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打破“学历”门槛,“小鲁班”变身“教书匠”

作者:光明网

打破"教育教育"门槛,"小鲁班"变身为"教学工匠"

汪晖没想到,有一天他会靠技能留在学校任教,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首批00后实践培训教师。"职业教育不仅帮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2020年12月,20岁的王槿瑟曼作为学生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木工工程金牌,也是黑龙江代表团在比赛中获得的唯一一枚金牌。

"王某不仅是一个技能水平高、愿意努力的孩子,而且在指导队友时也非常认真负责,特别适合实习培训老师。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家居工程学院院长张志刚,通过观察王的横截面一段时间,开始动员王某在赛后留在学校。今年6月毕业后,王律师成为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实践讲师。

事实上,王某并不是第一个毕业并留任教师的学生,早在2017年,学校就提出在学校保留特殊技术人员。95岁的徐岩曾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木工奖,他是第一位凭着自己的力量留在学校的毕业生,成为王的实践导师。

"有了徐岩、王艳阳这样优秀、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我们需要打破学历的'门槛',把他们留在黑龙江,在大国培养更多的技术工人。张志刚说,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学校给予学生、职业教育工作者和年轻技术人才信心,增强了他们在专业和职业教育中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传递大国工匠的精神

2017年10月,徐岩站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上,克服了环境、气候、场地等方面的困难,成功完成了大赛的地图、鸽舍,根据大赛主办方提供的图纸,在不到22小时的时间内完美制作出2.7米高、1.4米长、1.4米宽的欧洲馆赢得木工比赛,成为中国第一个赢得世界冠军的人技能竞赛。同年,徐岩被社会部评为"国家技术技能",被黑龙江省人民社会事务办公室评为"龙江工匠",被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聘为实践教师。

作为徐岩的学生,王某入校后,暗中决心向老师学习,决心在学校的世界技能大赛基地进行训练。王的爷爷和爷爷都是木匠,从小就对木工行业充满兴趣。但当他真正开始学习时,王发现专业班与他接触过的木工不同。"传统木工对数据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专业领域差距的大小不能小于一丝痕迹。王说。

"每一步都必须精确,否则一点点误差就会导致非常大的累积误差。王告诉记者,为了提高自己看地图的能力,他每天都会要求自己去第一个训练基地,最后一个离开。有时候回到宿舍会利用空闲时间研究白天不懂的图纸,晚上睡两三点钟是很常见的,甚至因为突然的灵感,兴奋地睡着了。在一年的时间里,王的体重从最初的110公斤下降到80公斤。

由于王健林的出色表现,他于2020年12月被学校选中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功夫不负责人,王的水平大小和差距得分基本饱满,误差范围控制在一根发丝的宽度上,最终获得金牌。今年,他被授予"国家技术大师"称号,今后他将继续学习这项技能,教给学生他所掌握的技能,传授伟大工匠的精神。

打破"教育"门槛,留下人才

自从王晖将继续担任教师的消息传出后,他的许多学校朋友都表达了他们的厌恶。"老师只比我大两岁""00后老师和他的00后同学在同一个盒子里"等声音不时出现......

而对于王,只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研究生的同事,但作为一名实践教师,我必须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并帮助学生走上技能成长的道路。王告诉记者。

据了解,黑龙江职业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为了留下优秀技术人才,特别是引进了一套特殊的人才标准,放宽了此前对学历的要求,全力支持在校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并动员入选世锦赛国家队的学生留在学校任教, 丰富学校的教学人员。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全方位着眼于学生,从技能水平、个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最终为优秀技术人才开辟绿色人才通道。但与此同时,张志刚也承认,像徐艳、王跨这样的学生,留在学校当老师过去是很难实现的。"在以往的招聘过程中,学校的门槛位于硕士及以上学历,而且必须是专业同行,通过一系列学校组织的笔试、面试,才能进入学校。

据悉,王某获此殊荣后,学校为他预备了10万元的奖金予以鼓励,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指导作用,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技能路径成长为人才,实现技能向全国汇报。"情感上的保留是可取的,但更重要的是让人们留在事业中并对待人们。"张志刚说。

近年来,黑龙江省还出台了多项政策,让技术人才的钱包"鼓起来"。早在2018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改善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要改善技术工人的经济待遇、社会待遇和政治待遇,促进技术工人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完善技术工人考核用激励机制。

"打破高技能人才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壁垒,从提高技术人才收入水平入手,积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黑龙江省人民社会厅表示,今后黑龙江省将与时俱进,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建设政策措施,为创新技术人才优化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努力让更多的"大国工匠"留在黑龙江。

韩荣,《中庆日报》见习记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

继续阅读