀約胡宗南、宋希谦、何绍周、刘伯龙、郭汝瑰、沈策、赵秀昆等十余人,到15兵团设在重庆的办事处座谈并聚餐。
在座谈时,众人交换了一些关于时局的意見,胡宗南主张由在场的所有人联名请求蒋介石长期留在重庆或成都就近督战,这个建议获得一致的赞同,当即由郭汝瑰、赵秀昆(15兵团参谋长)两人写草稿,经过讨论修改后,很快就通过了。写给蒋介石的这封联名信有八百多字,大意分为三段:第一段说明解放军渡江后的军事形势;第二段特别强调西南地区的有利地势、人力物力的丰富、巩固并充分利川这个地区的优越条件、使之成为反攻的基地;第三段是全信的重点,请求蒋介石留驻重庆或成都就近指导。
信写好后,,大家签了名,推荐胡宗南、宋希濂、罗广文、何绍周、刘伯龙五人于第二天下午4时带着信去见蒋介石。
蒋介石看了信后,露出了不悦的表情,对着胡宗南等五人发了一通火,之后又解释了他不能留下的原因,说:“我在台湾创办了一所学院,训练干部,由我亲自主持指导,如果局势稳定,将来大家也可轮流前往受训。因此,我要经常住在台湾,而不能长期留在四川。西南方面,只要大家同心协力,能撑持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就一定会有变化,到那时,我们就可和台湾方面的力量配合起来进行反攻,以争取最后的胜利。”
在蒋介石说完后,胡宗南和宋希濂还不死心,相继说了一些看法,主要意思还是四川非常重要,请求蒋介石留下。蒋介石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以后我会常来四川的,希望你们把我的意思转达给各军、师、团长。”
最后,胡宗南提出国民党四川省主席王陵基和邓锡侯、刘文辉等川系军阀不和,建议调换,蒋介石打断了胡宗南的话。见蒋介石一脸的不耐烦,胡宗南只好识相地带着宋希濂、罗广文、何绍周、刘伯龙很不情愿地告辞离开。
9月2日,宋希濂在飞返恩施的前一天,再次去见蒋介石,蒋介石又老调重弹,当时的宋希濂表面唯唯,但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开始觉得他的这个校长也不过如此而已。
回到恩施后,参谋总长顾祝同给宋希濂发来电报,让他配合胡宗南集团、汤恩伯集团同时向解放军发起反攻。宋希濂召集部下开会,大家一致认为部队补给困难,士气低落,根本无法和解放军正面交战,反攻的条件完全不具备。为了应付蒋介石、顾祝同,宋希濂让所部第十四兵团所属的第15军派一个团的兵力作试探性的攻击,第122军派若干小部队渡过进行袭击扰乱,同时让第二十兵团司令陈克非派出两个团的兵力,从巴东、野三关地区向当面的解放军作试探性的攻击。除了上述几个团的部队外,宋希濂让其余各部队积极整顿补充并构筑工事。宋希濂派出去的骚扰部队,由于受到解放军有力的回击,未获得任何成果,反而大部分遭到歼灭。
汤恩伯和胡宗南的反攻自然也是无从谈起,解放军很快就肃清了福建大部分地区的国民党军,迫近在福建在大陆上的最后一个据点厦门,汤恩伯带着残部逃窜到了沿海岛屿。胡宗南反攻不成,反而被解放军突破了秦岭防线,打开了通向汉中的门户,胡宗南的部队不断向川北地区龟缩。
所谓的宋希濂、汤恩伯、胡宗南集团三路反攻很快就被解放军所粉碎,随着国民党军的节节败退,国民党军在西南的主力即将被彻底地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